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读鲁迅先生名作《阿Q正传》,有了以往不同的感触。学生时,老师的教诲还记忆犹新,那时接受的是正统教育。对阿Q这个人物,也是和他人理解的一样,哀其不幸恨其不争。可如今再读后,对阿Q却再也恨不起来了。我就纳闷,为什么要恨他呢,他又有什么可恨之处呢。他只是可怜而已,且不是一般的可怜,是相当可怜的小人物。
首先从其出身来讲,连个姓氏都没有,或者说含含糊糊的,更别说接受教育了。而且没有父母和兄弟姐妹,一个人苟活于世,过着居无定所的生活,这样的出身,该是多么的卑微啊!其次从其职业来讲,给地主打短工,朝不保夕,勉强度日,也是相当卑微。没有家庭,无权无势,下场悲惨,如此一个人,你能说不可怜吗?下面来说一下,大家对这个人物的误解,也就是恨的原因,一是认为他不会反抗,他能反抗吗,有反抗的资本吗,何况他是有反抗精神的,口里也时常说造反,可社会容许吗,革命不彻底和封建余孽势力的压榨,出身社会底层,精神和物质上都异常匮乏的他,痴谈什么反抗。再者说,投身彻底的反抗,对他而言,也只是缺少一个火苗引燃而已。二是他的一条罪状,不但不敢反抗,而且还拿小尼姑取乐,这着实可恨吧,可你想想,他也是个正常人,也曾冒过娶妻生子的念头,虽被无情浇灭了,但足以证明他有过追求。可当一切破灭后,你还能指望他做什么,也就和别人打个架,插个科打个诨,不然像根枯木似的,行尸走肉似的生活,还不如赴死的好。最后就是阿Q的被人诟病的精神胜利法,这可以说是阿Q的精神支柱,你可以嘲笑不屑,但在当时的条件下,你不能不说不是一个活下去的好方法,西方有个哲人就说过,宁愿当一只卑微活着的老鼠,也不愿做一只死去的狮子。活着很重要,活着一切才有希望。当生活的重压,让人们艰于呼吸时,人们还是不愿轻易赴死,毕竟相对死寂来讲,醒来看朝阳还是好的。我想鲁迅先生也不是恨阿Q这个人,而只是对时事的针砭,有感而发的。要不然,鲁迅先生也不会给阿Q一个被砍头的凄惨下场的。
如今,虽没有阿Q那么可怜的人,但阿Q似的人依然还有,阿Q的精神胜利法也依然还在,这些无论人们如何褒贬,也将永远贯穿人类的始末,客观的存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