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传奇”系列之中华典乐
1,感乐而生
这一日,颜徵在又与丈夫叔梁纥到尼山祈祷,丈夫时常抱怨自己老来无子,妻子颜徵在便只好随着丈夫一次次的上山去祈祷。这一次祈祷完成后,他们急着回家,因为原本晴朗的天空竟然忽然下起了小雨。正行至山腰,忽然大雾迷蒙,瞬间雨止,眼前竟然出现一座金碧辉煌的殿堂。颜徵在顿觉腹中疼痛难忍,丈夫忙将她扶入殿堂。不多时,孔子便在仙乐声中降生。立时雾散景移,眼前仍然是一片荒野。颜徵在从昏迷中醒来,见生出一个男孩,喜出望外;但仔细一打量,却吓了一跳,只见这孩子头顶像是倒置的盆盂,中间低两旁高,且眼筋外露,鼻孔外翻,耳轮外露,嘴唇也有点外翻。叔梁纥以为生了个怪物,便把孩子弃于野岭,扶着颜徵在返回家中。此时正值炎夏,孩子躺在草地上热得直喘粗气。天空盘旋的老鹰看见了,便从空中飞下来,落在孩子的身边,忙用翅膀给孩子扇风。
黄昏时,从山上走来一只老虎,把孩子衔进山洞(即今夫子洞,又名坤灵洞),为他哺乳。第二天一早,一位老者上山打柴。老虎看见老者后,上前叼住他的衣服,这可把老者吓坏了,以为老虎这回肯定要把他吃掉了,连忙向老虎作揖,肯求老虎放过自己。可老虎叼着老者的衣服一直往山洞这边拽,没有丝毫伤害他的意思。来到山洞,老者看到一个孩子,于是明白了老虎的意思,连忙抱起孩子往山下跑去。下山的时候,老者看到,老虎还向自己点头致谢呢。
在曲阜尼山脚下有一个村庄叫颜母庄,庄子的东南边有一口井,井身倾斜,清澈的井水长年流出,其水甘甜清澈,即使在最干旱的季节,井水依然不断,这就是传说中的搬倒井。
话说,自从叔梁纥夫妇把孩子扔掉后,颜徵在日夜思念儿子,就背着丈夫上山寻找,正巧遇到上山打柴的老者把孩子抱下山来,颜徵在非常感激老者。她看到孩子后,心里非常高兴,连忙急着往家赶。走到村头的时候热得大汗淋漓,累得气喘吁吁;看怀中的孩子,也热得浑身汗水。这时,忽见路旁一眼水井,旁有垂柳,颜征在把孩子放在树荫下,想用水擦擦脸,清凉清凉,可井深又无水桶,只好作罢。
她手扶井口自言自语道:“要是能把你搬倒,水能自己流出来该多好呵!”哪知她话音刚落,水井竟随着她手扶之势,真的慢慢倾斜起来,接着一股股清凉的水溢出井口。她忙手接住溢出的井水,给孩子擦洗了一遍,自己也喝了几口。
回家后丈夫看到妻子又将遗弃的丑孩子捡回来了,便气道:“你怎么又把他捡回来了?”颜徵在只是掉泪,并不言语,丈夫无奈,便默然接受了这个儿子。
母亲于是给儿子命名为“丘”。三年后,丈夫去世。颜徵在一个人带着孔子,生活极其艰难,内心却无比宽慰。
一日,他跟着母亲去参加祭祀山神的活动,场面壮观而威仪,小小的孔子哪里见过这样的场面,人人端身正意,面露虔诚,队列威仪,而最吸引孔子的,却是祭祀时的那些乐师们,他们手上有的拨弄丝弦,时而击打钟磬,有的吹奏管弦,不同的声音汇集起来,竟构成了一首美妙的乐曲。这乐曲仿佛是带领灵魂通往上天的路,小小的孔子的眼前那如天堂般的美妙景色不禁一一呈现。这悠扬的旋律深深震撼着他幼小心灵,使他的灵魂仿佛也变得纯净并一下子亮堂起来。回家后,他常常带领一群孩子们模仿祭祀的仪式,用豆子代替祭品玩祭祀的游戏。但由于家境贫寒,家里找不到一件乐器,但他却发现用木棒敲击陶罐、碗碟可以发出各种声响,经常玩的不亦乐乎。
2,孔子学琴
公元前523年,孔子29岁的时候,转赴临城,抵达卫国,听闻师襄子善于击磬,便有意拜师襄子为师学习音乐。师襄子说:“我虽然是击磬的乐官,但更喜欢也更擅长弹琴啊!”于是孔子便向师襄子学习弹琴。师襄子教了他一首曲子后,他每日清晨一起床就去弹奏,至中午方歇,午饭后又开始弹琴,吃过晚餐又弹琴到深夜。丝毫没有厌倦的样子,渐渐地手法从生疏变得越来越熟练。
就这样过了十天,师襄子对他说:“这首曲子你已经弹得很不错了,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孔子站起身来,恭恭敬敬地说:“我虽然学会了曲谱,可是弹奏技巧我却尚未至熟练精通啊,请师父容我再练习几日吧!”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看孔子,孔子拿出琴,慢慢开始演奏,一曲终了,师襄子很是叹服,说到:“没想到你的技法进步如此之快,你已经掌握了弹奏技巧,可以再学一首新曲子了。”
没想到孔子却说:“我虽然掌握了弹奏技巧,可是还没有领会到这首曲子究竟想要表达什么呢!”师父,请容我再练习几日!
又过了许多天,师襄子来到孔子家里,听他弹正在琴,便没有径直走入房内,而是站在窗外静静的听着,渐渐地被他精妙的弹奏迷住了。一曲终了,师襄子走进屋内,长长吁了一口气说:“你进步真是飞快,现在你不但掌握了演奏的技巧,而且已经领会了这首曲子的思想情感,可愿再学一首新曲?”
孔子还是说:“我虽然弹得有点像样子了,可我还没有体会出作曲者是究竟是一位怎样的人啊!什么样的人才能写出如此磅礴大气而又不失雅致的音乐呢?”请师父再容我弹奏一些时日吧,师襄子很无奈,转身离开。
又过了很多天,孔子请师襄子来听琴。师襄子见弟子来请,便随其到其琴舍,孔子洗完手,在琴桌上点燃了一支香。曼曼香云入碧霄,泠泠琴语溢心怀。一曲既罢,师襄子感慨地问:“你可作曲者是谁了?”
孔子兴奋地说:“是的!此人有着魁梧的身躯,黝黑的脸庞,双目炯炯,仰望天空,内心却平静仁和,一心要感化四方。他莫非是周文王?”
师襄子既惊讶又敬佩,激动地说:“你说得很对!我的老师曾告诉我,这首曲子就叫做‘文王操’。你百学不厌,才能达到如此高的境界啊!”
3,孔子闻韶
公元前517年,孔子三十五岁。这一年,鲁国发生动乱。鲁昭公由鲁国逃至齐国。孔子闻之,便并没有继续返回鲁国了,而是住在了高昭子大夫的家中,作为一个家臣,并开始在那里讲学授徒。
一日孔子对齐大师说道:“天下之至乐莫过于《韶》,可惜我机缘未到,不曾听闻,实乃人生一憾。”
齐大师闻言,大笑起来,说道:“不想夫子也喜欢《韶乐》,在下正会演奏,夫子可愿一闻?”
孔子闻言大惊,说道:“果真?那真的就太好了。烦请为吾演奏,自当恭听!”
大师亲自击奏编钟,又命左右乐工齐奏,琴声,箫声,笛声,完美的编织在一起,一片祥云笼罩,顿时殿堂之内充溢着太和之气,曲毕,孔子站起身大声言道:“韶乐,尽善已,亦尽美已。”
齐大师亦很开心,很久没有遇到这样一个懂得音乐的人了。于是决定再为夫子演奏一曲。坐定,击鼓三声,杀气渐起。曲毕,问夫子,此曲如何?孔子答道:“此曲尽美矣,然未尽善也。不知是何曲?”齐大师言:“《武》也,周武王用武力除暴,为天下所乐。虽顺应天意民心,但毕竟经过征伐,说‘未尽善’,的确是这样啊!”
于是孔子下定决心专心致志在此学习三个月。在这个三个月期间,一心沉浸于音乐之中,吃饭时连吃肉都不知道是什么味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