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的事,要和喜欢的人一起做。
喜欢的风景,要和喜欢的人一起看。
前天去青海湖,静静地坐在湖边,欣赏着眼前的一切,感受着许久未有过的平静,尽管人很多,有嬉笑,有呐喊。
每个人都在变,你,我,他,都是。
明显的感受到自己的变化,只喜欢和自认为频率一致的那些可爱的朋友一起谈天说地,走遍世界,说着我们想说的话,踏实,舒服。
昨晚发了一条朋友圈“从心所欲,不逾矩。”
下面评论说:“七十了”,“七老八十了吗?”,也有人说:“愿能耳顺”……
我只回到:“极境而已。”
是的,只是一种境界,无关年龄。
孔夫子的确说过:“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这是道德家的极境,也是艺术家的极境。我不是道德家,也不是艺术家,但我依然可以追寻。
我国著名的美学家朱光潜先生说:“从心所欲”者往往“逾矩”,“不逾矩”者又往往不能“从心所欲”。
看似矛盾,我们却要打破这个矛盾。
生活中,有人活得实在潇洒,每天除了朝九晚五的工作,其余时间呼朋引伴,花天酒地,看似潇洒,实则空虚寂寞。
也有人活的无趣,条条框框太多,且不知道自己真正需要什么,想要什么。
还有一类人,既有条条框框,也有时间和三五好友花前月下,品茶论足。
无疑,最后一类人的生活最令我们羡慕。
他们有着自己的规则和秩序,尽管这些秩序在绝大多数人眼中意味着压抑、乏味和枯燥,可是对他们来说,这些规则和秩序,会让他们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会在事情来临时减少情绪的发生,进而通过把简单的规则套入到所有的事当中,加以整理归类,然后处理。
对于这类人而言,这是一种生存之道,是一种自我管理,是自动自发的。
在外人看来他们一板一眼,维持秩序和规则,而对他们自己而言,这是一种生活方式,也是避免压力的方法之一。
记得松浦老师也说过:“规则愈多,人生愈简单,就可以活得更轻松。”
这对矛盾,看似有形,却无形。看似无形,却有形。
关键在于,你怎么看,怎么选,怎么做。
当规则和秩序已经成为你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自然最后,你会脱离这些,从束缚中挣脱,找到属于自己的自由。此自由非彼自由。这里的自由,和从一开始就选择的自由,不可同日而语。
所有的规则和秩序,妙就妙在它的深邃风骨。
循格律而能脱格律,并非易事,不然孔夫子不会到老才做到这种境界。
而我所追寻的,与年龄无关,只是这一境界。
一静一动,一动一静。
原本我们就是不同个体,选择自然不同,而我嘴笨爱偷懒爱清净,又喜随心所欲,如此循格律再适合不过,至于何时能不逾矩,只能交给时间和体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