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北枝花
第一部分:文本解读
这个将门之后,生来带有保家卫国光荣使命的武侯杨令公之孙,竟也落草为寇。这中间发生了什么?
坚守使命的杨志
杨志出场时是被林冲截获的过路客人。之前他监押花石纲失陷,不能回京赴任,逃跑以躲避责难。后被赦免罪责,他自挑了一担金银宝贝上京打点,希望能再次获得为国效命机会,也为自己寻觅一条出路。结果被林冲路截,偶遇梁山泊。王伦劝他落草,杨志断然拒绝。“三代将门之后”,如何敢玷污父母遗体?他不是普通百姓,不敢苟活。他是带着家族使命而存于世的。尽管王伦说他“难复原职”,杨志怎么肯信?此时他还是抱着希望的。希望能博个封妻荫子,替祖宗争口气。这是杨志该有的抱负,也是他的使命,符合他的身份。所以王伦不能说服杨志就在梁山泊落草。确实就常理而言,杨志此选择是对的。将门之后如何可以为寇?
既是有罪,杨志只能通过收买回到既定轨道。然而,杨志的打算落空了。金银使完,掌权的高太尉却将杨志赶出殿府。至此,杨志的报国梦彻底破碎。不能保家卫国,杨志如何活下去?卖宝刀。卖宝刀一节是杨志在一点点接受自己不能再坚守使命的现实了。卖宝刀,不仅仅是英雄失志,也是国家衰败的标志。细想想,令人心惊,让人慨叹。英雄报国无门,奸佞当道,国家哪里会有希望。杨志看到自己的这种落寞,再不能实现祖宗教诲,所以卖刀求生存。他卖的不仅仅是一口宝刀,杨家的传家宝。他卖掉的是杨家的传统,卫国的祖训,个人的意志和抱负。寻不到主人的宝刀就像落魄的英雄杨志,空有一番抱负可去哪里施展?
此时的杨志尽管不能实现理想抱负,但也绝没有为寇的打算。卖刀,做盘缠,寻找安身之所。之后的路径就是做个平民,守住底线。再退一步说,杨志似乎还心存妄想:暂且做个平民,他日再寻出路。
不识时务的杨志
卖刀杀死牛二是杨志做顺民梦的破灭。从整个情节看,责任在牛二无赖。那么杨志就没有一点责任?杨志怎样做可以避开这一祸患?
牛二出场时,一街的人都避开了。对付流氓就得用流氓手段,对付无赖就得用无赖手段。这两样你都不能够,就只能躲。所以,牛二出场众人躲避。这个道理所有人都明白,可是杨志不明白。若初见时他还不了解牛二所以不躲避,后面已经了解了牛二,还不躲避就说不过去了。
杨志初见牛二时,并不知牛二是怎样的人。所以这一见算是误见,偶遇。众人皆避,独杨志不避。牛二抢到杨志面前,扯过宝刀,无赖相已经露出来了。作者没有交代牛二的衣着、神情,我想从外部完全可以知道这是怎样的一个人。可是,杨志只是把他当作可以与之对话的平常人看。“什么鸟刀”,“三十文买一把,也切得肉,切得豆腐”,此两句话,杨志也应该明白眼前之人不是可以理论的对象了。况且,看的人都不敢近前,远远地围了望。这时应该尽快脱身,可是他继续卖刀。看得人心急,还跟着无赖理论。所以后面有剁铜钱,吹毛得过等等,杨志都一一演来。此时的杨志不仅仅是不识得牛二这个人,大概还有别的因素促他如此。他不仅仅演示给牛二看,也演示给众人,高太尉,自己看。如此一口好刀,像杨志一样不得志,空有一番才能,却不能得其用,不能为国效力。杨志郁郁不得志啊。所以,他的表演也是自己满怀郁闷的发泄。我想这是杨志最初与牛二对话的根本原因。
后面牛二继续撒泼,杨志的火气被激,越来越大,终至杀掉牛二。已经由发泄不平转而仇恨眼前这个无赖了。不能保家卫国,杀个流氓也算是为民除害,终究是英雄行为。所以,对牛二,杨志一直在想,你怎么能这样?你不能这样。可是,牛二是个无赖,当然就是这样。你按常理出牌必然受挫,这时候只有两种选择,要么躲开,要么与之较量。既然已躲不开,就只能较量下去,较量下去的结果就是铲除他,因为流氓逼他杀人。我们再看看这两个选择,躲开是权宜之计,不跟无赖一般见识,因为不能理论。这样明哲保身。铲除他痛快一时,也为民除一祸害。可是断送自家性命。杨志的选择是不躲避。最终的结果是“迭配北京大名府留守司充军”。虽然没有致死,也断送了杨志清平为民的退路。他终于连清清白白做个百姓也不能够了,轮为罪犯。
我在想,杨志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如果不在境中,理性思虑应该认为杨志这样做不值,何以跟个无赖争高低呢。此段,我们看到杨志的不能知人,我们也看到杨志内心的沉郁,看到他缺少坚守的忍耐。
此一节中,杨志意气用事,不识时务,没能在污水滩前止步脱身,终陷于其中,难以自救。
重见希望的杨志
来到大名府遇见梁世杰,得到重新启用的机会,杨志似乎看到希望。
梁中书见到杨志,若干次大喜。升厅初见杨志,得知杨志在东京的一系列遭遇,梁中书就大喜。为什么?大概在于杨志是个人才,手下多一个人才,必不是坏事。原本就知道杨志才干,现在杨志到得我的手下,又是充军身份,他会很听使唤。这个一身好武艺的武将,这样的留守重地,很需要这样的人。若有不测,他会是个得力干将,可以拿来一用。可见,杨志自以为有用是对的,国家需要这样的人才。可惜这个国家的代表梁中书只给他监押生辰纲的使命。
杨志在梁中书府上早晚听候使唤,很勤谨。梁中书爱惜杨志是个人才,为了便于使唤,有心提拔他。杨志看到希望,当然满心欢喜,“如拨云见日一般”。他得到一次演武试艺的机会。这个机会杨志没有错过,他真是好武艺,而且虑事周全,为人慈善。一战周瑾,三次躲过周瑾射往他后心的箭,足见其武艺之高强。而杨志射周瑾,第一箭虚放,只拨了拨弓弦;第二箭射他左肩,并不伤他性命。杨志全胜。再战索超,两个好汉大战五十余合不分胜负。百姓叫好,梁中书亦大喜。喜的是杨志果然不负梁中书厚望,是个人才,可得重用。此节杨志在比武场上大展身手,自信心猛涨。杨志信心十足,观者也为杨志舒一口气。重见天日已经在望。
我们可以想象,战场上杨志一定呼风唤雨,游刃有余。而此时,除了比武再没有耍枪舞棒的机会。要存于世间还需要斗智;斗智,杨志行吗?
终至落草为寇的杨志
因为前面的铺垫,杨志得到重用机会,押解生辰纲到京师交差。杨志能成功吗?看前面准备部分杨志虑事还是很周全的。第一,杨志劝梁中书改差车子禁军监押为挑担子脚夫前往。这样目标小,不招摇,更安全。再一个,杨志一定要领梁中书均旨,同去的都管及两个虞侯必须听从杨志指挥。杨志明白此去路途艰险,不仅要过若干险要处,还有强人出没,难度极大。而且清楚众人都不服他,若没有梁中书旨意,指挥必会失利,押解必然失败。梁中书一一听从,杨志领了委状,担负生辰纲全部使命上路。然而,杨志还是少虑了:强人谨慎提防就能防住?那些人梁中书下令说听杨志的就能听杨志的?出来后情况完全不是杨志预期的那样。
一出发,天气的酷热难耐就先给杨志出了个难题。如此天气,要怎样行?必是早晚乘凉时行,热时即歇。这是常理常情,所以最初五七日平安无事。如此天气,如此走法,都在众人可理解范围内。他们接受,所以相安无事。可是这五七日后一站站都是山路,再按前时行法不安全了。杨志一反前日做法,热便行,凉就歇。神经病嘛,干嘛这样走?众人难以忍受这样违反常规的走法,众人是常规思维,杨志是虑事谨慎安全第一的反常规做法。这时候,杨志的最大难题来了,说服众人,克服酷热艰辛,依照正确走法行事。众人怎样能听从?此时与众人相关的就是酷热的天气,沉重的劳役,他必会躲避或对抗。这是本能。杨志采取暴力压服的做法,不是痛骂便是藤条抽打。以此告诉众军汉你必须服从,不服从就惩罚。可是服从很痛苦啊,一个痛苦来自人,一个痛苦来自天。他们不能跟天较力,只能跟杨志较力。所以他们不会顺服。这时候,杨志与他们已是对立关系。众军汉服从,得利的是杨志,与众人无关。众军汉既然不能从劳苦的役使中获得利益,他怎么能顺从。如此上下级关系需要调解。两个虞侯及都管作为中层干部,完全具有协调杨志与众军汉的职责,他们本可以做到。可是,他们没有起到正面作用,最先别扭的反倒是这三人。为什么?他们的身份比众军汉高,却跟众军汉一样不考虑如何顺利完成押送。先看看他三人的话。杨志埋怨三人不跟杨志一条心催促众军汉时,那虞侯说,“不是我两个要慢走,其实热了行不动,因此落后。”这是客观原因。这个客观原因成为他们矛盾的导火线。在客观原因不利于顺利完成的情况下,就需要主观要素起作用了。“前日只是趁早凉走,如今恁地正热里要行,正是好歹不均匀。”这虞侯对杨志此种做法不理解,他们有怨气。他们的利益就是眼下的酷热劳役,而杨志的做法加剧了这种痛苦,众人怎么能服?杨志怎样才能服众?一,杨志的走法要合乎常规,早凉走,热便歇。这个不可能,安全第一。要安全就得按杨志这样走法。二,既然这种走法不可更改,那就得取得众人的认同,哪怕只是老都管一个人的认同。怎样才能让众人认同?让他们接受这样走法与自身利益相关联。众人若不如此走,就会殃及自身。不仅仅关系杨志,也关联在场的每一个人。大家利益捆绑在一起,众人就能忍耐这样的走法。这个杨志没表述,众人也不认同。而且杨志反复说“这干系需是俺的”,与他们无关,他们凭什么卖命。他们此时需要战胜客观痛苦的力量。这力量哪里来,只能来自杨志,他是决策者。可杨志没有认同这个道理,众人也没有这种自觉。他们彼此都认可相互的对立及利益的区分。再退一步,他们忍受若会有利益奖赏,大概也能忍耐一些。所以,无论是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杨志一样都没有给予。众军汉凭什么服他?他不过是个戴罪的军人,也不具备常人认可的官职地位。两个虞侯告诉老都管,杨志“强杀”只是相公门下的提辖,如此做大。因为是个提辖就如此行事?当然不服。杨志自身无法解决这个难题。他对自己与众人的关系完全没有认识,更没有设身处地考虑众人的感受。一味“逞辩”,与众军汉的关系对立僵持,逐渐恶化。此时的老都管至关重要,明显两个虞侯听老都管的,若都管跟杨志齐心或认同杨志,从自身利益考虑,两个虞侯就会改变。这三人改变,众军汉就不会只考虑眼下的利益得失。可是老都管却说,“须是相公当面分付道:‘休要和他别拗,’因此我不做声。这两日也看他不得。权且耐他。”他传递的信息是,我跟你们一样反对他。这一点老都管已经跟众人站在一起了。可是老都管为什么不出头呢,不把反对的声音发出来呢,因为有相公的面子。现在是权且忍耐呢,不是不对抗,而是我在忍耐。因为有梁中书的吩咐。杨志的敌人不仅是苦役和酷暑,还有众人的对抗。后一个因素更具杀伤力。杨志不可以换种做法行事吗?不可以,因为他是杨志。若真换了做法,局面是可以扭转的。在客店里众人跟老都管抱怨,老都管说,“你们不要怨怅,巴到东京时,我自赏你。”此话传递的信息是,你们的苦我感同身受,但你们要克服,若挺过去,会得到赏赐。这时众军汉的辛苦的被人理解的,他的艰辛是有回报的。所以众军汉说,“若是似都管看待我们时,并不敢怨怅。”可见,他们怨怅的原因还是杨志的态度。
杨志那样做是因为这只是我的干系,责任全在我,我必须小心在意。他没有将自己与众人放在一起,他没有意识到若没有众人的合作,此行定会失败。我是我,你们是你们。众军汉不过是挑夫,什么都不懂。我是决策者,我有见识,你们只要听从就万事大吉。况且临行时有相公均旨在,你们不听就是违令。违抗命令怎么办?严厉惩治!这样双方的关系越来越敌对,情况一步步恶化。连一直忍耐的老都管都挺身而出,不仅跟杨志当面冲突,还暗里拆台,促使杨志与众人关系进一步激化。终至大家都喝下蒙汗药,全面告败。
此行,杨志充分暴露了自己的缺陷,他不知人,不懂得如何争取众人的协助,不懂得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问题。简单,粗暴,自以为是。武力压服是最低级的管理方式。监押生辰纲失利有自己不可推卸的责任。
杨志的精明也在更加难以控制的现实面前露出破绽。担心路遇强人,可是强人出现他却难以辨识。他看似精明,实则头脑简单。与同行的众军汉关系对立,使得整个监押团队在化了妆的强人面前失去战斗力。杨志的警惕性也逐步丧失。开始发现松林里有人窥探以为是强人。待对方说是贩枣子的客人,立刻放下戒心。怎么这般轻信?等到又上来一个卖酒的汉子,立刻又以为是强人。等看到对方的酒别人吃了没毛病,又放下戒心。却全没有想过,摇旗呐喊沿路抢劫的是强人,而其他装束的均不是强人?强人只写在脸上?杨志太简单了。当然也因为强人太强了,杨志远不是他们的对手。
生辰纲被劫,杨志全部意志落空,哪里去?落草为寇。
杨志生命单薄,缺少坚守的耐力。与人合作,不能从对方角度考虑问题,关系破裂。因而错失戴罪立功的机会,为自己远离理想抱负加上最重的一码。
第二部分:课程设计
四课时设计简要。
第一课时——杨志误杀牛二
一、杨志卖刀(第十一回)
1.杨志的操守
杨志的家族使命
2.杨志监押花石纲失陷
似纯粹客观原因
3.杨志被赦后请求效命失败
杨志先在逃,得赦免后,再次请求效命,高太尉拒绝。
所以杨志卖刀是个人行使家族使命的结束,意味着客观已不再给你报效机会,也就没有了实现个人价值的可能。
二、杨志与牛二的争执
读牛二出场至杨志动手。
研读问题:
1.杨志遇见牛二是否可以避开。
2.杨志为何不避。
3.杨志有没有可能不杀牛二。
三、杨志误杀牛二并主动投案
杨志杀死牛二之后,为何不逃。
第二、三课时——杨志失陷生辰纲
一、监押生辰纲失败的客观原因
1.客观因素一——天气
2.客观因素二——他人
众军汉,老都管,两个虞侯,梁中书。
二、杨志的主观因素
1.杨志虑事周全
2.杨志与他人的关系
与众军汉,与老都管。
3.杨志的警惕性
第四课时——杨志其人
1.杨志坚持操守
2.杨志勇武
3.杨志精明
4.杨志与牛二,杨志与生辰纲诸人
第三部分:与学生生命的关联
对杨志的细读,了解杨志由将门之后竟至成为草寇的过程,认识人与环境,人与他人,人与自己的关联。
1.认识自己的使命与坚守
人对自己生命的理解,使命的确认,是重要事件。杨志缺少这样的环节,也就缺少对自己志意的坚守。他的生命因此而显得单薄,没有厚度,缺少分量,也就容易转移。所以杨志很快就从制使职位上滑落,一溜到底,由将门之后沦为国家的盗贼。所以生命的意义在于自我价值的构建与认定,它不来自外部,它来自自身,来自从小的熏染和感知。人没有这种价值认定,人的意义就很难实现。
2.如何在现实中立稳脚跟
要在现实中立足,除了内在的生命成长,还需要对现实的适应。及时调整角色,进入角色,以完成生命的既定发展。这一点杨志同样缺乏。杨志与牛二的相遇,杨志与牛二争执,杨志杀死牛二,杨志对监押生辰纲的认识,与众军汉的关系认同,严重影响了杨志解决现实问题。
3.与他人的关系
这世界是由人组成的,人的关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人的成败。杨志不懂人是他失败的根本原因。他不懂得牛二是不可理论的,不懂得因为牛二断送自己不值得。他不能从宏观认识自己与他人,不能及时调整自己的做法。他不懂得众军汉与自己是可以相关联的,而且这种相关联至关重要。因为利益捆绑可以使众人服从,因此他失去了以理服人的机会。他不懂得众军汉的辛苦是需要领导认同的,所以众人多么艰难,他只是痛骂鞭打。又错失以情服人的机会。既然不能与合作者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当然不可能完成既定任务。不能完成既定任务,对杨志来说就是失去完善自己生命的根本渠道。所以,他顺利走上为寇之路。
4.反思意识
自始至终,杨志没有反思过自己。每每发生问题都是向外的责问。失陷花石纲是时运不济,这个大概确是客观造成。因为说是在河上翻了船。杀死牛二是牛二无赖,上面我们分析责任确实在牛二。但杨志并非完全被动,他是可以避开的。他没有问自己,我有没有责任,我怎么做可以避开此祸患。监押生辰纲有客观原因,天气酷热,强人难防,可是个人的因素相当明白。失利后,杨志又没有反思。没有反思的人生必定失败。
这些既是杨志的故事所示,也是每个人都应有的生命完成过程。对于还未成年的学生们是很好的教材。
2017-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