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每周读一本书的节奏,不读书就魂不守舍,没有依托,心里发慌,不踏实,可能就是传说中的书呆子,不过很享受这个过程,世界太大,现实太杂,房间太小,零钱太少,还是躲进书本里吧。就像鲁迅所言: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春夏与秋冬。
《纸牌屋》(House of Cards)是英国人写的一本书,北京二外的一个毕业生翻译的,作者信息上图的封面上有标注。
按照这本书的逻辑,政治好比玩牌:洗牌、倒牌、发牌。这本书刚好包括三部分,上篇是洗牌,中篇是倒牌,下篇是发牌。而底牌在各个环节都有可能主动或被动亮出,好牌坏牌多半是运气,少半是智慧阅历所致。不过确实有人智商不够,过早地就被人当炮灰给湮灭在历史烟尘中了。
书中描述的还有些人情绪调控能力极差,党鞭在训练这类候选人时都是想办法刺激他,激怒他,看看他对极端情绪的反应。基本原理是:这几句狠话你就受不了,发怒了,怎么能在竞选中接受那么多媒体和对手的攻击,早就发狂了,竖子不足与谋,不堪大用,看来,情绪控制在这行当里很重要。
在看这本书之前,看过电视剧《纸牌屋》,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主角夫妇,为了登上总统宝座,夫妻二人没有生育孩子。在事业上相互帮衬、彼此承担各种危险。正如封面上那句话:权力是令人上瘾的毒药,大家都趋之若鹜,完全意识不到危险将近,甚至愿意牺牲一切,婚姻、事业、名声乃至生命。
本书所述人物和故事的发展也确实是用婚姻、事业、名声乃至生命来换取所谓的权力。各色人等在这个议会大厅和总统官邸内进行着各种表演。资本、美色、谋略、算计围绕着权力二字展开,中间夹杂着所谓的现代议会政治,以民主的名义进行着金钱和资本的翻云覆水。很多小角色无法逃脱被利用、被抛弃,过早出局的命运,在每一个环节出了问题,都会被扔出既定的轨道,从此结束权力生命。整个过程可以说是凶险无比,看得我心里发凉,毛骨悚然,不建议晚上看,太累心。
这本书的主角够狠,甚至不惜亲自把人推下楼去,电视剧里面改编后的场景是把知道内情的记者推下飞速驶来的地铁轨道内,谋杀与算计层出不穷,看着都吓人。
最大的感受就是,至少从这本书来看,所谓的民主只是一种手段而已,是资本实现对权力掌控进而获得更大资本和影响力的手段而已。在这样的语境下,权力只是资本实现目的的手段。而其中的算计和争斗与资治通鉴和史记里面所描写的,有过之而无不及,看来在这一点上东西方的人类是相通的,根源是因为权力是相通的。通往权力的道路表面上是用鲜花和掌声铺就而成,实质上往往伴随着处处算计、时时提防的胆战心惊,甚至是鲜血和生命的丧失。
这不是一般人能够玩的游戏,不是扑克牌,虽然,书的名字是纸牌屋。这本书里面比较经典的句子如下:
人生就是一场零和博弈,输赢高下都在政坛见分晓。不管我们愿意不愿意,都是这条路上无奈的过河卒子,只能一路向前。
恐惧是伟人成功的秘诀。恐惧之力,永比尊敬更甚。
但侯爵本人在政治斗争的大风大浪中误入歧途,败下阵来,最终在累累负债和悲伤苦恼中凄然辞世。
早已人非壮年了,经验丰富又有什么用,岁月不饶人哪。
浪费了自己的才华,因为太过于展现自我,他很不适合团队运动。
他在某个行业中获得了成功,导致他性格傲慢、目中无人。
那些无望高升,被时间遗忘的人。
有些人的政治生涯就像大不列颠图书馆中被错误归档的书。这不过是个小小的错误,但将导致被永远地遗忘。
政客和上了年纪的作家以及那些老女人没什么两样。一旦他们不再满足于朋友的尊重,而需要观众来谄媚奉承,那他们就进入了生命的危险期。
有人的穷途末路,夕阳西下,却是有人的崭新起点,旭日东升。
曾有人断言,所有的政治生涯都以失败告终,因此很多政客都两面三刀,狡兔三窟,这样才能可进可退,游刃有余。同时也是在玩火。
想要爬到树顶的人,就必须做好心理准备,身居高处的代价,就是会暴露自己最脆弱的部分。
政坛的友谊不过是种种假象,弹指之间就灰飞烟灭了。
追逐权力需要做出牺牲。
上面是本书的一些文字内容,其实,现实中,这本书的作者本来可以在竞选成功后被总统委以重任,可惜没有被重用,感到很悲凉,就依然辞去公职,当了一名专职作家。可能也与古代文人类似,有些文人科举不成、功名不就,不被重用,愤而辞官归隐,反而成就了文坛经典佳话。如果当初这本书的作者仕途顺利,文坛也少了这本书及改编而成的电视剧,很难如此真切地感知那所谓民主政治体系下,权力运行的真正规则和逻辑。
当然,作为一个失意政客转行成为的作家,本质上还是一个政客,很多内容,未必写出来了,或者写出来未必出版了。正所谓情人眼里出西施,编辑手中藏事实,很多内容,未必能够充分表达,这方面需要读者自己的经历和领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