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从蜿蜒的小上海走过。
像是为了补偿每日都下雨的上一周似的,这星期上海的阳光如火如荼地盛放。小时候乘凉,都是要跑到那种又窄又细密的小弄堂里,躲在家家户户高高挂起晒着的被子的阴影下,坐在阿婆们旁边随意摆放的小木凳上,听着两间小楼里传来的麻将声。
现在,我想找个小弄堂乘乘凉,却找不到一个还散乱着小木凳和竹蒲扇的小弄堂。只能看到小上海的大弄堂里,对游客们闪耀着上海文化的光芒。
这里是田子坊。
一个享誉上海文化名声,荟萃几百家小店,融合多元色彩的大巷子。数不胜数的外来游客轻轻踏上这片青石砖地,穿梭这在小路贯通的巷子中。你可以在这里买到老上海的特产旗袍,也可以买到复古的英伦手表,可以买到日本手作的陶瓷招财猫,也可以买到泰国大芒果冰沙。
较具中国味的这家伞店位于弄堂的一侧。竹骨伞的店主是个很瘦弱的女子,当我问起能不能给伞拍照时,笑着点点头道:“我们这里的伞,都是手工的。”她轻轻笑的样子极具江南柔婉的女子气息,在柔和的橙色光芒下与背景里的竹伞融为了一体。
她说这话时,我仿佛能看到匠人制伞时,挺得和伞骨一般刚直的背脊。
这是田子坊的一条小路的尽头了,约莫一半游客是不会走到这里的,因为弄堂中间堵着一大滩水——是从排水管里流下来的。没错,这些雅致而又接地气的老房子,都是确确实实有人居住的。
弄堂的哪个角落,都可能不经意摆有小儿的玩具,老人的布鞋,这家的竹椅,那家的洗衣盆。一弄里的住户,把大巷子堆得满满的,逐渐变成了,溢满生活气息的上海的小弄堂。
这里曾经是法租界,不经意哪条小路的拐角,就是一家西餐店或者是下午茶花园。这也可以称得上是中西文化在大巷子里碰撞,然后流光溢彩。
路边一大锅的凉粉,我没有吃过,也不知里头放的是什么花瓣,只是想起小时弄堂里一家有绿豆汤喝,便家家有绿豆汤消暑的记忆,那时的绿豆汤,可能比凉粉还要凉快。
很多弄堂总是杂乱排列着倚靠着墙的老电瓶,哪日哪辆不见了,便知道,哦,那老张家的爷爷又出去买鸟食了。
巷子里的馄饨店。
上海十元一盒雪花膏,上海的阿姨妈妈估计都用过,虽然这街头卖的雪花膏不一定是古法配置的了,但是那些旧时候留下的国产牌子永不过时。
大巷子荟萃着小上海,哪日热了,心中浮躁,欢迎寻一个荫凉的弄堂,坐在竹椅上,听听风刮过来的,小楼里的麻将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