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大学时,我很喜欢打乒乓球,我的一位女同学是我的陪练,当然也是我教会她打乒乓球的。在和她不断练习、比赛过程中,她打乒乓球的水平越来越高,不过还是打不过我。有时和她比赛时,我就暗想能否让她一个球也不赢,在这种心态下打球就紧张起来,平时能连续赢她多个球,在这种心态下反而输的越多。我们班有一个男生乒乓球打的特别好,也经常陪我打。我也曾问过他,“你能不能打的我一个球也不赢?”他觉得我说这句话真不可思议,他认为打球哪有不输球的。当时我不明白,为什么不朝那个目标努力呢?
现在我知道了,这是一种完美主义思想,我希望达到绝对赢的状态,就如同考试要得一百分一样,打球一个不输、全赢。我曾朝着这个方向努力,导致越容易失败,并且因为失败而产生挫败感。当不在乎输赢时,反而能轻松赢得对方。这就是太过于执着、在乎输赢而导致的心理过于紧张吧,也就是欲速则不达。
生活中这种完美主义也比比皆是。比如,如果孩子学习不好,家长希望孩子能顺利考上学就好了。如果孩子考了一个不错的成绩,家长觉得如果能考的更好一点、名次更前靠前一点就更好了。如果孩子的名次不错,家长觉得分数如果能再高一点、各门课都不失误就更好了。如果孩子已经学习很好,家长觉得如果孩子能多才多艺、有别人家的孩子那些优点就更好了。孩子各方面都好了,家长会考虑要是再长高一点、再漂亮帅气一点就会更好。总之,在家长的眼里,永远没有满足,需要孩子更好。家长苛求孩子的完美,会导致孩子要求自己完美、不自信。
这种苛求完美的思想,让孩子感觉自己不够好。也许他已经做的足够好,在别人眼里已经非常优秀了,很多人已经非常羡慕他了,但他仍然感觉自己不够好,甚至感觉痛苦、紧张、不快乐。这种感觉可能促使他继续努力,但他会一直处于不满足、不愉快的状态,影响身心健康。
人生是在不断的满足自己需要的过程,满足自己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爱与归属感的需要、尊重的需要,最后走向自我实现的需要。当自己的需要满足时,人会感到快乐、幸福、自信、有价值,会不断的向高层次的需要迈进。既有利于心理健康,也有利于身体健康。如果自身的需要满足不了,就会感觉不安全、担心、焦虑、紧张,甚至向外索取,让家人孩子来满足自己心理上的需要。当仍然满足不了时,就会指责抱怨,产生负面情绪,形成一个恶性循环,生活在痛苦之中,影响了自己的身心健康。
其实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我很善良但我也有邪恶的一面,我反应灵敏但我也有愚蠢的方面,我学习很好但我没有才艺等等。这些优点和缺点都在我们身上存在,才构成了真实的我们。当我们接纳自己的不完美时,我们就能允许别人不完美,允许别人有缺点,我们就不会对别人那么挑剔,就能接纳他人。当我们有更多的允许接纳时,一个人就可以自由的成长,自由的经营自己人生的快乐满足了。
您还苛求完美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