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民没有种田积极性主要是因为种地的收入太少,最多也只能解决温饱问题,致富根本谈不上。
在农村,孩子上学、建房娶媳妇、赡养老人、亲友间的人情往来及过年过节的花费,每一项都是一笔不小的费用,靠种地的收入根本不够开支。
如果遇上天灾人祸,或者家里有人身体不好生病了,需要照顾、需要就医的话,生活就难上加难了。
在农村种地,除了卖粮食就没有其他任何经济来源,然而每家每户的田土面积相当有限,亩产量再高,种出来的粮食除了留下自家口粮,一年也剩不了多少粮食可卖,收入非常有限,远远不够一家人的正常生活开支所需,所以很多人选择外出打工也是非常的无奈。
中国农民的出路何在?如何让中国农民富起?
实行生产制度改革势在必行!
农村田土包干到户实行单干,已远远不能适应现代社会的生产发展需求;农业只有实行专业化、规模化、机械化生产,统一管理,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劳动效率、提升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提升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农村土地包干到户以后,田地划分了好几个等级,每家每户分到的田地东一块西一块,零零碎碎且相距甚远,从自家的这丘田到另外一丘田远的要走几公里路,生产管理极为不便,也无法使用机械操作,费工费时费力,生产成本很高、生产效率却相当低。
分田到户还有一个敝端就是无法做到专业化生产,且容易形成跟风行为,盲目生产。看到某种农产品价高好卖,大家一哄而上跟着生产,结果导致该产品严重过剩滞销,给生产者造成严重损失。而其他的农产品则出现严重短缺,价格奇高。
第二年大家又一哄而上生产这种产品,又造成这种产品严重过剩,其他产品紧缺,如此周而复始,恶性循环!
不但浪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土地资源,还根本谁都没赚到钱!
因为价格高的时候,农户根本没产品可卖,有许多产品可卖的时侯,价格又低得可怜!
这就是包干到户,市场经济最大的敝端!
田土包干到 户,每家每户种植的农产品品种杂七杂八,根本无法做到专业化,最后的结果就是“百花齐放、一花不红”。
什么产品都有一点点,却没有一种优质突出具有竞争力的权头产品。
因为各种产品数量有限、质量一般,不但买不上高价,还很难销售出去。
一点点的货如果要拉到城里去买,就要租车租摊位或门面相,是很不划算的。
如果想等商家来收购,又没有一车的货,运输成本大,商家也不愿意去收购。
分田单干的结局就是生产成本高、效率低、难销售、利润少。
农民想致富必须首先要打破这种局面,改变生产方式,把田地集中起来,走专业合作化的道路;全国统一规化,有计划的生产,搞规模经济。
我国耕地面积是固定不变的,人口变化也不大。国家可以对全国耕地面积和粮食产量作一个统计,再根据人口对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量作出估算,就可以计算出我国每年每种农产品的消耗量。
然后根据各种农产品的需求量,国家结合全国各地的气候条件,土质情况和种植习惯这些实际情况,就可以规划出各大专业种植区:
适合种水稻的地区就划为水稻产区;适合种小麦的就划为小麦产区;适合种蔬菜的就划为蔬菜产区;适合种水果的就划为水果产区;适合种药材的就划为药材基地;适合种花卉、盆景、草皮、绿植、多肉及其它观赏性植物的就划为观赏性植物基地;不适合种粮食的山区就划为林业区,种植树木竹林,发展竹木加工企业,可做纸品、竹艺、木器、扣板、家具等。
这样划分有几个好处:
可以避免重复无序的盲目生产;专业化生产,有利于提高生产者的劳动技术水平;可以提高生产工具的使用效率;有利手生产资料的统一采购;有利于统一管理;有利于大型机械的使用,有利于建大型的产品贮藏仓库,有利于商家采购农产品。
另外,还有利于在本地区建立农产品加工企业,对本产区农产品进行深加工,提高产品附加值,也能促进本地居民的就业问题,让种地农民的农闲时到工厂上班,多挣一份收入。
搞土地规模化经营,可以用农民以土地入股的方式进行,把土地集中起来统一生产。
农民土地入股后可以获得三份收入:
1 参加劳动生产可以获得工资收入。
2 参加土地入股可按入股的田土面积分红。
3 进加工厂上班还可以获得工资收入。 农民在本地上班,可以节省去外地打工的车费、房租煤气、水费等费用,还可以自己种点菜养点鸡鸭之类,房前屋后栽几株果树,不但节省买菜的买水果的钱,还吃到无公害的绿色食品。
农业只有实行规模化、专业化、机械化的生产方式,才能降低生产成本,提高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农产品的产量和质量上去了就有了市场竞争力,国内销不完还可以销往国外,只要能打开国际市场,中国农民就能富起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