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尔萨斯陷阱,又称为“马尔萨斯灾难”、“马尔萨斯停滞”,以英国政治经济学家托马斯·罗伯特·马尔萨斯命名.
主要内容是人口增长是按照几何级数增长的,而生存资料仅仅是按照算术级数增长的,多增加的人口总是要以某种方式被消灭掉,人口不能超出相应的农业发展水平。这个理论就被人称为“马尔萨斯陷阱”。
这是一个非常悲观的论调。两百年来的经济学,都因此蒙上了一丝阴郁的色彩。
马尔萨斯是19世纪初期的英国人,做过乡村牧师。在辈分上,他刚好比亚当斯密年轻一代。亚当斯密去世那年,他24岁。
马尔萨斯是英国第一位经济学教授。直到他的出现,经济学家才成为一个正式的专业分工。相信大家今天还记住他,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马尔萨斯陷阱”。
后来的事实证明,经济增长不仅没有受人口增长的拖累,反而是一飞冲天。
马尔萨斯陷阱。一个很著名的错误理论。这样一个错误的理论,它的价值在哪里?
在学习思想史的时候,一个错误的理论的意义,远比我们想象的要大。
我们有时候不禁会想——为什么当时的人这么傻呢?为什么我们今天觉得是明摆着的道理,当时的人就是不理解呢?为什么我们今天觉得是谬误的道理,当时的人就是信以为真呢?想明白这一层,你才会理解这个新思想在那个时代出现的价值。最终你会发现,实际上谁也不傻,是因为时代局限性。
这个说法,在马尔萨斯陷阱的问题上,就非常典型。环顾四周,尤其是当下中国,你会发现,我们处在一个资源极度丰富的社会,开始担心人口缺少,而不是人口增加。
然而,这只是一项新成就,甚至并不是所有人中国人都如此,因为,多数人只是刚刚脱离了马尔萨斯陷阱。要知道,从明清到1968年,这六百年里,中国粮食产量增加10倍,人口也增加10倍,耕地面积增加了5倍。结果是什么?人均粮食和人均收入都不变,也就是人口的增加,抵消了技术进步以及耕地增加。这种情况,有学者给了个时髦的名词,叫低水平均衡,本质其实还是马尔萨斯陷阱。
中国算幸运的,今天不少落后国家还是挣扎在“马尔萨斯陷阱”里。而且,如果你考察更长的历史,那你会发现马尔萨斯的预言,不仅谈不上失败,而且是生动的现实写照。人类文明,绝大部分时间,都处于马尔萨斯陷阱之中。
如果你穿越回到马尔萨斯的年代1766年,你将看到什么?站在1800年,这时他的《人口论》刚发布两年。当时世界人口刚好十亿,你那时最可能看到的,更多是触目可见的贫穷——所谓马尔萨斯陷阱,其实就是贫困陷阱。
如果你把视线转向西方,工业化前的欧洲,落后得让人认不出来。多数人一辈子没机会做几件衣服,当时医院一个主要任务,就是保证死人身上衣服不被偷走。
再看东方,乾隆刚刚去世一年不到。大清人口超过三亿,GDP也占世界三分之一。盛世的影子还在,但多数人生活,比欧洲更穷。马尔萨斯指出,中国下层人民,靠少得不能再少的食物,来维持生活,有的食物甚至是腐烂的。
如果你继续穿越,拉长视野,俯瞰人类接近万年文明,就是一个更加彻底的马尔萨斯陷阱。人类文明,大部分时间属于农业文明,比起原始时代,农业时代最大进步,是养活了更多人。但这种进步背后,其实有代价,就是降低生活水平。换而言之,农业时代的人生活水平多数不如原始人,随着人口增加,更多人虽然活下来,但不得不成为穷人。
这种趋势,主导了人类大部分历史。绝大多数时间,地球就是一个巨大的马尔萨斯陷阱。
人类开始走出马尔萨斯陷阱,是1800年后出现的情况,放在人类一万年的时间维度中,比例非常小,可以看作意外。大家都知道,促成这个结果的关键在于这两百年的技术进步。但是,这一过程,其实谈不上颠覆,只是克服了马尔萨斯陷阱的阻碍。也就是技术进步的速度快于人口增加速度,这类似人类克服了地心引力走向天空,但并不意味着我们消除了地心引力。
“马尔萨斯陷阱”其实体现了边际报酬递减的规律,也就是产出不会随着投入同步增加,甚至到达某个点之后,会出现增加投入而产出减少。这种规律,其实就引出一个核心问题,直到今天还是困扰着人类——那就是技术也有瓶颈。如果技术不能以几何级别增长,我们这几代人享受的繁荣,还能持续下去吗?比如,我们就已经听到了摩尔定律正在放慢的消息。
因此,这样看来,人类的历史,就是马尔萨斯定律与技术进步的赛跑。大部分时间马尔萨斯胜出,最近两百年,技术占优。未来,技术如果不能保持过去一样的进步速度,马尔萨斯陷阱,说不定以别的形式卷土重来。你要小心,直到今天,马尔萨斯的幽灵可能还在我们身边潜伏。
马尔萨斯定律,代表着一种对人性的悲观主义,而技术进步,则代表着对人定胜天的乐观主义。二者的区别,在马尔萨斯的时代就存在了,正是这种对立和区别,催生了《人口论》诞生。
”马尔萨斯陷阱“毫无意义?只是因为工业革命带来技术突变,他的悲观预言被人类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