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小楼话心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
所属工作室要开展一个短程咨询项目,所以最近在看各种书籍,想要吸取各家经验,打造一套实用的咨询技巧。最先看的就是这本有关家庭治疗的《这不是你的错:海灵格家庭创伤疗愈之道》。
作者马克·沃林恩是海灵格的学生,也是一位曾经在家庭创伤中煎熬,最终实现自我救赎的亲历者。这本书给我最大的感觉正是——特别适合个人(专业、非专业皆可)细致阅读、思考和体验,跟随作者的引导,慢慢探索内心最隐秘的创伤,并找到属于自己的疗愈之道。
对我而言,阅读本书不仅让我找到一些短程咨询的思路,也大大拓展了自己的视野和思维广度,同时,也对自身的一些问题进行了反省。
从个人到家族三代
在你的外祖母身怀你的母亲5个月时,之后形成你的卵子前,体细胞就已经存在于母亲的卵巢中了。这意味着甚至在你的母亲出生之前,你的母亲、你的外祖母还有最早有你的痕迹,就已经存在于同一个身体里了——三代人共享着同样的生理环境。
在以往的工作中,我们已经很容易接受这样的观点——一些个人史中找不到明确原因的创伤,也许来自于婴儿早期(前语言期),或者母亲的孕期。但我确实很少再向前考虑,除非个人长时间与祖父母辈相处,否则我更倾向于探讨亲子互动所产生的影响。
虽然可以辩称“亲子互动是个人心理成长最重要的一环”,但有所侧重是一回事,而从来没有意识到另一个领域的存在,又是另一回事了。因此当我看到作者引用的来自各学科的研究证据之后,我真的有一种“打开新世界大门”的感觉。
(说来惭愧,尽管海灵格家庭治疗享有盛名,但也不知是什么原因,我竟一直没想到要去深入了解一下海灵格的理论,恐怕这也是我个人某个情结的影响吧,接下来我也准备继续拜读海灵格的著作。)
也就是说,我们个人那些说不清道不明的感受,以及一些你始终找不到原因的创伤,现在不必仅将视野限制在你和你的父母之间,而是可以往前追溯三代,在你的祖父母、甚至曾祖父母的家族里找到答案。
这听起来有点玄,以往像弗洛伊德、荣格等心理学大师,其实也有涉及家族创伤的理论,但这些理论更多是基于经验的推理,而没有科学数据的支持。
不过随着科技水平的高速发展,来自细胞生物学、神经生物学以及表观遗传学的证据越来越多,让我们也不得不感慨人类精神与心理的神奇(关于相关科学证据,书中有详细介绍,这里略去不谈)。
如何找到家族幽灵
……它拒绝被历史掩埋……在民间智慧中有这样一些灵魂,它们直到自己的故事为后人知晓才得以安息。——朱迪斯·赫尔曼《创伤与修复》
在证明了家族创伤的存在之后,作者也给出了非常实用的探索与疗愈之道。我们先来看看如何找到“家族的幽灵。”
由于家族创伤往往是以一种非语言的形式传递下来的,所以我们很难发现它,也很难准确描述这种感受。就像屋子里一直住着一个古老的幽灵,我们能够感觉到一些异样,但却不知道那究竟是什么,以至于我们常常会怀疑是自己的问题。
不过,很难发现,并不代表我们无法发现,只要我们够仔细,就能从一些蛛丝马迹中找到幽灵的存在。而这些蛛丝马迹就存在于我们的核心语言(也包括肢体语言、情绪、意象等等)中。
所谓“核心语言”,说通俗点也就是我们常常会用到的词句,或者是常常会感受到的一些情绪等。作者把它分成了核心怨言、核心叙词、核心语句和核心创伤四个方面。
核心怨言是指我们常常会抱怨的、出现频率很高的词句,比如“我总是孤身一人,没有人会帮我”、“他们都会背叛我,离我而去”、“没有人值得信赖”等。每个人的核心怨言都不同,只要你仔细听,就会从他经常重复的词句中发现端倪。
核心叙词是指我们描述、评价父母时所用的修辞。就像之前谈到的,核心家庭中的负性亲子互动仍然是产生个人创伤最主要的一个源头,所以人们对父母的态度和看法中,往往隐藏着他的创伤点。当然,亲子互动模式也可以向前追溯到祖辈和曾祖辈,探讨个人和父母的关系也可以成为揭开家族创伤的一个开始。
核心语句是指我们最大的恐惧。问问自己“我最害怕的是什么情况呢?”或者“你觉得一个人能遭遇到的最大不幸是什么呢?”当你找到自己的最大恐惧时,你还可以继续深化一点,问问自己在这个恐惧中你最害怕的部分是什么呢?比如一个人害怕孤独,而他最害怕的部分是年老之后一个人孤单的在床上死去。
当你找到了自己的核心怨言、核心叙词和核心语句后,就可以着手探讨核心创伤了。可以用两个方法:过渡问题和家谱图。
你可以问问自己“家族中谁有和你一样的感受,或遭遇?”这就是一个过渡问题,它将你的个人问题过渡到整个家族史的视野中。
不过,通常家族中的重大创伤是被深深埋藏起来的。比如某个令家族蒙羞的成员,或某个令所有人痛彻心扉的伤痛,其他家族成员会错误的认为只要隐藏起来,后辈就不会受到这个创伤的影响。
这时,我们就需要画家谱图了。我们可以尽可能详细的画出曾祖、祖父母、父母及自己,及其兄弟姐妹的详细图谱,并尽可能注明他们所遭遇的重大生活事件或创伤。
你可能需要家庭成员的帮助才能完成,这也是一个和家人一起探索家族创伤的好机会。当然也不排除某些事件已经彻底遗失的可能,但哪怕是知道一个大概的方向,也是很有助益的。
用过渡问题和家谱图,我们便可以找到自己家族中的核心创伤了。书中有一个案例让人记忆犹新:
20岁的青年杰西已经有一年多睡不好觉了,他说自己19岁生日那一晚在凌晨3:30突然醒来,感觉很冷并一直发抖。一种陌生的恐惧感占据了他的内心,这种恐惧是他从未体验过的,他害怕自己睡着了就再也不会醒来。
咨询师捕捉到了他核心语言中的“极冷”、“入睡”等词汇,而且症状发生的年龄也引人注目。经过一段时间咨询之后,杰西说他最近从母亲那里得知,他父亲的哥哥柯林,19岁时在加拿大西北地区的某次暴风雪中不幸冻死。而在此之前他根本不知道自己曾经有一个叔叔。
和家族幽灵谈谈心
想象力即为一切,凡是我们所想的,既有可能实现。——爱因斯坦
能够找到家族中的那个“幽灵”就已经算是成功一半了,此时,我们的负性情绪和感受都会大大降低。但为了进一步减轻创伤的负面影响,巩固积极效果,我们还需要刻意的做一些练习。
简单来说,就是在我们的意象中,与那位幽灵谈谈心,与它达成和解,将家族中的生命力通道修补完全。
这里用到的意象疗愈,似乎听起来也挺玄,但其实也已经得到科学实践证明。
研究家族创伤时,科学家发现,祖辈的生活创伤可以改变细胞记忆和DNA表达,以致于让创伤在后代中延续。而神经可塑性研究发现,无论我们是在进行想象,还是真的在经历某一事件,大脑中所激活的大部分神经元和区域是一样的,我们可以通过想象来改变大脑的神经通路和DNA表达。
我们仅凭想象就能改变我们的大脑,也就是说,只要我们能够坚持重复积极的意象,就有可能疗愈家族创伤。
知道了这一点后,我们就可以着手创造我们的疗愈意向和疗愈语言了。 书里讲的很多,我根据自己的理解总结了一下:
1、想象那个创伤的原始拥有者站在你的面前;
2、去表达你对他和他的创伤的理解;
3、告诉他你已经知晓他的故事,也收到了他的提醒,你会永远记得他;
4、把属于他的那部分感受还给他,并请求得到他的祝福;
5、想象他对你表示祝福的意象,并在需要的时候不断重复。
如此一来,我们就可以逐渐从固有的家庭创伤模式中走出来,轻装上阵,迎接真正属于自己的生活。
当然以上方法只是我个人的理解,作者也明确表示每个人需要自己创造专属的疗愈意象和语言。这一点切不可偷懒。
以上就是我的一些阅读体会,在阅读的同时,我也联系自己的家族进行了一些思考,得到了不少收获。接下来我也会努力把所学运用到生活和工作中,让自己和他人都能得到成长。
我已加入“维权骑士”(rightknights.com)的版权保护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