终局思维,首先是从罗振宇那里听到的,据说来自于阿里巴巴的总参谋长曾鸣教授。后来,越来越多的人使用这个词。那么,到底这个词是什么意思,对我们有何意义,怎么才能做到终局思维呢?
终局,源自围棋术语,亦称“终盘”,意指下棋结束,引申指人事物的最终发展结局。终局思维,借用围棋术语,描述一种思维方式,是指根据事物整体发展趋势,穿越层层阻隔,直接得出结果,透过结果来推导现在所需要采取策略的一种思维方式。其核心是以终为始,以未来反观当下,用一种崭新的视角研判眼前的行动。
001. 以终为始。“以终为始”是史蒂芬柯维在《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的一个重要习惯,它告诉我们任何事物都是两次创造而成,比如先有图纸后有房子,在大厦盖出来之前, 它早就存在于设计师的心中了。因此,我们需要对自己的人生进行设计。或者换句话说,人生是完全可以设计出来的,而非随波逐流。
002. 制定个人使命宣言。史蒂芬柯维指出,以终为始的最好方法,就是制定一份个人使命宣言,也就是事关人生的哲学或基本信念。宣言的主要内容是说明自己想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想成就什么样的事业以及为此奠定的价值观和原则。或者说,我们要找到自己的使命感,用使命感来驱动。
003. 看十年,做一年。曾鸣教授指出,今天的战略跟传统的战略完全不一样,今天的战略核心是建立在Vision(愿景)基础之上的。Vision(愿景)是要看十年,是对于未来的假设和信念的不断思考,对未来最可能发生的产业终局进行判断,要不断地被实践,然后不断纠正。具体行动的时候,要落在一年之内。整个行动的核心是落在一年甚至是半年的时间框架下要找准点。让Action(行动)找到聚焦的地方,在今天大变革的时代,战略被短路了。原来的正规战略流程,现在被Vision(愿景)和Action(行动)之间快速迭代所取代了,要求你要有长期思考的能力和快速反应的能力,两者有机结合,决定了能走多远。
004. 坐上时光穿梭机,反过来看。罗振宇曾在“001知识发布会”通过讲故事的方式诠释过终局思维。故事大致是这样的:我们来想象一个场景,就是以后是什么样子。我不知道世界上其它的事情什么样子,但是我知道我自己,假设现在是2057年5月18号,四十年后,我是什么样子我很清楚。我垂垂老矣,头发掉光、牙齿松动、步履蹒跚,但是因为我一生奋斗,待人厚道,所以还算不错,我住的养老院是很好的养老院,风景很美,小护士也算漂亮,但是又怎样,我那个时候已经老了,我对生活一切没得抱怨。但是我就是老了而已,所以也没什么事情需要经常就在那儿做白日梦、祷告:老天爷你让我回到年轻的时候多好,我愿意,都不用回到二十岁哪怕是三十岁四十岁都可以,只要我还有事做,我还有同事有伙伴,我还对未来的日子有个奔头和盼头就行了,然后我就一直做这个白日梦一直向老天爷祷告。突然有一天老天爷就出现在我的面前,说你这个胖子什么呀,不就这么点破事吗?不就想回去吗?走吧!Biu的一声,四十年我就回来了。现在,现在我是刚刚穿越回来的,我好不容易祷告我回到了四十年前的我,我现在有你们,我有我的同事,我有我的事。那些事虽然那么难,但是我现在此刻内心狂喜,大家替我想想此刻我是何等感受,今后这一生,每一个时光,每一个颗粒到极细的时间,我会选择什么样的方式度过。只要一想到四十年后那个必然的终局再回推到现在,我就必然成为一个终身学习者,和得到所有的用户一样的人。向终身学习者致敬,这是我们今天做的所有事情的目的,我们不是谁,我们是中国这个时代一波特殊的人,我们未必有什么确定的未来,但是我们知道,我们眼下该怎么做,我们是终身学习者。
005. 对标最佳实践。终局思维是通过推断最终的那个结果,按照那个最终出现的结果,往前推,指导自己要怎样做。脱不花是这样解释终局思维的——研究其他人、其他行业甚至其他时代的经验教训, 对终局做预判,然后反过来看,今天最应该做什么。
006. 逆向工作法(Working Backwards)。阿里云研究中心的一篇文章提出了一个问题:先有产品还是先有新闻稿?在绝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个有着再明显不过的标准答案的问题:当然是先有产品!作为产品的官方诠释、宣传材料,在通常情况下新闻稿必然是在产品开发完成、交付上市之后才能开始撰写,但在“逆向工作法”的支持者们看来,先有产品再有新闻稿的顺序,“可以改一改”。亚马逊CTO Werner Vogels就是逆向工作法的支持者之一,他与很多支持“先有新闻稿再有产品”的人认为新的工作顺序应当是:首先有新闻稿,以简单扼要的方式描述将要开发的产品的功能、特点、优势和作用,以及“为什么它会存在和应当被开发”,找到产品明确的重点和“开发终点”,以此确定将为什么样的未来,交付什么样的产品。换句话说:它该是什么样子,世界需要它是什么样子,未来会是什么样子,才应该做什么样子。“逆向工作法”的实质就是一种“终局思维”,或者说是“未来思维”:在这种思维方式下,产品的设计者跳脱当前现实需求和短期思维的桎梏,从产品的“终局”——它未来应有的功能和形态——出发,设计出更加满足用户需求的产品。
007. 顺势而为。罗永浩也是一个终局思维的高手。正是这种终局思维和信念,让他一次一次经历危机大难不死,每一次都挺了过来。在罗永浩跟罗振宇的《长谈》节目中,罗永浩谈到他和产品的关系,说一定会做手机,不管喜不喜欢都要做手机,他的目的在于下一代计算平台出现的时候,能够成为一个上得了牌桌的选手。做软件硬件结合的平台,才能在下一次计算平台革命来临的时候,有机会成为下一代最大平台的一个预备选手。这就是用“终局思维”在做事情,未来目标方向看得很清,看到5-8年后的趋势,明确想要成为什么样子,然后回推到当下要做什么事情。
008. 设定终点站。罗振宇在《知识就是力量》中谈到,你不要漫无目地的想什么长远,你就想你要达到的那个终点站是什么,把它想清楚,然后倒推回来,决定你当下此刻的那个选择。所以选择工作只要问自己一个问题:如果选这份工作,你愿意干到退休吗?如果愿意,那就选它。你的青春年华,你的生命就那么一点时间。从终局出发,更容易帮助我们做正确的选择。
009. 向死而生。从死亡的角度考虑问题,王阳明在贵州龙场悟道的地方很偏远,并且还有人追杀他。当年王阳明做了个大棺材,每天在里面躺一会。他离死很近,站在死的角度上看问题,看到了人生的终局。这就是终局思维。
010. 从五大人生憾事着手校正方向。澳大利亚临终关怀护士布洛尼·瓦尔对那些生命即将走到尽头的病人进行了采访,提问他们人生最遗憾的、希望有机会重来的事,并将答案集结成了文章《人生弥留之际的五大憾事》。硅谷许多著名投资人,每隔几周都要翻出这篇文章来看一下,用这些站在终点站的人的思考,来校正自己当下的行动。我们无法经历,但是我们可以从那些即将离开的人那里找到“生命中最重要的事情是什么”。这五条弥留之际的人生憾事是:1、我希望能过属于自己的人生,而不是按照他人的期望生活;2、我希望没有那么拼命工作;3、我希望更勇于表达自己的感受;4、我希望能和更多的朋友联络;5、我希望能让自己过得更开心。
011. 选对商业模式。“改变自己”主创、百度智能汽车产品负责人张辉指出人和人的最终差别体现在表面,比如影响力、财富、健康,但根源在深层次。其中最深层次的原因就包括各自“人生商业模式”的差异。他提出了四种不同的“人生商业模式”:第一种,无杠杆卖时间。公司的雇员和小企业主(包含小型淘宝店家)一般属于这一类,单位时间只能卖一次,只能卖给一个人;第二种,有杠杆卖时间。艺术家一般属于这一类,一份时间可以出卖多次,可以卖给多人。卖出的份数和客户数与杠杆比例相关。杠杆比例基本受制于其个人品牌;第三种,花钱买时间。真正的企业家属于这一类,他们获利的秘密在于“他人的时间和他人的金钱”,这句话揭示了企业家借贷和雇人两个致富秘密;第四种模式,花钱买牛人的时间。价值投资者属于这一类。
张辉说,“被雇佣”是一条越走越难,越走越窄,越走你的竞争对手越多(相对于机会)的道路,越走风险收益越不成正比的路,你就应该放弃“被雇佣”的执念,选择其他三条康庄大道的至少一种。所以他在克服焦虑的同时,开始选择另辟蹊径。做微信公众号,坚持写作,是让自己像艺术家那样去生存;把几乎所有闲钱都投入股票,是希望自己成为一个投资者;在工作中也更加追求成为一个“合伙人”、一个合作者,以这种心态对待老板、同事和客户。
012. 站在终局思考职业生涯。古典老师曾在《跃迁》中提到过终局思维。他提到了一个小孩练毛笔字,目的是为了他老的时候可以一直玩。古典老师觉得这个想法蛮酷的,很少有人会想这个事情。培养一个爱好也是为了防老。大部分人把眼睛盯在职业上,其实人生本来很长,不仅仅有年轻阶段的规划,还有中年、老年阶段的规划。当职业生涯规划师发现一个人的眼睛盯着一个点的时候,可以把他拉到更高的高度,让他意识到究竟该怎么做。这是生涯规划的一个思路,也是“终局思维”。你要想到最后的结果,具体该怎么做。很多人基本上每隔3-5年都会遇到一个坎,都会有一次焦虑,每一次焦虑都需要重新站在终局去思考这一辈子。
013. 不追热点。罗振宇曾在得到例会中提到过内容创业的6种思维方式,其中之一就是“终局思维”。他认为,所谓终局思维,是用未来的眼光来看待今天所做的事。也就是说,在做一件事之前,首先要想一想你希望在5年、10年后这件事将会发展成什么样子,带来什么结果,然后倒推回来,落实为今天的行动方式。与终局思维相反的,是流量思维。比如现在的很多自媒体,为了获取更多的流量,普遍喜欢“追热点”,一旦出现一些重量级娱乐八卦、热点新闻,各种与之相关的评论文章会立即刷爆朋友圈。然而,“热点”毕竟是易碎品,虽然在短期内可以带来一些流量,可一旦时过境迁,这些热点文章将不会再有任何价值。也就是说,当下的行为并不会对未来形成价值加持。如果应用终局思维,多生产一些在任何时刻都对用户有用的文章,经过长时间的积累,会形成极大的价值和影响力优势。任何竞争一旦加上时间的维度,所形成的壁垒将是牢不可破的。罗振宇说:“目前罗辑思维已经播出300期了,从没追过热点,以前的节目现在还有很多人重新听,而且越听越觉得有价值。在这个时代,比我有才华的多的是,论思维敏捷、阅读量,我也不是第一流的,别人想追赶,也有许多路子,但时间这个维度,别人追不上,因为我积累了时间上的价值。”
014. 活在未来。这是李笑来在《财富自由之路》当中提出的一个概念。如何才能活在未来呢?他提出了自己的步骤:
作者:虚舟老师
链接:https://www.jianshu.com/p/9aa268b75ec6
來源:简书
简书著作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的转载都请联系作者获得授权并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