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春晚很触动人心的一个小品《抢座》。反应了现实中家长对孩子教育的重视和误区。
这也让我想起了女儿高一时,我为她抢座的往事。
女儿中考失利,没能如愿考上青岛九中外语学院。直接落入保底志愿~青岛十六中霍尔姆斯学校(中澳合作办校)。
收到录取不久,接到班主任电话女儿成绩很好要她做班里团支书。又接到十六中校办打来的电话说:女儿成绩全校新生第一。(十六中在青岛高中是第三梯队)上霍尔姆斯学校太可惜,他们建议转到普通高中班。
开学女儿感觉普通高中班学习气氛不好,她想回霍尔姆斯学校争取以后留学澳洲。
回去不久,结果更让她失望,全班真正学习的孩子不到十人,上课纪律非常不好。特别是座位换到后面的时候,几乎听不到老师讲课。
我决定到学校找老师解决这个问题。和班主任谈了孩子眼睛近视的实际情况,以及孩子反映的班级同学上课纪律影响学习的问题。老师立马拒绝,说:“为了公平,不能搞特殊。”我问她:“难道为了公平,就不培养孩子的爱心和团队精神了?照顾一下眼睛近视的同学?”老师无言以对。
老师又以担心其它学生家长投诉为理由拒绝我。我说:“这是主要原因吗?这个问题解决,就可以了?” 她回答“是!” 我说:“好!这个问题我来解决。你把孩子的名字和我的电话写在黑板上,告诉全班同学谁家长有意见,不同意照顾眼睛近视的同学,给我打电话。”
结果就是老师安排女儿和一个学习不好的同学做同位,坐在第一排靠门的位置。全班其它同学每周继续前后左右换位置,她俩不动。
再后来,学校确实对女儿成长不利,我们把借读到青岛最好的高中。
我的体会是孩子的教育不仅仅是学校里书本知识。更重要的是意志品格,学习能力的培养。这些必须有家长完成,女儿最感谢我们的是培养了她的勇敢精神。后来的成绩完全是由于她的敢想和敢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