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在下班的路上,听了一期圆桌派—谁的青春不迷茫?现在的年轻人,其实对于未来并没有明确的规划,大多是走一步看一步,今天不知道明天的事,明天不知道后天会在哪里。
迷茫,几乎是现代年轻人的一句口头禅,不管是初中,高中,大学或者是刚毕业的年轻人,你若去问他:你对未来有什么规划?很少有人能回答出来。更别说三年后,五年后,十年后的规划。
当我们小的时候,老师会问这样的问题:你的梦想是什么?大多数人会回答,科学家,因为那是教科书上说的,那是他的认知领域里面最崇高的职业。也有的人会是回答:教师,医生。这两个职业是在小孩的认知领域最接地气和认知最全的两个职业,一个是拯救灵魂,一个是拯救身体。在平时的生活中,教师和医生是他们接触最多的两个职业。除此之外似乎很少有另外的答案。那么这么看来,似乎小的时候反倒是不迷茫的。为什么呢?因为选择少,因为认知少。在我们那小小的脑袋里,似乎只有这么几种职业可以选,而且这几种职业似乎也是很完美的职业。
但是这是不迷茫吗?其实不是的,这是连迷茫是什么都不知道。你若回到自己七八岁的年纪去反问一句当时的自己:你想做哪个领域的科学家?你具体想研究什么项目?你要当小学中学还是大学的老师?你要教什么科目?或者如果想当医生的话,那么你要在哪个城市当医生?在什么样的医院做哪方面的医生?我相信几乎全部的小孩子都是无法回答这些问题的。因为他以为的我想做什么?只是停留在“什么”上面,给到一个职业名词回复就可以了。至于如何“做”,不曾想过更没有这个能力和认知去思考这么深的层次。
然而我们都是从那个七八岁的年纪走过来的。对于我们未来想做什么,这个问题的追问从小伴随到大。在初中的时候,我若问你最近的目标是什么?你肯定会回答说:考上一所好的高中;若到了高中,你的目标是考上好大学。可是到了大学呢?或许你会回答考研。如果不考研呢?这个问题就又绕回原地了。其实我觉得,每个个体对于未来的思考,都会聚焦在当下最近的那个目标上。我当下的任务是什么?我先把这个任务完成再说,至于下下一步,等先到了下一步再说。人生就是这么一个步步为营的过程。先解决好眼前的问题,才是你当下最重要的事情,至于后天的事情,那是明天才需要思考的问题。
所以,其实不应该责怪现在的年轻人迷茫,而且迷茫也是一个与年龄无关的问题。在当今社会,每个人都面临着巨大的压力,眼前的苟且是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父母养老这些问题。你若在上海的早高峰地铁上,无比严肃认真的去问一个手上拿了两个包子,一袋豆浆,好不容易挤上地铁的中年人:你未来想做什么?他可能会在心里默默地想:这人是不是有毛病。或者回答你说:我现在最想做的就是今天早上不要迟到,不要扣全勤。毕竟这个月工资发到手,一半要还房贷和车贷,还要给小孩的学费,父母每个月的赡养费,某某同事要生二胎了,又多了一份份子钱。未来想做什么?呵呵…等准时到了公司打完卡看有没有时间来思考这个问题。
那你以为年轻人就没有压力吗?其实压力是一样的,房租,生活费,父母的催婚,催生。现在更有许多年轻人,每个月都在过着等工资的日子,这个月工资刚发到手,还信用卡,还花呗,交房租,就所剩无几了。下个月怎么办、继续刷信用卡,等发工资,如此循环。即使是做着一份不喜欢的工作,那也得为了每个月的账单和房租而将就。而所谓的理想,所谓的职业规划在现实面前显得很脆弱。就像一个食不果腹的人,他最大的理想是能得到一顿吃的填饱肚子。对于年轻人也是一样,先解决了下个月的房租,才是他此刻最最大的问题。
所以这是一种步步为营的人生。每个人都在过这种人生,这个问题不怪年轻人。其实你换个角度想想,那些中年人的苟且,其实就是年轻人的未来,就是他以后想做的事。一方面,房贷车贷,子女教育,父母养老确实都是压力;另外一方面,这何尝不是老婆孩子热炕头,双亲健在,有房有车的理想生活。当你二十岁的时候,你愁的是2000块钱的房租,当你三十岁的时候,你愁的可能是6000块钱的房贷。这十年之内难道你不迷茫吗?其实你也是迷茫的,只是你子迷茫中继续摸索,做了当下该做的事,所以你与二十岁的自己相比,你是有本质的进步的。你的工作,你的生活,你的资产状况,都是与二十岁的自己相比都是在进步着的。
迷茫可能是这个社会过分焦虑而给年轻人冠上的一种病。人生充满变数,未来三分打拼,七分机遇。很多事情都是在你预料之外的。就像我在毕业之前也没有想过我会来上海。只是在毕业的那个当口,想着总得去一个地方,就选择了离家较近且身处一线的上海。在来的时候,我并没有想过我是否会在这里安定,现在同样如此,三五年后,甚至一两年后,我是否还在上海,也不得而知。那么?你若问我迷茫吗?是迷茫的。但是迷茫的同时也还是继续耕耘着当下身肩的这份职业。我不知道未来会在哪里,但是起码我知道当下我所在的位置。我所能做到的最好,就是把当下活得最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