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学校领导的临时和紧急安排下,我们全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家访。每班安排两个老师,务必在放学后家访两个学生,我和搭档就选择了距离学校比较近的党同学和张同学家,听说老师要去家访,把俩孩子吓得不轻,从他们的小表情一眼就能看出来,顿觉十分好笑。孩子们还是怕家长呀,家长们都说孩子怕老师,看来都是骗人的!去的时候我的心情十分轻松,觉得就是去完成一个任务,走个形式而已。而当家访回来的时候,却怎么也轻松不起来。
我们的第一站是张同学家,这个孩子最近一段时间上课总是走神、老爱说小话,这也是把他选做家访对象的一个重要原因。到了孩子家里一看,与我想象的差别比较大。他们租住在一个门面房的顶楼,一大间房子、极小的厨房,房子里放了两张大床,娘儿四个都挤在一起、爸爸是粘地板砖的工人,经常在外边干活不回来。地方虽小但是收拾得挺有条理。最触动我的是他有一个心智不太健全的12岁的姐姐。在特殊学校上学,单从面相上看、看不出有什么异常。我和妈妈交谈的整个过程、她都在一边坐着听着、一句话也不说。问了妈妈才知道她跟外人是不说话的、只跟妈妈说。我提出要看看她的课本、妈妈说课本到放假的时候老师才让带回家。平时不让带、学校每周上四天课,周五他家姑娘一般不去、也不用给老师请假,老师也不管不问。有一次姑娘被同学欺负、弄得浑身是血、老师根本不知道这回事,因为那个学校的老师上完课就回家了。我能看出家长眼里对老师的不满和无奈。
家访的整个过程我们聊的最多的是这个姑娘,而不是我的学生。特殊学校最多只能上到15岁。但是她计划让孩子上到春节就不再去了……花的钱倒不多、一学期900左右、只是觉得孩子在学校啥也不学、学校的氛围也不好、那里的孩子们都半精不傻的、孩子在那里也得不到好的熏陶。所以决定不再去了……还不如在家带着孩子多学点生活技能呢!忽然之间我似乎明白了我们学校为什么会有残疾和智商有缺陷的学生在就读。以前我看见他们,很替这些孩子惋惜,觉得家长一定是怕花钱才选择了我们这所公立学校。在我们学校,这些孩子的成绩通常都是不及格甚至个位数,我一直感觉这些孩子如果去特殊学校就读的话说不定还能学点知识。听他这么一说,我改变了自己的看法。作为一名县直公立学校的老师,领导灌输的安全大于天的理念已经深入我们每一个人的骨髓:哪怕不上课也要落实孩子的去向问题。而特殊学校竟然会是这样,我不知道是怎样的一个人在特殊学校当领导,也不知道孩子的老师是怎样一个人,但是他们对生命的漠视让我有点小小的愤慨……他们家还有一个最大的孩子在上初二,是个女孩,妈妈考虑到大闺女的负担太重,所以才又生了张同学,再看看我的学生,小小年纪的他怎么可以料到将来的他肩上会有如此沉重的负担,忽然对这个孩子多了几分怜悯之心。
忽又想起前一段时间他妈妈问我贫困生补助一事,当时我心想:一个打扮这么时尚的年轻妈妈,家里会有多困难?谁都想沾政府的光,哪有那么容易?虽然我嘴上没说,在内心,我对她的行为是充满鄙夷的。鄙夷的程度,不亚于为了得到补助就给我发红包的那个家长。(我当然是拒收的)看到眼前的一切,我忽然又觉得这个妈妈是如此坚强,如此伟大!
我们的第二站是党同学家,他的爸爸妈妈都在省里参加培训,准备出国。奶奶身体不错,什么事情都不让孩子干,三年级了衣服还要奶奶穿。爷爷奶奶包办了党同学和弟弟的一切衣食住行。姑姑家三个孩子也和他们生活在一起。家里孩子多,吃饭、睡觉成了唯一重要的问题。孩子一放学就去邻居一个退休老教师家写作业,写完再回来。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每天给他布置的额外作业(把当天学的课文读一遍)他完不成的原因了。因为家里根本没有一点儿学习的氛围。虽然我去的时候只有党同学和弟弟在家,但是我完全能够想象到5个孩子都到齐家里会是怎样的一副情景。不由得想到“鸡飞狗跳”这个词。我建议奶奶以后多注意培养孩子的自理能力和劳动能力。因为和同龄人比起来,他各方面的能力实在是太差了,发个作业本都不会:因为不认小朋友的名字。但是我觉得我的话奶奶似乎并没有听进去。
家庭,对一个孩子的影响真的太重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