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样是外国疗愈小说,和《解忧杂货店》与《多田便利屋》不同,《原谅石》不像《解忧杂货店》悬念丛生、跌宕起伏,也不似《多田便利屋》有种不疾不徐、娓娓道来的淡然雅致。我欣赏的,是这部小说主人公的心灵之旅。也许每个人会有不同的选择,但其中的那些哲理值得一读。
《原谅石》讲述的是一个关于原谅的故事,或者说不仅仅是原谅,应该是关于宽恕、过去与自我的故事。在故事的最初,律师诺尔斯发起了一个邮寄原谅石的活动,两块儿原谅石,意为“宽恕”和“请求宽恕”。诺尔斯寄给了故事的主人公女主播汉娜,汉娜是否原谅了诺尔斯,会不会请求多年不联系的母亲的宽恕,故事就此展开,但又不仅仅如此……
01
“阿加莎·克里斯蒂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一道通往地下室的活板门。”她找到我的手臂,用力握住,脆弱的指甲陷进我的皮肤里,“而门下就是我们内心深处最黑暗的秘密,我们会把活板门拴得死紧,都只是想骗过自己,假装这些秘密根本不存在。……”
我想,大概每个人心底都有自己深藏的秘密,这也是“原谅石”的意义所在吧。就像作者借小说中的桃乐丝这个人物所说的另一段话:“我总觉得,人生就是一个像洞穴一样的房间,放满了蜡烛。出生后,就点着了一半蜡烛。做好事,蜡烛会多亮一根,变得更加明亮。但活着活着,自私和残酷会灭掉一些蜡烛。所以你看,有点亮的,也有吹熄的。到了最后,我们只希望在这个世界上,我们创造的光明能超越黑暗。”
有人说,“孩子的眼睛里只有对错,成人的世界却只看利弊。”我们在这个世界行走,总会有意或者是无意的去伤害身边的人。比如小说中,沙利文会为了自己的前途去剽窃前女友桃乐丝的论文,克里蒂亚为了获得属于汉娜的主播机会而不择手段,洁德向自己的父亲掩盖自己朋友年少时喝酒的陈年旧事…
可是私心里,谁不愿意自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人呢?特别是当我们的行为给他人造成了无法弥合的伤痕以后,我们更会刻意的去遗忘这些故事,试图去编造一个个谎言,成就自己或者是成就他人的期待。也许到了最后,我们已经不记得,什么是真实,什么是虚假。
02
犯了错,光道歉也无法弥补,这比较像划下删除线,错误不会消失,只是盖了黑线。只要用心去找,还是看得到。
读这本书,有时候我会想,请求原谅到底意味着什么?它会像潘多拉的魔盒一样吗?当魔盒打开,我们最隐秘的秘密大白于天下,带来的究竟是自我的解脱抑或是更深的伤害?是不是有些真相永远不说出口,反而对彼此会是更好的结局?
选择用原谅石的人也在徘徊…
汉娜在是不是请求母亲原谅的道路上徘徊,她询问男友麦克的意见,男友给出的答案是“不要说”,因为可能会影响公众形象。而故事的最终,因为她公开了秘密,名誉扫地,几乎差点失去了全世界……
桃乐丝选择了在公开的节目直播中道歉,险些丧失了一段维系多年的友谊。因为那个故事太过鲜血淋漓,揭开后让人无法释怀……
有些伤痛,不论怎样修复,它都真真实实存在在那里,并不因为你心存歉疚或者请求原谅而弥合。就像桃乐丝所说的“石头弥补不了所有的委屈,搬块大石头也没用。”
03
我们都在努力掩盖弱点,我们不敢展现柔弱的一面,但就是那些切中要害的弱点,让爱成长。
一直觉得,敢于寄出原谅石选择原谅他人和请求他人原谅是一段直面自我的心路之旅,意味着与过去和解,与自己和解。张爱玲说“我爱你,但与你无关。”这里是,我请求原谅,但与你无关,更多的是关乎自我。
故事的最终,当所有的真相如抽丝剥茧一样浮出水面,也许我们会感叹,造化弄人,“眼睛看到的永远都不是全部的真相”。但又会释然,汉娜为自己认为的不是完整真相的“真相”付出了太过沉重的代价,但不是没有收获,她直面了自己,寻求了真我。
我们希望“石头做出一道桥,而不是一道墙”,这里的桥,不止是人与人之间的桥,何尝不是通往自我心门的桥?
汉娜在请求原谅的路上,找回了最真的自己,她学会了卸下伪装,将内心最渴求的东西问出了口,虽然失去了“爱人”与工作,但找寻到了失落的母亲、家和爱,也终于知道“你爱的人会选择原谅你”。
禁不住让我想起冰心的“爱的文学”。爱,才真是治愈的良药。
你会选择寄出你的“原谅石”吗?也许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答案。但,请永远不要停下爱的脚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