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籍信息:
彼得·弗兰克潘《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全书52万字,译者,邵旭东,孙芳。浙江大学出版社。
读前准备
你需要有时间去打开这本书,其他的就不要管了,你要相信这本书的丰富和描述能够引起你的兴趣去阅读。
最好手里有一张世界地图,一支铅笔,准备好。这本书会带你走进丝绸之路。
若是英语不太好,手头可准备一部英汉词典。接近一百页的尾注会让你感受到更加真实的历史。
断断评论:
现在已然衰朽者,将来可能重放异彩
现在备受青睐者,将来却可能黯然失色
——贺拉斯《诗艺》
这诗句是巴菲特的恩师格雷厄姆和多德在1934年所著《证券分析》扉页上的献词,我觉得用在这里也恰到好处。
歌德说,不能汲取三千年历史经验的人没有未来可言。
问题是眼前的事实总是会冲刷了过去的历史。而我们本身的感觉并不那么可靠,我们并不总是那么理性,我们总会存在这样那样的偏见,而历史恰恰是由我们这些人所编写的……
我们总会创造一个这样或那样的思想,印在书上,刻在脑子里、骨髓中。如哈耶克在《通往奴役之路》中所说,在社会演进中,没有什么是不可避免的,使其成为不可避免的是思想。
同时我们生活在一个眼界受到束缚的世界,难免会有结果偏见存在。正如西方人看世界总由自身角度出发,把自己看做世界中心,近而把亚洲分为近东、中东和远东;亚洲国家也是如此,直至近代,中国才在坚船利炮的挨打下承认了西方的历史解释权,认识到自己不是宇宙中心之国,不是天朝上国。作者彼得·弗兰科潘这句话很有意思,也很有启发性:“欧洲的崛起触发了一场激烈的权利竞争——同时也是一场历史解释权的竞争。”
文明无高低,丝绸之路是作者手中的一根线,他用它丈量历史兴衰荣辱,串上文明的灿烂明珠,展开炫目的丝绸,翻开书卷听他娓娓道来。
鲁迅先生说:世间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了也就有了路;那我自认这么说也是对的,世间原本的路,走的人少了也就没了。丝绸之路正是后者这样的路,不是不存在,是我们不了解;不是不现实,是我们不懂历史。
这本最大的意义不在于弗兰科潘对于历史详细细致的解释,这当然也很重要,有着不可或缺的地位,给我们以细腻的历史感受,这种从另一个不同的角度看问题、看待历史的思维方式——相较之下,这个更为宝贵。
弗兰科潘要告诉我们就是这样一个令人惊喜的答案,他怀疑西方中心论,也不会轻易去相信亚洲就是世界的中心,他会用自己的论述来告诉你这长期以来一个被忽略的真相,一块被遗忘的地区,一段被避开的历史。
当你看到这部大部头不要觉得自己没办法读完,要相信一条线连串而成的世界史比一块一块的分别叙述更加有趣,也更连贯。你能在这本书里遇到你想遇到人和故事,他们已经成为传奇,并将继续流传下去。
用一个非比寻常的希腊故事来开启这场关于历史、繁荣、战争、文化、宗教和征服等等的丝绸之路的旅程吧。
很奇妙的一件事情是:这个神话广为传播的时候,人类认为地球是一个盘子,如今你相信不相信世界正在变成平的?参考书目:《世界是平的:一部二十一世纪简史》(The World Is Flat: A Brief History of the Twenty-first Century)
“希腊神话中众神之父宙斯在地球两端分别放出一只鹰,令它们朝对方飞行。一块神石——即翁法洛斯石器(omphalos,意为“大地的肚脐”)——被竖立在两鹰相会之地,让他们在此和天神交流。”而如今希腊德尔菲神庙通常被认为是“大地的肚脐”。
古代的历史读着吃力而有趣,读到近现代的时候,算是因为对着一段历史比较熟悉吧,这一块的历史,我竟然能够读得飞快。
我觉得这本书最大的意义在于告诉我们换个角度看问题原来就可以有这么大的发现呢。弗兰科潘换下角度看历史就能得出52万字的巨著,来启发千千万万的读者。52万字是作者心血的显现吧。
如果说一部让人感觉到振奋、理解了思索、能够提出问题的历史类书籍就是极大的成功,那《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就是极大的成功。
正如扉页所说,好多历史书都宣称它们是全新的世界史,但是只有《丝绸之路》做到了。这本书里好读、浅显、广泛和深刻并不冲突。
没有梦想,何必远方。谁有谁的方向,在遥望谁曾走的的过往。
丝绸之路(The silks road),不止一条路,这是一张世界皮肤下的血液系统。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断断(Echo)(来自豆瓣)
来源:https://book.douban.com/review/81465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