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接连下了两天小雨。三月的雨,自然是纷纷扬扬、淅淅沥沥的。雨下得不大,天却阴得沉,气温下降了几度。空气清新了,柳丝泛着嫩黄,草地上湿漉漉;都大口大口地呼吸着,赞春雨如诗如画沁人心脾。
春雨过后就是丽日和风,人们纷纷走出去,感受春天的美好。树枝葱绿,花朵初绽芳菲,小河流水潺潺,鸟儿也啾啾出欢和喜。我对好友说,若让我选择,到大山里漫游,累了,就在阳坡上四仰八叉睡一觉,方为最惬意之事。
说这样的话也不现实,能亲近自然的莫过于到郊外,到田间,去挖野菜。
春天,挖荠菜的多,挖白蒿的不多,一是多不认识,不了解其药用价值,它是中药材,有保肝作用;二来长白蒿的地块极少,我所知的也仅有两块地。
白蒿长在白地上,若是麦地或其他作物,地主是不会留下它的。白地就是春地,留作种棉花或蔬菜的,眼下还没来得及耕种。到了地块,因没有植物遮掩, 白蒿暴露无遗,看得很是清楚。但因为春天干旱,才下过的雨太小,白蒿长得还不大。加之,白蒿的颜色虽不是白色,但背面有些发灰。因此 需要仔细辨认。
到得这块地,先是零星地发现几株,便不管大小地挖下;越往里走,长得越大,也越稠密。有一小片,密密麻麻。手中的铲子嚓嚓个不停。同来的老兄有经验,说,越是密实的地方,棵越小,叶子越碎,不如找单棵,它长得大,叶子多,择的时候只要把根剪掉、把干叶薅下就行。
我们就找单棵的,果然,大且嫩。老兄说,这次的雨下得不大,若是下透,不几天就会长大,到那时,不一会就能挖一大袋。是啊,铲根的时候,地面上露出浅浅一层的湿;铲子稍一用力,便是干土,没有一点水分。
我们把小一点的白蒿都留下了,留着它长大了再挖。尽管……也许会被别人挖走,但还是不愿意挖那么嫩小的。
挖白蒿时,邻边地的一位农民大哥问我们挖这个干吗?我说这是白蒿,学名茵陈,可以做蒸菜,也可以包饺子,吃起来肉肉的,特别劲道。他摇头说,没听说,也没吃过,俺当过柴火烧。老兄回答他,你说对了,三月茵陈四月蒿,五月把它当柴烧。我不仅哑然失笑,种地的人不知道叫啥,也不会去做着吃,而我们像挖宝贝一样。
现在的人不管做什么,吃什么,或者见到什么,都会拍照放到朋友圈。我也这么做了,拍了几张不同内容的图片,并加了说明:有一种野菜叫白蒿。不到一分钟,就有朋友问,从哪挖的?我也去!我不敢如实相告,都知道了,不到两天就挖没了,我还想下次再去呢。就回答说,从地里挖的。再问,具体位置?我仍用外交辞令回答,北边地里。朋友求道,再去的时候叫上我!我只好先答应下来。
我盼望着再下一场春雨,下大下透,那样,白蒿就会噌噌地长,长得嫩绿嫩绿,一揪就是一大把。谁再问我从哪儿挖的,我好大胆地告诉给他,与他一起接受春天的馈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