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偶尔会和一位朋友进行历史问题的讨论,但从中总是获得负面的情绪,现在我觉得,没有必要再将这样的讨论继续下去。
我总结他讨论的四个特点,不尊重他人、历史细节把握不明确、逻辑推理过程不严谨、臆造讨论者的观点。
我尽可能的对讨论的一些问题进行回忆,回忆前,我需要添加有一个前提,回忆是从我的主观角度出发的,并不能保证回忆的绝对正确和客观。
第一个问题,北朝的民族问题,我的观点是,民族矛盾贯穿北朝,他否认这一点。
他说阶级矛盾更重,我不否认阶级矛盾,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本来就有相混合的地方,阶级矛盾的一部分表现形式就是民族矛盾,民族矛盾的一部分本质原因就是阶级。
我也没有辨析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谁更重,我的观点是民族矛盾贯穿北朝,他说因为民族矛盾比阶级矛盾弱,所以不能说民族矛盾贯穿北朝。
首先在贯穿这个词的理解上,他认为我的用法是错误的。然后他举了一个例子,北魏太武帝的母亲是汉人,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北魏民族矛盾微弱。
对于他的这一个推论,我认为非常牵强,当时入住中原的各个政权,娶汉人女子为皇后的例子很多,更别说游牧民族普遍把女子当作战利品的情况,献文帝的母亲,就是在战争中被俘获到北方的汉女。这一点完全不能证明当时胡汉平等,民族矛盾微弱。北朝的第一个证券,前赵,即有皇帝的母亲是汉人的例子,如果要以这一点证明民族矛盾微弱,我们就会进一步得出整个南北朝民族矛盾都微弱的推论。
我举了一些例子,如北齐胡汉官员的对立,高欢的话“汉人应种田、鲜卑人战斗”,北周武帝将汉人军队赐姓鲜卑,以及六镇起义的反汉化。他从两个观点来反驳,一个是继续坚持着太武帝的母亲是汉人,所以民族矛盾弱,另一个是将我所提的事情都称为阶级矛盾。
我的观点是,北朝的胡汉人群,生活地域不同,生产方式、社会阶级不同,表现形式自然便是民族矛盾,六镇起义的反汉化,如果一昧以阶级矛盾存在,否认其民族矛盾的成分,否认其民族矛盾的严重性,显然是不合理的。
第二个,是关于论述内容的问题。
因为阅读书籍麻烦,我常会在知乎上和百度上摘取内容,进行讨论,当然,书籍中提供的历史细节也有一部分。
他基本没有从书籍上提供历史细节来进行讨论,绝大部分内容都是从百度和知乎,但是他却拿这一点嘲笑我,嘲笑我从百度摘取知乎,嘲笑我从知乎引用的词条赞同数少,我确实不明白,历史问题的正确, 大众赞同得多还是少,对其正确性有何影响,我没有质疑他从未从书籍引用数据,他为何会质疑我引用的知乎赞同数少 ,或是从百度上引用。
我提供了一个历史教授,关于汉武帝的看法问题,教授认为汉武帝耗竭民力,不妥,他反对这一看法,他一方面说,所以啊,这些文科教授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就这样,另一方面,就说,你看哔哩哔哩评论,大部分人都不赞同这个教授的观点。这一个推论让我觉得很荒谬,用网民的历史观点来否定历史学教授的观点,我不认为这很严谨。另外,汉武帝耗竭民力,从汉书、从宣帝朝以来,许多的文人、历史学家、政治家都有提到这一点,书中用户口减半、海内虚耗形容,武帝中晚年关东盗贼四起,各地太守都平定不住形式,是派绣衣使者,杀缉捕盗贼不力的太守,强力镇压才平定了下来。没有列出充分的历史事实,进行否定,我觉得逻辑不够自洽。
另外,他总是反复要求我提供内容证明的事情,让我也很难理解。有一次,我从剑桥中国史中摘了一段古代史的内容给他,他立马否认这个观点,让我提供证据,我看了一下,是一篇论文,他又立即问我这论文是用的什么研究方法,是否科学。我没能找到这篇论文,但既然是在剑桥中国史这样的大著作上,自然有其一定的研究方法。但他因为我没能找到,就说研究方法不科学,不值得信任,说文科就这样,没有科学的研究方法。
我实在是很难理解他的讨论方法,我不是专业的历史教授,无法每个研究细节都找到提供给他。我认为从剑桥中国史这样的权威著作摘取内容, 不是完全可信,但是有一定的可信度,他否认,也得从其他书籍找到一些不同的内容,或者查找原论文,说出不合理之处,而不是一点参考资料都没有找,让我提供,我提供不出来,他就说是假数据。
第三,关于东乡平八郎的问题。
我说我不喜欢东乡平八郎,他就说一直给我发东乡的文章,言语间似乎觉得我讨厌不妥,有点仇恨因素。
他和我说甲午战争,有助于清朝解体,你看甲午后的很多中国人,还很喜欢当时的日本,比如孙中山之类的,他们都没有讨厌当时的日本,你要想一想你为什么讨厌当时的日本。
我的观点是:如果你说甲午要感谢日本,不能讨厌日本,那这个推论引申下去,什么都可以洗白了,鸦片战争让中国开眼看世界,是好事;侵华战争打击了民国,有助于新中国成立,也是好事,是不是我们也不该反感当时的英国和日本。甲午战争固然打击了清王朝,但发动战争的日本,其本质是为了进一步地进行侵略,清王朝解体后,日本更是去扶持伪满洲国,其目的是为了侵略中国,不能因为客观有助清王朝瓦解,就忽略其侵略者本质。
至于秋瑾和孙中山的当时对日本态度好的问题,是因为当时相信中日友好的人还很多,日本还没有彻底显示其侵略者的獠牙,日俄战争客观上也帮助清朝收复了东北,但日本的目的仍是为了进一步侵略中国,民国时期,二十一条出现后,越来越多人意识到日本侵略者的本质,如梁启超,表示之前从未对日本有恶意,在二十一条后才发现日本人假面具后的侵略者野心。当时的革命者们,相信日本真心对中国好,处在当时局势下很正常,但后来者的我们,很清楚日本人的侵略野心,为何要对那时候的日本有好感,为何不能对那时候的日本表达不满。
他质问我,东乡平八郎有什么错!
我很疑惑,侵略者本身不就是一种错误,侵略者在战场上杀了我的先辈同胞,我不喜欢他,有何不可。侵略者有小错大错,小错难道就不是错, 其率军参与了侵略台湾,日俄战争后在旅顺这个日军犯下罪孽的地方建立表忠塔纪念日本军人的功勋,难道真的干干净净。
我说军国主义不是凭空产生的,东乡平八郎作为日本海军传奇,已成了一个象征,甚至称为日本右派、军国主义的宣传符号,所以我不喜欢他。
他攻击我扩大化,说我仇视日本人,说我有本事就去把日本人杀光啊。
我不明白他为什么要将东乡平八郎和如今的普通日本人相提并论,将我讨厌东乡平八郎引申为我仇视日本人。东乡平八郎一生活动,无论主观客观,为日本的军国主义政策和侵略政策做出了极大贡献,可以说是军国主义的先驱,怎么能将我讨厌东乡引申为我讨厌日本人。
我说,如果东乡平八郎你都觉得没错,那神风特攻队就没错了。
他立马嘲笑我说,神风特攻队你都能洗,你这不就是军国主义。
从我的观点来看,神风特攻队和东乡平八郎都是侵略者, 二战时期的日军,比起甲午时候的日军,其道德本质、战争性质的本质变化真的很多吗,同样是侵略者,神风特工队的实质伤害还要更小,更多的是日本军国主义的标志,而东乡对侵略战争的贡献更要大于神风。之所以在国际社会上,对神风的批判稍微统一,是因为神风参与了广泛的侵略战争,即二战,且日本战败,所以对其批判观点较为统一,这不意味着甲午战争时候的侵略者就能忽略。你说实际对军国主义的推动,东乡要比神风多,你说军国主义的象征意义,作为侵略战争功臣的东乡同样不小。
他攻击我是军国主义,攻击我仇视日本人,我觉得这是一种臆造的辩论方式,他喜欢用宣布自己单方面获胜的方式嘲笑我,我实在不明白这样有何意义。
第四,关于孙中山架空的问题。
我和他说,我在思考,如果孙中山和廖仲恺不死,像蒋介石这样的国民党右派是不是会受到抑制,国共合作能够继续。
他从百度百科摘了一段内容回复我,说孙中山早被架空, 他的内容是护法运动孙中山被军阀排挤。
他引用的历史事实,我认为很不符合。历史上,孙中山是在多次依靠军阀进行革命失败之后,意识到军阀不可靠,需要建立自己的武装力量,在之后开展国共合作,建立北伐军和黄埔军校,继续进行革命,完全没有孙中山被架空的描述。
1924年,国民党一大的总章,规定党员服从总理,总理对决议有最后决定权,总理即是孙中山,护法运动在1918年,拿护法运动证明孙中山被架空, 实在让我难以接受这个逻辑。
我说,如果处置妥当,国民党左右派之争,左派未必必败,他反对,说是国民党走向失败是必然的,说国民党一直都很烂,说因为人民论,所以国民党必输。
关于国民党,国民党是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创建者孙中山,其前身是同盟会,在当时有一定先进性,20年代时期,党内各派都有,在被右派夺取党的权力前,党内各个派别都存在,也有着主张国共合作的左派,不是一开始就如同后面那样腐败。且组织是由成员组成的,机械性地认为组织是一成不变的落后论,一定都是右派论,没有考虑到组织变化的过程。我不认为国民党从一开始就没有先进性,是他说的那么烂。
另外,持着人民论,所以一定能胜利的观点,明显难以解释其他国家的共产主义革命的失败,固然共产主义有先进性,但在革命中也要运用好具体的策略,资产阶级政党也不是一开始就天然失败。从我阅读的一本俄国革命书中,十月革命的胜利关键因素,是迎合了人民迫切想要结束战争的愿望,在执政党表现不佳的时抓住了时机果断进行起义。其后的立宪会议上,布尔什维克并没有在选举中获得支持,仅有四分之一的选票,列宁是通过解散立宪会议的方法夺取的政权。
最后,他喜欢攻击我不懂马原的这一点,我也很难理解,我读过马克思选集的一部分,也了解一些建国后中国的马列史观,纯粹的阶级主义史观本来就是一个有讨论的话题,况且历史观,历史研究方法也不止一种,动辄说别人学过马原没有,以学过马原认为自己历史观很高级,这样的事,我无法赞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