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方案:
1、继续阅读《谈话的力量》第三章 倾听别人的话语
积极的倾听是一种非常好的回应方式,可以实现两个目的:
1)积极的倾听会让对方感觉你对他的表达感兴趣,让对方有进一步表达的欲望;
2)积极的倾听会让对方感觉被尊重,被接纳,是最好的安抚情绪的方式;
3)积极的倾听就是运用同理心理解表达者背后想表达的含义。
蔡康永在《说话之道》里面说好听的话语像烟火,而倾听是空气。
张怡筠曾在一个讲座中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大致是这样的:一个女孩晚上要和同学一起出去玩,父母让她天黑前回家。女孩聚会的时候想在天黑前回家,但是同学一再得挽留,为了不让同学扫兴,就没有按照约定准时回家。恰好女孩的手机没有电了,所以父母给她打电话一直无法接通。女孩聚会完毕后怀着内疚感赶回了家,刚进家门,妈妈站在门口黑着脸呵斥:“怎么这么晚才回来?!你不是答应天黑前回来的么!”女孩这个时候突然感觉很委屈也很气愤,口气也非常不好地回答说:“我已经成人了,不需要你管!”然后摔门而入。
其实父母天黑后看到女孩还没有回家,于是打电话,但是显示已关机,让父母一下子紧张害怕起来,害怕女孩是不是遭遇到了什么不好的事情,一晚上情绪都处在紧绷恐惧当中,当看到女孩回答家的那一刻,心才放下了,情绪瞬间从害怕变成了愤怒,才出现了上面的那一幕,如果女孩积极倾听了,会发现母亲背后想表达的真实含义。
为什么在沟通中会出现误解,就需要使用沟通模型来解释了:
当信息发送者有一个想法或者情绪想要表达的时候,就需要把想法或者感受转化成语言或者非语言的代码,以便让对方能够接收和理解,这个过程就是编码的过程。但是编码的过程是一个个性化的过程,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比如表达的目的、情境、和沟通对象的亲密程度,当时的情绪以及他的背景(年龄、教育背景、文化背景、社会经历等)。
编码好的信息需要通过某个媒介或渠道传递给信息接收者,这个过程中外界的一些信息或者事件会产生干扰,这些干扰就称为噪音。
信息接收者接收到信息后需要对信息进行解读,给信息赋予意义。接收者并不会全盘地接收信息,而是会有选择性的接收。书中说我们的脚趾、耳朵、眼睛、手以及身体的其他部分每秒钟会接收到将近4万个脉冲,而只能将注意力集中于其中很小的一部分。至于你会注意到哪些部分,则受到你的期望值、需求、信念、兴趣、态度、经验和知识的很大影响。我们对外部世界的理解并不是客观的反应,而是对客观刺激进行主观加工和解读的结果。
以上的因素都会导致在沟通的过程中出现信息发出者和信息接受者就同一个信息所赋予的意义是存在差异的。书中写到萨斯雷、奥尔森和惠特尼(Sathré,Olsonand Whitney)在《交谈》(Let’s Talk)一书中写道:“据说,我们说出来的只是我们所想的一半,而我们听到的又只有一半,能够记下来的还要再减一半。
那如何跨过这个沟通的鸿沟呢?倾听就是一座桥,积极的倾听的前提是同理心,就是除了站在自己的角度进行理解之外,还能意识到在信息传递和我们解读的过程中还有很多很多的因素会造成曲解,所以除了自己的理解之外,还有没有其他的可能的解读方式?对方言语背后希望传递的信息是什么?
倾听之后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步骤,那就是反馈,同理心的反馈也有相应的标准,总结如下:
1)积极倾听后的反馈首先应该做到的是在尊重的基础上表达理解。
而我们通常的做法是先表达评判,对对方表达的内容进行价值判断,然后提供具体的建议。
我自己在做生涯规划咨询的过程中也会遇到相应的情况,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非常期望你能够提供具体的建议,但是这个建议被实施的概率非常低,后来分析原因是因为,在来访者寻求帮助的过程中,TA处在一种焦虑的状态,希望能够尽快地走出困境,所以期待咨询师能够给出具体的建议,认为这样就可以减少摸索的时间。但是在咨询结束后回到现实生活中,因为不是自己思考的结果,所以行动的意愿就很低,并且还可以有很好的借口将不行动的原因推到建议不够具体针对性上。所有咨询师最重要的角色应该是一面镜子,将来访者的状态客观地,使用描述性的语言反映出来,让来访者清晰地看见,当来访者能够清晰地认识到这些信息的时候,其实TA就已经产生了解决问题的思路了,咨询师只需要在整个过程中提供支持就好。其中最重要的咨询技能就是积极倾听和同理心反馈。
2)采用开放式的问题来引导和鼓励对方自由且充分地表达自己。这种沟通氛围是最自然最放松的,效果当然也是最好的。很多问题其实本身并不是问题,当把其中所包含的情绪内容处理好之后,问题本身就迎刃而解了。
3)当对方的语言或非语言信息给你造成负面困扰的时候,积极倾听后可以进行有效反馈,这里特别需要注意的是反馈的过程中语言不能采用质问和指责的方式,而是要采用下面的公式来进行表达:
客观的描述你听到的或看到的现象+这种现象让你产生的情绪感受或者是解读+询问对方对你的结论或感受的判断
书中举的例子:作者大学时候有个朋友叫安吉,有一天她突然不再回应作者的问候了。这样过了将近一个星期,作者对她说:“安吉,这五天来我一直冲你微笑,和你打招呼,你却没有回应。(知觉到的客观描述)是不是我做了什么事惹你生气了?(对客观现象的主观感受,以及希望对方能够就你的感受给予正确与否的判断)”安吉回答说:“没有,完全不是,艾伦。我最近为了博士论文忙得焦头烂额,别的事情都没顾得上。”
2、行动计划及实施 今天老公又加班到晚上9点30才回家,然后赶紧很疲惫地坐到沙发上。然后我就问他有如下的对话:
我:感觉你今天很累,工作中有什么不愉快的事情么?
他:每天都在忙忙忙,但又不知道在忙什么!
我:你是觉得工作琐事很多还是其他原因?
他:就是不知道每天做的那些事究竟是为什么?
我:我是认为工作没有成就感和满足感,是么?
他:是的。
我:那如果你在工作中可以做些什么让你有成就感,你会觉得是些什么事情呢?
他:我不知道。我就是觉得现在工作中,生产好不好不重要,质量好不好不重要,最重要的是领导高不高兴。
我:你感觉这种价值观和你的价值观不一致,而你觉得在工作中做点实事更重要,对么?
他:是的。
我:我能够体会到你的无奈。
因为我马上要哄孩子睡觉,谈话就没有继续下去。如果进一步谈的话,可以引导他思考在现有的环境中可以做出哪些小的改变来增加他的成就感和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