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经也与成甲有同样的经历,看了很多书,付出了很多时间和精力,获得的却是一点儿都不成比例的收获。如果你问你其中一本我所读过的书的内容主要讲的是什么,发现我自己就讲不出来,成为名副其实的“低水平勤奋者”。低水平的勤奋者为什么低效?因为阅读+画线/摘抄的读书方法是把一本书分成了一个个孤立的知识点。在这种方法的引导下,我们读书的目的,就成了理解和记住这些孤立的知识点,而理解和记忆一个个孤立的信息,可不是我们大脑擅长的高效行为。
我们记住新知识更好的办法是和已有的知识进行联系。通过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网,我们便能够从不同角度和领域对同一知识进行分析,从而加深我们的理解和认识。就如拆书帮拆书的方法,在阅读过程中,联系自己的经历进行对照,从而深入理解书中讲解的概念与方法;阅读后写各种读书笔记、读后感、思维导图等;与其他类似主题的书进行比较,找出与其他书籍讲解角度的不同之处。所以,我们要升级我们的读书方法:在新旧知识间建立联系。
将获得的新知识与已有知识进行网络状联系,一定要花时间,耐力和思考力,而非一扫而过,没有自己的思考。花时间记录读书笔记,不是仅仅摘记名言,而是描述读书后受启发的内容,这些启发和我过去的哪些经验相关。由此,读书成效进入了一种产生复利效应的状态。也就是说,读过的所有的书都将为你未来获取新知识提供帮助。
从读书中如何发现临界知识?作者的做法是:当我要解决某个问题的时候,主动去寻找可能会讨论这个问题的文章和书籍,去观察—作者用什么样的思路解决问题?在这个解决方案背后,是否有我熟悉的知识?我还能把这个解决方案的原理应用在什么领域。这种状态,呈现出来的便是举一反三的能力。读书不在于多少,而在于你有没有通过读书重新认识这个世界,发现临界知识并把它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当中。
生命有限,不要把有限的生命浪费在那些“低水平勤奋陷阱”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