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 文书九段
写作是个挺难的事,我是被逼出来的。
记得18年前,刚刚入职不久,有一次看到单位领导因为信息任务未完成,挨了上级的批,就随口说了句 “让我试试”的大话,结果就此走上了写稿的道路,一写就是18年。
起初也后悔过,骂自己不知深浅,吹牛不上税,但却上了套,一根牛毛都不是就想当牛人,苦水自然成了指定饮品!
写稿,写稿,写上你就别想跑!想解套也没有人接盘,都不愿意干文字工作,太熬人,太辛苦。
写稿不像烙大饼,翻两回就能外酥里嫩。最初三年,写不好的,先是求人指教,后又看书学习,那年头没有网络,素材搜集的唯一方式就是疯狂的阅读、厚厚的笔记。好在,后来慢慢上了道。
牛人都是在学习中炼成的。因为会写点东西,最初被人称作牛人的时候,曾一度沾沾自喜,后来才知道怕了。
企业职场环境中“能者多劳”、“鞭打快牛”之现象已为惯常,结果是稿越写越多、要求越来越高,没玩没了。当时,心里烦得很——这哪里是鞭打快牛,分明要置快牛于死地!
职场打拼,贵在坚持亦难在坚持。在企业机关中搞文字的大多都是一脸菜色,熬的,辨识度极高,吾亦如是!好在这18年挺住了,学了很多东西,培养了悟性,练出了定力。
时光并未负我,18年里岗位、职务不断调整,因为写稿,在不同的岁月里、不同层次里被不同的领导思维以不同的方式打磨,最终思想和言行都被同化了。
这种打磨和同化实在是一种痛苦的过程,有时候简直就是遭罪。人的写作思维是有惯性的,而随着职场环境的变化,辅政于不同的角色,要求、喜好各式各样,以至于没有规律成了规律,永远不变的就是变化。
适变应变能力对于文字工作来讲很重要但也很不易,可领导不管这些事,主体不会迁就客体的窘迫,有人喜欢讲哲学、有人愿意谈文化,有人推崇西方思维、有人用典诸子百家,总之,给你个菜单,你就得色香味俱全!
记忆最深的到是个小事,很可笑。领导的一个朋友,玩国学的,其父病亡,治丧随礼时非要求在信封上写几句话,没当大事,随手写上“某某老大人千古,治丧并望节哀顺变”,结果被批一顿,曰:没文化!
后来办公室一伙人就研究,这有文化的该咋写呢?请教了几位老干部部门的长者,建议改为“老人驾鹤西归,生者当自珍爱,某某治丧敬挽,望节哀顺变”,结果还是不行,曰:没古风!
愁杀人啊,咋整呢?兵分几路去图书馆、文化馆翻书、问计,还咨询了几个国学高手,皆摇头并讪笑之,“你们这伙笔杆子涉猎挺宽啊,这是准备要给死人讲一段?!”
计穷于归路,正一筹莫展,车至文化市场,看见路边有一算卦的老者,抱着碰碰运气的心态,请教了一下,扔下五十元就走,顿觉印堂发亮!回来后改为“惊闻慈父大人千古,家失柱石,悲痛万分,生者自珍,节哀顺变”。办了!
看着挺可笑,细品品又酸酸的。从文有得,应以感恩,也有一分淡淡的怅然。
常忆起,孤灯清茶隔窗月,和衣潜睡惊梦起;亦自明,藏疾于身心,埋愧于亲情;最悲催,莫过于写了那么多、那么久,却没有多少属于自己的东西,评个职称,都拿不出一篇像样的文章来!
舍得之理,恒古有道,知足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