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
前段日子无戒老师在课上给大家介绍了《皮囊》这本书,我当时立刻在电子书上下载了,可直到前几日才开始阅读。
自从翻开了这本书后,我这几日心里都是闷闷的。一页页读了下来,更觉得心脏像是被什么击中了似的,无比难受,又无比沉重。
这本由蔡崇达所写的散文集,收录了14个温情而又残酷的故事。整本书不过仅仅只有264页,我却看了四五天。
这可以算是我有生以来看得最慢的一本书了。而且愈看愈忧伤,竟被作者的叙述带到了海边的那个小镇,闻到了海风吹来的味道。
可奇迹般的,读完书后,我再细细咀嚼其中的滋味,竟忽然在沉闷和忧伤中看见了曙光。
这光亮一丝丝放大,渐渐地照亮了我沉寂已久的心。
我一字一句地读,一点一点地去感受作者的心绪,忽然觉得作者不是在写自己的亲身故事,仿佛那也是我的亲身经历,仿佛我也成为了书中人。
偌大的城市,充满焦灼感的生活,每次走在地铁拥挤的人群里,我总会觉得自己要被吞噬,觉得人怎么都这么渺小。而在小镇,每个人都那么复杂而有生趣,觉得人才像人。在一段时间里,我觉得这个城市里的很多人都长得像蚂蚁:巨大的脑袋装着一个个庞大的梦想,用和这个梦想不匹配的瘦小身躯扛着,到处奔走在一个个尝试里。而我也在不自觉中成了其中一员。
作者将生活中所有的不幸和幸运统统以一种极其冷静的口吻讲述了出来,他写道:“人最怕的是发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
是啊,发现了想要的东西,然后呢?却悲哀地发现自己永远也得不到想要的东西。从此后,那种挫败感是否会缠绕着你整个的人生?
“时间久了,就会觉得脸上仿佛长出一个面具。每天晚上回家,深深吸口气,仿佛职业表演者的卸妆仪式。”是否每个读者在看到这里时都会有深深地代入感呢?反正,我就是如此。
对着镜子,我似乎看见了另外一个我,一个不得不戴着面具去迎接世事人情的虚伪的我。
戴着面具一日日地走下去,沿着自己以为、大家也都如此的道路走下去。
可到底什么时候才可以揭去这个厚厚的面具呢?我尚且不知。
“原来在疾病帝国,也是用武力统治的,谁最残忍最血腥,谁就站在最高的位置。”这个记叙父亲的故事让我看得热泪盈眶。
人至中年,才深刻体会到父亲早在我们不知道的时候就给予了我们可用一生的力量。
而他自己,却被苍老、病弱、残疾狠狠地打倒了。从此,再也爬不起来,直至生命的终点。
如今,会大胆写出父母疲惫、软弱、无能为力,甚至是卑微、低俗的作者几乎绝迹了吧?
我竟然觉得,那个我看不起的小镇才是我家。
每一个背井离乡的孩子,都会在失意、落魄、挫折时想念着当初义无反顾抛弃的故乡;却又会在黎明来临前擦干泪水,再一次去拼命挣扎,只为留在这里,只为远离故乡。
一次又一次,思念故乡;一次又一次,抛弃故乡。
“从本质意义上,我们都是,既失去家乡又永远没办法抵达远方的人。”作者如此说道。
那么,仍在异乡打拼的你,仍在抛弃故乡的你,仍在摔倒又爬起的你,请永远不要放弃自己的梦想,永远记得故乡的方向。
如果你感到空虚,如果你缺乏继续前行的动力,如果你的生活只剩下哭泣……那么请翻开这本《皮囊》,从中去汲取坚持下去的力量吧!
最后,或许你也想认识一下能写出这本震撼心灵之书的究竟是哪路神仙吧?
蔡崇达 ,1982年生,闽南人。 大隐隐于市的新生代媒体人,人称“天才达达”,被韩寒称为“写作大师”。
蔡崇达现任《中国新闻周刊》执行主编,是“南方国际文学周”联合发起人。
他曾任职于《新周刊》、《三联生活周刊》;24岁时就担任《周末画报》新闻版主编;27岁时就任《GQ》中国版报道总监,为全球17个国家版本的《GQ》最年轻的报道总监......
他的身上还有诸多的标签,他也不断打破媒体行业的记录,被流传甚广的《媒体从业者装逼指南》称为必备的崇拜对象。
从今天开始,这位长相普通的闽南青年也成为了我的崇拜对象。
一个人一生能看数以千计的书籍,但许多读后即抛至脑后,又能有多少书可让你印象深刻,甚至击中你的内心呢?
与我而言,《皮囊》可以算作一本。
无戒365写作训练营 第79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