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22第五次课
对于叛逆期的孩子,故意做错事,先陪着她,先接纳她,这样做看到孩子已经做了很多,只要不是太离谱,陪让孩子试一试,该提醒提醒。
人性观是根,这个学派是怎么看人的,是指导意义。大部分人都会追求技术。慢下来,怎么关注人,训练基本功
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放下自己的观念,是非价值评判道德的社会标准,否则听不到当事人的声音。你是怎么想的?要足够的好奇,确认她们的知觉,对他的知觉足够的好奇,然后才能了解。独特是什么让他在这个控困惑,这个点上会紧张什么期待什么?解决找到解决之道,更契合与他的实际情况的解决之道。你的经验有可能对对方有帮助,也有可能是相反的,甚至是有毒的。放下你的以为放下你的社会道德评判,先去听听他怎么说?尤其是咨询师角色。
焦点的理念,双专家模式,我们都是专家,你是自身专题的专家,而我是协助引导的专家。
找到当事人在意的成功经验。找到之后直接带来变化,带来希望感成就感,更多的去试试。
每个人都在自己的当下,已经尽了全力的。有的时候他们活着已经进了全力了。
每个人都希望被人尊重,也愿意尊重别人。都想成为重要人的骄傲。焦点解决的角度去看,每个人都想更好。不要随意否定孩子的朋友。
合作与沟通是改变的前提。尊重,确认对方的知觉就是最大的尊重。
带入反转。孩子呢?来访者呢?他们会有什么感受?共情,感同身受的能力。
事出未必定有因解决问题是关键。不直接找原因,安全放松的情况下,才有可能沟通。先聊能聊的喜欢的话题给更多的尊重。先说情再说事。
每个学派对于建构解决之道的比例不同。焦点解决更多的在了解情况。正向气氛开场之后。怎样有效怎样来
稳是改变的定海神针。
重新建构当事人的问题,创造改变。找资源,找力量,找方法。向更好的心呢。训练我们重新建构的能力。
对于好奇,你是真好奇还是为了想改变孩子而好奇?看看自己的初心,用心
临床症状和书本上的描述是有差别的,需要临床观察加以甄别
倾向性引导和澄清式引导的区别
合作与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
不当的解决方法是问题
任何事情都有正面意义,有症状都是来提醒我们的
人最容易改变的是自己
重新建构是焦点解决的灵魂,建立良好关系的积极关注
当事人是解决自身问题的专家,每个人都是有资源的,守着金山去要饭
我们现在也知道找例外,找到目标直接就问有没有例外的情况呀?把她想要的目标很好的细化,很详细的探讨改变之后的意义和好处,那个时候发生了什么?当时的场景尽量的还原,慢慢复苏之后再问当事人怎么做到的?
一小步改变带来滚雪球效应。时刻谨记一小步。稳得住自己。通过约练实际和理论联系到一起。只有经过千锤百炼杂质才可以出的来。
找原因怎么接?贴着他走,怎么贴?他聊到哪先跟着。你怎么想的?关于这一块都有哪些思考?弄清楚原因,对现况的帮助有什么?是什么让你想弄清楚原因?弄清这原因,让孩子有变化。那你希望孩子有哪些变化呢?这就又回来了。顺势而为,用云手先家接住。探讨清楚原因的点,判断清楚之后会带来什么。探讨清楚想要的在乎的。探讨背后的动力是什么?目标慢慢就浮出水面了。
不为打翻的牛奶哭泣。向未来看。
问题本身不是问题,不当解决问题的方法是问题。没有所谓的问题,就没有改变的契机。人不等同学问题,人是人问题是问题。
这一部分刘老师还是在讲解焦点解决的人性观,先粗略的讲接着再比较详细的进行。在比较详细讲的时候会讲一些生活中的可能发生的情况,或者说咨询中遇到的情况,所以说从这两方面都是非常助益的。怎样让刘老师讲课的助益最大化呢?接下来又会有怎样的行动呢?除了反复的听刘老师讲课以外,每天就一个点吧感触特别深的,用自己的话再讲出来,也就是变成自己的东西输出。想输出也得有东西,可输出,自己没有一些更好的经历的话,也可以先借用别人的,当然自己有尽量分享自己的经历会更好,怪不得老师说讲课和咨询不分家,原来老师讲课的内容大都是从咨询中的一些感悟分享出来,而对于咨询中的理论部分,老师在讲一次内化一次,也是在经过千锤百炼的同时,把杂质一点点锤炼出来,所以说讲师和咨询师是相辅相成的关系,目前正在做的只是让理论部分与实际结合起来的起步阶段,也需要不断的磨合,修正和完善,有一定的学习效果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