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记:
这是一篇迟到的矫情。大学同学聚会完总觉得要写点什么的,可一直没有那种喷涌而出的思绪,无从下笔。非要写,就有点为赋新词强说愁的劲头。这两天又有朋友感叹不惑悄然而至,那就以此切入,聊聊这群茂年之徒吧。
孔子言“三十而立,四十不惑”,世人不断传咏,将圣人治学论道的自我体悟,生生驯化成俗人衡量现世安身立命的标尺。于是,30岁、40岁就成了大限,引发无限恐慌和感慨。
然而,生活就像开汽车,虽然30之前在玩命给油,但总会因车的档次不够,时至30仍无法提到能兜出炫风的速度。随后开始换车,高速行驶成了惯性,到了40,就算刹车踩到底,也没几个人真能戛然不惑。
站在四十挂零的点儿,还有很多老理儿没搞懂,又多了日新月异、追赶不上的新事物,能弄明白的事儿其实越来越少了。之所以貌似不惑,是因为接受了“往者不可谏,来者犹可追”,明白了卧龙跃马终黄土,有些事不必再纠缠。
其实,孔老夫子称自己四十不惑,也并非是说自己不疑惑,什么都看得透理得清,而是说在经历了许多人和事之后,有了自己的处事原则,并且能够很好地控制情绪的变化,融通地运用原则。也就是“遇事可以行权,无可,无不可”。
人为物累,心为形役,拿不起放不下,实为庸人常态,没几个人能独善其身。而对于77、78那些人,从而立到不惑的十几年,踌躇纠葛仿佛更甚于其他年代的人。爱情、家庭、事业,上一代、自己、下一代,离开还是留下,守位还是突破,知足常乐或锐意进取,破釜沉舟或稳扎稳打,抉择取舍就是十年光阴的主线与写照。
77、78那些人命中注定一生就是要寻寻觅觅、左右权衡,在纷繁胶葛中求索的。他们生于社会更迭转型期,长于国家开放变革中,各种变化接踵而至,不同思潮扑面而来,相同或相左的,传统或革新的,措不及防之间,他们已被岁月推过盛年。
他们品着金庸、古龙长大,既感叹金庸的世情与招数,又向往古龙的人情与意境;他们哼着罗大佑、崔健成长,既能在春雨秋风中不经意地流露出凝神愁思的文艺情愫,又能在踌躇困苦中自发地迸发出血性又有力的呐喊诉说;他们看着《蓝精灵》、《古惑仔》成熟,既有与人为善,团结互助,希望生活简单纯朴的逗比可爱,又有嫉恶如仇、勇而不恶,不惧血雨腥风的豪情侠骨。
他们儿时的生活大都是清寡的,算不上富裕,感受过父辈的勤俭与劳苦,因此希冀自己和自己的子女能活的殷实洒脱,这让他们务实却不失理想。他们看到过兄姐的理想被扼杀,眼瞅着他们无奈的在社会设定死的轨道上挣扎,所以奋力的追求自我,不随意放弃可以张扬个性的机会,不甘愿拘泥于世俗的礼数,这让他们守则却不失奔放。他们的童年是简单纯粹的,没有花里胡哨的各种诱惑,也少有父母寸步不离的呵护欢昵,大多时候是需要自我安慰、自娱自乐的,他们可以在土地上摆一上午的“跳井”,可以在墙根里斗一下午的树叶根,来消费自己用也用不完的闲暇时光,这让他们成年以后既接得住熙攘喧嚣,也忍得了清孤寂寥。
77、78那些人又是善于抉择的,他们的善于抉择实属与复杂多变的生活境况斗智斗勇感动了天地,上苍给予的馈赠。
他们不像70年代初之前的人,那时的人们没有太多可以选择的权利,因而也就不必在姹紫嫣红中徘徊,苦思是摘一朵雍容的牡丹,还是折一支优雅的蕙兰。他们也不像80、90后,有父辈的出谋划策和鼎力相协,困顿了可以让母亲温一碗稠粥,迷惑了可以向父亲寻一条妙计。他们全靠自己,或者说他们中的大多数所处的家世让他们只能靠自己,细观世事,冷暖自知。在而立到不惑的十年关键年华中,他们经历的种种,很少诉说求助于父辈,多少人生重大抉择全凭了一己说多不多说少不少的阅历和说大不大说小不小的勇气,得失交错,成败交织,磨砺中锤炼出一张貌似要风得风要雨得雨的老脸。
这是一群有着打不死的贱命的人。初入世事时曾梦想着做一只大鸟,鹏程万里、尽揽山水,风雨中折断了羽翼,就用脚,快步流星、疾走如飞,荆棘中磨废了双腿,就入水,激流勇进、跃渡龙门,浊浪中耗尽了气力,就用心,遥思遐情、海阔天空,你奈我何!
因为这些人明白,生活是自己的,命运是自己的,有生的日子所做的一切,终是为了对自己的心有个交代,顺带着展示给世人一个倔强的灵魂,如果有幸还能雁过留声,待旁人传说,那就是意外收获。
现如今,77、78那些人,越来越愿意顶着若隐若现的白发,兰花指拈起一杯清茶,讲情怀。他们举止言谈中,有意无意地流露着,对人要有情义,对事要有胸怀。所以他们开始纵情任性,一言不合就天南海北得汇到一个地方聚会,叙古述今,扯东聊西;开始古道热肠,一不留神就对身边那些曾经像自己一样孜孜以求的年轻人指点迷津、拔刀相助。
77、78那些人,不是岁月流转到不惑之年才有了情怀,其实,他们骨子里始终溢满着一股劲儿。只是少年时不知道那东西叫情怀,青年时没得资本,空有一腔激情无处宣泄,到了中年,虽达不到富甲一方,但终是衣食不愁,可以不再过于顾及琐碎凡累,能够引吭高歌,直抒胸臆,让情怀这小妖精无拘无束地漫天飞,满地滚。
77、78那些人,真实而执着,他们是一束束经历了苦寒的梅花,已慢慢长大,心中不再有无谓的火花,多了沉稳的心境,他们静静地用岁月宽释自己的心灵,用时光安抚自己的思绪。他们既不戚戚于贫贱,也不汲汲于富贵,他们知道,该来的会来,该去的终会去。
“我年过不惑,休退诚非早。从此拂尘衣,归山未为老。”
77、78那些人,曾经有太多故事,而今有太多情怀,往后有太多期许。虽然他们终会被拍在沙滩上,但他们的过往将被无数人传唱!
77、78那些人,一路翻山越岭,失之东隅,收之桑榆,终将名利汨没黄尘里,举头览月,俯首纳馨,静待清胜无穷……
有一天不思考
2017-4-19 于厦门
上一篇: 滨北68号——写在不惑前夕的辞职之际
下一篇:山中有我,陶然自乐之古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