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如汩汩流动的溪水,润泽着干涸甚至枯竭的思想;阅读,又如一缕清风,拂去心灵的尘埃,眼中的世界愈发澄明;阅读,是写作者灵感的源泉,“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日子因为有了阅读而活色生香,心灵因为有了书的陪伴而不再孤寂。
一盏孤灯下,整个人潜入书的海洋,尽情在深不见底书的深海中自由游弋。那个世界如此辽阔,深邃,对未知的探索充满了挑战和惊喜,探索者似乎忘了时间的存在。大把的时间和空间都给了书籍,只是于成年人而言,那是奢侈的。时间,被痴迷油盐酱醋车撕扯成了无数的碎片。
于是,碎片时间成了阅读的主战场。工作间隙去卫生间的时候,走路的时候,等候孩子放学的时候,在喧闹的人群中无所事事的时候......打开微信读书,读上五分钟、十分钟、甚至更长,整个世界安静下来了,没有了喧闹,没有了人群,没有了变化,整个人似乎穿越到了和自己无关的遥远世界,看见更辽阔的天地,看见更多人的喜怒哀乐,从而懂得理解、学会悲悯、坦荡豪迈。
原来,碎片化的时间利用起来,竟拥有摧枯拉朽的力量。4个月的时间,读完了14本,其中不乏《安娜.卡列尼娜》、《百年孤独》、《杀死一只知更鸟》这样的巨著。因为每天的时间都用在了在自己看来最有意义的事情上,心灵仿佛被充满了气一样,每天都是充实而轻盈的。
“脚步无法到达的地方,文字可以。”人民日报说。阅读,引领着我不仅欣赏了南国的烟雨霏霏,柳绿桃红,也让我领略了北国的冰封雪飘,长河落日。高山之巅,大河之源,星空之上,跟着文字的足迹,我看到了高山巍峨,星河璀璨,宇宙浩瀚,世界的宽度和人性的深度如巨幅画卷徐徐铺开在我心中。因为领略了大江大河的宽广,大海的深不可测,宇宙的神秘莫测,自我的渺小越发凸显,于是我愿意向这个世界俯首称臣,在自己的国度里不急不躁,我走过别人不曾走过的路,但是也有我无法抵达的高山,尽力就好。
乔治·马丁说,“读书可以经历一千种人生,不读书的人只能活一次。”与布恩迪亚家族共度的时光中,我看到了孤独对人类的异化和吞噬;在和哈珀·李的对话中,我感受到了公正、善良、正直要想突破阶层的限制,得付出多大的勇气和牺牲,然而人性的光辉总是闪现在最艰难的时候;在随着迟子建行走在额尔古纳河右岸的时候,我看到了那些生活在林海深处的鄂温克人,他们艰难的生活,平和的心,对自然的呵护,对神秘力量的信仰,把我带入了一个隐秘、温暖、神奇的世界一角。于是,理解,宽容,悲悯在心底悄悄萌芽,放过别人,更放过自己。和这个世界握手言和才是内心最大的平和。
“我不停地看书,看文学历史。我不停地走,看山川大地。尽管这些书,这些路,可能与我的未来无关,但是他们教会了我思考。”莫言说。可是,我相信,读过的书,走过的路都与未来有关。读书的目的本不是为了读书,仅仅为了读书只会成为生活的呆子,读书的目的是看到和理解生活的一千种变化,一万种可能。踏着前人智慧的脚印,会知道如何在艰难中披荆斩棘,在自傲中谦虚谨慎,在摔倒时重拾勇气。会带着感恩的心走过生活的每一天,不焦躁,不抱怨。
年初,一家人商讨制定了2024年书香家庭阅读方案,每个人在上面签了自己的名字,让读书成为一年的仪式。把方案贴到书房里最醒目的地方,每晚一个小时,一家人在各自钟爱的读书地点进入到文字的海洋,互不打扰,却又感受着同样的乐趣。读一本,记录一本,充实感和成就感与日俱增。
世界读书日前夕,主动走进孩子班级的课堂分享故事,让孩子们共鸣读书的乐趣,告诉他们要做一个爱阅读的孩子。那一双双澄澈的眼睛里充满了好奇和期待,他们专注地听着我用抑扬顿挫的语调和丰富的情感朗读故事,积极开动小脑瓜思考着我的问题。我看到了每一个孩子对阅读的渴望,对未知世界的好奇和探索。
把阅读之乐告诉给身边的你我他,世界读书日,我们一起读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