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笑来老师在本次分享会上重点谈了自己经历过的挫折,如:1990年高考,因当时不想上大学,在高考时故意乱答,结果复读了一年(笑来老师形容复读经历是‘刻骨铭心的痛苦’);第二次高考前进行急性阑尾炎手术,因阑尾位置与别人不同,医生在局部麻醉的情况下寻找阑尾,长达40~50分钟的疼痛影响了记忆力,导致第二次高考成绩不理想,被调剂到长春大学读会计;大学期间,因所学专业不喜欢,浑浑噩噩浪费了很多时间;2008年初尝试互联网创业,以失败告终,曾经一度被当作创业失败的“案例”;最近做收费社群,因团队缺乏经验和自己的问题,做了很多错误决策。
能够“经历无数挫折后过得比较好”,笑来老师归因于自己是一个能够持续做事的人,在关键时刻决不放弃——读不懂的书,可以硬着头皮读完,且反复读很多遍直到读懂;做不好的事,可以硬着头皮去做,反复做,直到做得还可以。第一次尝试互联网创业失败后没有放弃,一直尝试,试着找方向,做得不好不感到尴尬,做得好不嚣张,于是越尝试越好。
笑来老师分享了几点心得:1.面对机会认真对待;2.凡事做得好才有兴趣,不是有兴趣了才做得好;3.做个好产品要足够简单(‘一起听听’);4.“日拱一卒”是最可怕的词:成就=有效成长总时长;5.公开写作的好处:把想法更深刻地理解和践行,使自己成为更真诚更真实的人。
【思考】
拥有数量庞大的粉丝群的李笑来老师在很多人眼里是个无可厚非的成功者,而此次分享会中,他特意分享了不少自己的“怂”事来告诉读者们,自己从来不是一帆风顺的。
想起了自己的写作经历。从初中开始,我就喜欢写些小诗短文并且分享给闺蜜们;高中的时候,作文曾几次被老师当作优秀示范文在班上朗读;大学的时候第一次尝试写故事给喜欢的杂志投稿,被退件,之后的很多年,仅仅保持着阅读的习惯,除了学习和工作需要,很少尝试写作其他的内容。与其接受再次失败的打击,不如承认自己并不适合写作。
如今,重新开始思考写作的意义。人的记忆能力是有限的,许多看过的书、做过的事、有过的感想,不出2个月就像散落在记忆角落的珠子,印象模糊甚至不知去向,而写作则能帮助我们串起这些容易丢失的珠子。苏格拉底说过,没有检视的人生不值得活。一个人成长的速度,和思考的深度成正比,用写作来梳理和沉淀的人生更有意义。
【行动】
多读,多分析,更要多输出。2017年开始,养成两个新习惯:每本看过的书都写笔记和书评;对日计划执行情况作周总结和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