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姑最近回国探亲了,她和姑父全家技术移民到了加拿大,成为早期的大陆移民,他们用了十年时间做到了当地中产阶级,作为有影响力的技术类社会群体的一分子,在加拿大政治、文化等领域开始发挥出自己的作用。
其实小姑现在的生活状态我并不意外,他们在国内就是精英,非常的自信、自立,工作勤恳、心态积极,他们在那个国家都能找到自己价值。在我国现有的资源等条件下,也不太可能人人都过上住豪宅、开豪车的生活。我所最关心的是我们与西方教育理念的差别。
以加拿大的教育为例,他们的小学阶段完全是我国的蒙氏幼儿园的教育方式,20多个孩子在专业老师的引导下做游戏、玩手工、户外活动,没有作业,没有辅导班,基本不涉及到文化课教育,因为他们认为类似我国的早期学习是对孩子的虐待。
这个阶段教育重点是他们国家的基本道德教育、身体素质的锻炼、还有就是在游戏中引导孩子兴趣及独立的思考能力、对自我价值的探索,而这些都是我国比填鸭式的知识灌输难很多的。经过其小学阶段教育,结果是孩子身体好、行为规范,爱好广泛、善于思考。
加拿大孩子在初中阶段才开始接触文化内容,因为这时候孩子已经有了很强的独立思考和判断能力,学习能力非常快,我国小学的学习内容他们在较短时间就能完全补上。
因为西方国家社会的多样性,不上大学也能生活的很好,所以孩子和家长的求学压力都不大。加拿大的高中阶段就是一个孩子们根据自己的兴趣自我选择方向的时期,明确自己喜欢学习钻研的人向大学方向努力,其他人偏重自己的爱好及特长重点进修。
其实加拿大的大学本科教育的压力非常大,有20%的末位淘汰率,类似中国的高中需要进行月考、季考等激烈竞争,但因为是孩子自己选择的方向,大家都会很积极主动的学习,不会存在厌学的现象。同时因为从小是兴趣导向,只有非常热爱这个专业的人才会到大学学习,学校里成绩最好的孩子往往是白人。
以这种教育方式,其本科教育就已经能够培养出具备非常好工作能力的人才。而只有非常喜欢钻研的人会选择继续读硕士、博士。
总之,西方的教育类似一个金字塔结构,他们非常重视个人的价值、特点,把每个人作为独一无二的生命个体对待,希望能教育出各自的鲜活特点,所以其先要培养每个人的价值理念、身体素质、国家的道德要求等等,等到打好身体、思想、素质等基础后,孩子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点选择进行针对性的文化教育。这种主动教育所产生的结果就可想而知了。
说到这里我就明白了,为什么国外法规都是限制人的,但是奇才、怪才、天才辈出,而我国的博士生数量全球第一,却没有技术类的诺贝尔奖获得者。
为什么我国孩子综合素质最好的是农村男孩?
他们能够在相对宽松自由的环境中无意识的进行类似国外的身体素质、基础道德、价值理念的学习,当然和国外专业引导教育的条件不能同日而语。
反观我国的教育,是以家庭、班级等集体意识教育为主,孩子各种标新立异的行为都会被制止。同时孩子除了上大学找工作外,没有其他的生存方式,只能在一个独木桥上激烈竞争,大家都在应试教育中苦苦挣扎,孩子学习的内容时间一再提前,奥术、奥语、特长……苦不堪言。
但如果孩子一开始不知道自己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知道为什么而学,为什么工作、为什么而活,那么以后的厌学、不愿工作等都是情理之中的。就算现在学习很好,找到好工作,如果工作几十年最终发现所追求的都不是自己真正想要的,不知道自己的价值、兴趣所在,是不是我国教育更大的悲哀!
但是客观的讲,我国的教育资源有限,老师没有精力去引导孩子的兴趣,只会进行最省力气的填鸭灌输,确切的说,我们学校里的是“教”,没有“育”。现实状况是大多数人没有条件把孩子从小学就送到国外读书,同时孩子在国外也会存在文化断档等困惑。那么我们的教育到底该怎么做?
我认为现在孩子兴趣和价值的引导责任就在家长身上。技能的学习、兴趣的培养在父亲,情绪的支持认可、价值理念的建立在母亲。我们需要尽力帮孩子补上这一课,打好人生的第一步,让他建立完善的价值理念;对自己、对人生更严谨、独立的思考能力;拥有面对困惑的处理方法……
我们家长都会尽力给孩子最好的,希望给孩子更大更多的选择空间,发掘他们自身的优势和兴趣,但也不用太焦急!必竟对于孩子成长而言,身心健康才是最重要的!
在我们经济条件及孩子可承受范围内,刚开始可以报一两个兴趣班,增加孩子接触世界的维度!
至于今后,不论国内国外,父母才是孩子的起跑线,希望孩子有什么样品质,我们自己要先往前迈几步,先成为那种人!孩子自然会模仿,也被带成我们希望的样子!
共勉!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