牺牲了其他行程,换来了去奥赛博物馆的半天时间。奥赛博物馆位于塞纳河畔,与卢浮宫、蓬皮杜并称巴黎三大艺术博物馆。三大博物馆简单划分的话,卢浮宫主要是古代艺术,蓬皮杜是现代艺术,奥赛则是承上启下的近代艺术,特别是印象派和后印象派的藏品非常出名,奥赛拥有世界最多的印象派作品收藏。
奥赛有中文语音讲解器,非常方便,这点让人很开心。但让我郁闷的是手机快要没电了,不能拍照,要和多少名作擦肩而过啊,所以本文中除梵高的《罗纳河的星空》是冒着手机自动关机的危险用最后的电拍的,其余图片是从网上下载的。但不惦记拍照倒能更心无旁骛地欣赏作品,也挺好,世事总难两全。油画表面的光泽容易有反光,其实要拍的话手机效果不好,还是单反可靠,用广角镜头加偏振镜,偏振镜可以消除反光,广角便于把一些大画拍全。
如果按照美术史发展的脉络来参观,应该先在底层看印象派之前的作品,再去5楼看印象派,最后是2楼的后印象派,但我的时间只有一下午,怕参观不完,就逆向而行,先从2楼最喜欢的后印象派开始。
从文艺复兴起,透视法、解剖学的应用都是在努力让画面更加立体、真实,人们孜孜以求的是尽量准确地描摹自然和人体,题材大多是宗教、神话、历史题材。到了十九世纪以米勒、库尔贝为代表的现实主义将目光从那些遥远宏伟的题材转向了现实中平凡的人们,包括矿工、农民,向前迈进了一步。而印象派则迈出了更大的一步,想要表现的不再是神的世界,而是人的世界,不是过去理想化的古典主义,而是鲜活灿烂的当下,是那眼前转瞬即逝的瞬间,短暂、多彩而迷人。到了后印象派,则更加注重内在情感的表达,也更容易引起观者的共鸣。画画如果只是描摹现实,将是一件多么无趣的事情。后印象派清晰可见的笔触、大胆主观的色彩、打破常规的造型,一切都只为了表达自己的意志与感情。其实我们传统的国画,在宋元时就不是以单纯描摹自然为追求,而主要为了“抒胸中逸气”,比西方要更早地在画中追求自我情感、意识的表达。
2楼主要展出的有以乔治.修拉为代表的点彩派以及高更、梵高等大师的作品。后印象派的画家中,最喜欢的是梵高,无关乎技法,他画面中涌出的炙热浓烈的情绪很容易打动人,不需要介绍,画自会表达,比真实更真实。看完他的画,想到一个词--迷梦,这些画,就是梵高的迷梦,迷醉其中,幻即是真。他惯用的小笔触急促流畅,赋予色彩很强的流动性,在画中奔涌。
这幅花卉静物非常吸引人,从深蓝到浅蓝的背景像星空一样闪烁美丽,花瓣与叶子像火焰一般充满张力,恣意摇曳、旋转、绽放在深邃无垠的空间里,站在画前会感叹,怎么可以画的这么美。
天上的星光、河畔的灯光、河里的倒影交织在深蓝的水面与天空里,闪烁迷离,前景中有两个人,这应该是一个值得记住的夜晚,想起一句诗--水中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也许,那人会说,今晚的月色真美。
5楼的印象派画展从马奈的《草地上的午餐》开始,莫奈的《睡莲》结束,包括了爱德华.马奈、方丹.拉图尔、古斯塔夫.卡勒波特、保罗.塞尚、德加、莫奈、贝儿特.莫里索、毕沙罗、雷诺阿、西斯莱、惠斯勒等大师的作品。
这幅画在当时引起了巨大的争议,题材、内容上颠覆了传统,马奈是印象派的先锋人物。
展厅左侧墙的一角挂着贝儿特.莫里索的《摇篮》,她是马奈的学生、模特,与印象派其他画家也有深厚的友谊。相邻的墙上挂的是马奈的名作《阳台》,画面左侧手拿扇子目光注视远方的女子就是贝儿特.莫里索,《摇篮》另一侧是马奈的《手持紫罗兰花束的贝儿特.莫里索》。画中的她一双深邃的大眼睛就那样凝视着参观者,更是凝视着当时在用画笔描绘她的人--马奈。据说,马奈以贝儿特.莫里索为模特共画了12幅画,最后一幅是贝儿特在其父亲的葬礼上,同年贝儿特嫁给了马奈的弟弟,此后,马奈再没有画过贝儿特。不知道布展时是怎样考虑的,意图是什么,总而言之,这样的展览布局让我成功地注意到了贝儿特,以及她在马奈画中的重要地位。
整幅画面传递的感觉亲切又温存,年轻的母亲充满爱意的目光注视着摇篮中的孩子,雾一样的轻纱笼着一个甜蜜的梦,贝儿特以女性特有的敏感细腻捕捉了这一日常生活中美好温馨的瞬间。
其实图片感觉有点失真,现场看阳台的栏杆色彩要鲜亮的多,与暗色的背景结合,拉开了空间层次。画面中的三个人似乎各有关注点,没有交汇的目光。左侧的贝儿特文静优雅,略带忧郁。
展览中有一幅《纪念德拉特洛瓦》,画幅很大,是方丹拉图尔致敬浪漫主义旗帜性人物敬德拉特洛瓦的作品,当时德拉特洛瓦刚逝世,画面中间是德拉特洛瓦的画像,画像前是当时的一些画家,表达了他们集体的敬意与怀念。可惜没有找到图片。
克劳德.莫奈为不同光线下色调的变化而着迷,展览中他的四幅从晨到暮不同光线下的里昂大教堂并列一排,还有《干草垛》、《圣拉查尔火车站》等多幅名作。
莫奈的画印象最深的是这幅,画面传递出的心碎与悲伤不用解说也能明了,蓝色、淡紫色、玫瑰色和白色组成的冷色调,以及松动的笔触,营造出了他的妻子卡美伊仿佛被冰雪覆盖般的效果,画家的心也埋葬在这冰雪里了吧。这幅画与他几年前以妻子为模特画的《持阳伞的女人》构成了残忍的对比,明媚与凄冷,幸福与悲伤,不变的是其中深深的爱意。
这幅是为了与上图对比配在这里的,并不收藏在奥赛。奥赛展出的是另两幅撑伞女子。
这幅画也翻译作《红磨坊的舞会》或《煎饼磨坊的舞会》,是雷诺阿的代表作之一。画幅很大,置于展厅中间,画面中阳光穿透树叶间隙洒落下来,留下闪烁、跳跃的光斑,那种明亮、耀眼的光影效果让人恍惚觉得是室外的阳光照到了展厅。近景的清晰和远景的模糊营造了真实的空间感,让观者身临其境,感受那阳光下喧哗、热烈、欢快的舞会气氛。
塞尚被称为“现代艺术之父”,画风独特,个人感觉,莫奈的画成功地抓住了光影瞬息万变转瞬即逝的一刹那,而塞尚的画则是用沉着克制的线与色凝固成永恒,一刹那和永恒其实也本无区别。
这是不是这世上最贵的苹果啊!
这幅虽是人物画,却也呈现出静物般的感觉,时间在此凝固。
馆内雕塑藏品也很丰富,包括罗丹的许多名作,但时间关系,优先观看了绘画作品,雕塑没能细细欣赏,但有一座雕塑印象极为深刻,就是蓬蓬的《北极熊》。造型简洁生动,大理石本身洁白的颜色很适合表现北极熊,令人过目难忘。
在底层看印象派之前的现实主义大师的作品时,已经快闭馆了,在库尔贝的展厅时,只有我一个人,他的名作《奥南的葬礼》在展厅门对面的墙上,画幅巨大,非常显眼,这样巨大的画幅以前只用来表现宗教、神话或历史题材,而像他这样用鸿篇巨制来描绘一个普通乡村平民的葬礼,在当时引起了很大反响,没错,这就是蔑视规则追求真实的库尔贝先生。
奥赛应该还藏有现实主义另一位大师米勒的作品,但还没看到闭馆时间就已到了,带着不舍走出了奥赛。
羡慕这里的博物馆资源,可以集中展示这么多大师的不朽名作,几大博物馆完全可以连起一部直观、立体的艺术史。由于书画纸本、绢本的材质比较脆弱,展出更易受损,国内的博物馆即便书画藏品丰富,常设展览的展出量也很少,并且年代不会太早,算是参观博物馆的一个遗憾呢。
以上是我作为一个外行在旅途中随手整理的关于奥赛浅薄又主观的感受,谬误应该很多。(end )
以下附手机拍摄的卢浮宫部分展品图片,还有许多名家如卡拉瓦乔、伦勃朗、鲁本斯、普桑、华托等人的作品因时间太紧,没有看到,好可惜。许多宗教题材的虽是名作,但因为并无相同的信仰,不容易有共鸣,只上图。
波提切利更为人们所熟知的作品《春》、《维纳斯的诞生》藏于乌菲齐美术馆。
这幅鸿篇巨制堪比鲁本斯为玛丽.德.美第齐画的组画,雅克.路易.大卫作为新古典主义的代表人物,虽因画了《马拉之死》以及在政治上的选择、在处死路易十六时投了赞成票等原因被放逐,但绘画上的技法真是无可挑剔。
这是浪漫主义大师德拉特洛瓦的代表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