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不喜欢被人说不合群。为了证明自己是合群的,大多数人宁愿违背自己的内心,使劲想走进别人的世界。
有句话说得好,孤独,是一个人的狂欢;狂欢,是一群人的孤单。
内心孤单的人,即使身处拥挤不堪的环境,他也还是孤单的。
孤单没什么不好的,有能力独处的人,内心是强大的。
很多人都是“孤独患者”,在人生这条又窄又孤单的旅途上,我们都在寻找那个懂心的旅伴,形影单只的落寞谁也不喜欢。
理查德·耶茨的《十一种孤独》里说:
“我想所谓孤独,就是你面对的那个人,他的情绪和你自己的情绪,不在同一个频率。”
两个人相处,就像两个调频收音机,你永远调不准那个频率,那就永远听不到我的心声。
其实,世界上有很多人,看似被很多朋友围绕,但其实他们很孤独,因为除了表面的欢愉,没有一个人能够抵达他们的内心。
或许这就是“当众孤独”吧。
夜深人静独自一人辗转反侧时,拿出手机,通讯录里几百上千人,却连个说知心话的人都没有。朋友圈里似乎再无朋友。相爱的人很多,相知的人很少。朋友很多,知己很少。
友情也好,爱情也罢,如果彼此心意相通,很多事情根本不用去解释,就能理解彼此的想法,这份感情不需要刻意花很多时间精力去维系,都能保持一定的热情和温度。
圈子不同,不必强融,频率相同,才能相融,磁场相同,才能被懂。
我们终其一生,一直都在寻找那么一两个人,相处不累,频率相同。
有的人很幸运,认识了知己,找到了能托付终身的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频率相同的人。
那个和你频率相同的人,会了解你不为人知的脆弱,孤独,不易,需要被温暖,被懂得,他总是会在刚刚好的时间出现,不是因为巧,而是因为他总是主动关心你,第一时间来找你。
这世上最动听的话不是我陪你,而是我懂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