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江仙•夜归临皋
宋·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归来仿佛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倚杖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縠纹平。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北宋元丰三年(公元1080年)二月,苏轼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初来乍到无处栖息,苏轼一家人将就地挤在城南长江边上的临皋亭里,虽破败不堪,总算有了落脚之地。
第三年的一个深秋之夜,苏轼在东坡雪堂开怀畅饮,醉了醒来,醒来又醉,几次反复,约夜半三更之时才返回寓所。
本想趁夜色归来,不料到门外就听见家僮鼾声如雷,敲门都无法将他叫醒。他索性倚着竹杖,悠然地伫立江边,欣赏起夜幕笼罩下的江景,醉听阵阵涛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何时忘却营营。”这是苏轼对自我矛盾心态的真实独白,他心为形役,惆怅独悲,喟叹之余,深感身不由己。
万籁俱寂的夜晚,苏轼眼前的江水是那般静谧幽深、旷远寥廓,而生命又是那般渺小,顷刻间,似乎他所有的纷纷扰扰都消释了。
苏轼望江顿悟,他想何不驾一叶小舟,寄情于江海之间,了此余生。他经历命运的大劫数,内心怎能不愤懑,只是他懂得利用博大的自然,去化解生命的困境,去抹掉内心的感伤,表现出豁然开朗后的旷达。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人概括说,苏轼的一生,不是被贬,就是在被贬的路上。
回首向来萧瑟处,他多次身处政治漩涡,黄州、惠州、儋州,都是他的被贬之地。命运多舛的东坡居士,却拥有刻进命里的坚强,融入骨髓的潇洒。那份快意和畅达,支撑着他从容应对风吹雨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