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我从美国海归,成为了月薪1千元的广告狗,离职时工资翻5倍;
2016年,我成为了一家上市公司的品牌策划主管,工资翻了2倍;
2017年,我成为了一家国际教育集团的全国品牌负责人,工资持续上涨;
这世上没有天才,所谓的天才是那些比你优秀,却比你还要努力的人。我们每个人,只要找到提升自己的方法步骤,都可以成为特定领域的天才。
01
四年前,我从纽约海归,对职场一无所知,只凭着“思考”“文字”“团队”一股热血,毅然加入广告狗大军,成为了一名品牌策划。
曾经,我憧憬自己穿一身讲究的businesscasual,坐在市中心最繁华的高层写字楼里,对着电脑打出漂亮的商业计划书;或者脚踏漂亮的高跟鞋,左手捧一杯咖啡,右手拿着电话,一边面带微笑讲电话,一边穿梭在人群冲冲而过的斑马线上。
然而,真实的情况是,每天几乎穿着同一套休闲运动服,穿梭在不同的会议室头脑风暴,因为你可能已经几天没回家了;每天不是兰州拉面就是鱼蛋粉,吃起来都是加班的味道;摆在面前是无止境的PPT,就是那个“同志你不能倒下,PPT还没写完”的PPT;还有永远不会互相理解的“甲方乙方”……
这些都不是关键。关键是我高学历、高颜值、任劳任怨、善良有爱,但是,这些都不能掩盖我月薪只有还不够通勤费的1千元的事实。
工作到半年的时候,是最想放弃的时候,因为付出与收入不成正比,压抑的欲望与工作强度带来的烦躁正在不受控制地增长。
然而本着不忘初心,我阅读、练习、实践,最终建立了一套自己的“自我提升体系”,咬了咬牙度过了最贫困潦倒的阶段。
02
从职场小白到成为项目/品牌/市场的策划负责人,整个过程我做了3件事:
第一、做自己影响圈的事情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关于圈子有两种分类,一个是影响圈,一个是关注圈。关注圈,指的是个人不能控制其结果,但是愿意关注、评论、发表意见的事情;而影响圈指的是个人可以影响到的事情,是自己力所能及、可以投入精力去改变的事情。
受当时团队一个资深策划的影响,我决定要将自己95%的时间投入到“写好策划案”这件事上面。确定了这个想法后,马上产生了一系列等待去完成的事情,比如:收集别人成功的案例,分析成功的原因,并应用到自己的项目上。
另外,投入到影响圈最大的好处是提升专注度。当我所有的精力都想着一件事,并以完成这件事为目标,工作中会自动忽略无关紧要的同事纠纷,或者找到安抚客户情绪的好方法。
无论现世安稳,还是如临大敌,始终保持自我提升的本领,是你立足千变万化社会的核心竞争力。
第二、建立自己的人脉和资源
我记得网上有一句话,大概意思是“不要错把平台的资源,当成你的优势”。的确,平台的大小,取决于你对待平台的态度和你转变平台资源的能力。
一方面,传统意义上的大平台,拥有各行各业的资源和关系是事实。但能把多少资源和关系真正变成你自己的优势,才是你的真本领,这将决定你个人自身的价值有多大。
另一方面,互联网社会不存在小平台。你在工作中接触到的每一个人、他们的每个需求,都有可能使得他们成为你的资源;同理,你接触的每一件事、处理的每一个细节,都可以成为你将来的资源。
我出身华南地区知名度还不错的广告公司,离职的时候手握千万媒介资源、认识了数十位广告圈、营销圈的知名专家和学术界的权威教授,还有负责过的十几个项目涉及的相关资源,行业包括了旅游、大健康、快消品、教育、金融等。这也是我顺利找到第二份工作的关键原因之一。
第三、该跳槽的时候就跳槽
许多人都曾纠结“该不该跳槽”这个问题。我一直认为,该跳的时候就跳。因为,金钱和物质是体现自我价值的一种方式。谈理想的同时,也可以用价格体现。
什么时候应该跳槽?其实在产生“该不该跳槽”这个疑问时,就代表你应该跳槽了。因为产生这个疑问,代表你已经看到现在所处职位、环境的未来的情况,如果符合你所期待,你不会产生这个疑问。
我跳槽之前,当我看到团队中其他策划、领导的境况,似乎看到了自己的未来。貌似在不久的1年、2年后,我就成为了他们。而他们的境况不是我想要的未来。所以当猎头找来,问我是否有兴趣投身到一家致力于转型为“互联网医疗”的大健康企业,我的答案是肯定的。也因此首次实现了工资翻倍。
03
我在文章开头提到“自我提升体系”,它帮助我度过最潦倒日子,是我终身受用的良器,那么我是怎样一步一步建立这个体系的呢?
01)坚持阅读,学会阅读,知识就是力量
在我最迷惘的时候,有三本书帮我跳出情绪,跟随方法论行动起来:
《当下的力量》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
《刻意练习》
我相信很多人都喜欢阅读,但并不是每个人都懂得阅读。真正的阅读,是懂得把书中黄金“内化”成自己肚子的墨水。
我根据亲身体验,对读书这件事总结了三个步骤:
首先,挑选适合自己阅读和理解的书籍。可以把书籍分为精读(适合深度研究)和泛读(适合快速学习);
其次,做好读书笔记,摘抄对自己有用的内容。一本书内容很多,摘抄对自己有用的观点,增加自己的知识量,同时也可作为以后演讲、写作的素材;
最后,提炼自己的观点,并应用到工作中。摘抄笔记后,回顾整本书的内容,思考一下“作者向我们传达了什么观点?我的收获是什么?”写出读后感(逼自己输出),并将学到的技能在工作中应用。
2)确定目标,相信自己
人的选择比能力更重要。而你是什么样的人,你就会做出什么样的选择。因此,认清自己,明白自己是一个怎样的人,想实现什么目标,是开始万里长征的一步。
做人做事的目标,就像航海中的灯塔,始终如一指引着自己。然而,如Beyond《不再犹豫》歌词所说“谁人没试过怀疑/达到理想不太易/只想靠两手/向理想挥手”。实现目标的过程或者很短,或者很长,这取决于天时地利人和。因此,遇到困难,适当调整方式方法,不要轻易否定自己,不要轻易选择放弃。
3)建立原则,积极主动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提出了七个习惯,实际是七个原则。所谓原则,就是指我们在职场中对自己的约束,一件事情要不要做,要看符不符合自己的原则;要怎么做,要看自己的原则是怎样要求的。
看完这本书之后,我并没有照搬书中的七个习惯,而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给自己做人做事设定了5个原则,包括:永不放弃、接纳不好的情绪、行动起来、要事第一、不断更新。
4)刻意练习,塑造天才
实践,是最关键的一步。
之前流行的说法是“一万小时理论”,指的是一个人投入一件事情一万小时,就可以成为行业的专家。但我更赞成的是《刻意练习》里面的观点,天才都是不断练习出来的。比如:环卫工人,扫地扫了1万小时,他成为扫地专家了吗?送快递的员工,送了1万小时的快递,他有创建另一家顺丰快递吗?小区的保安,看门超过1万小时了,他们成为“门神”了吗?所以,要实现目标,“刻意”和“练习”两者缺一不可。
《刻意练习》的步骤总结为3F原则:
Focus:专注。设定目标后,不断重复做一件事情,在枯燥的过程中坚持下去。
Feedback:反馈。找到一个教练(形式可以有很多种),让自己练习成果有所反馈。
Fix:改进。与目标对比,不断走出舒适区,挑战自我。
根据上面两种原则,我给自己工作以外的时间,设定了“刻意练习记录表”,包括:年度大目标、每月目标、每周目标;为了实现这些目标,工作以外我设定的每天打卡的项目:背单词1小时,阅读1小时,写作1千字以上;每周跑步10公里。通过“量化”努力成果,我在2017年下半年背完一半“韦氏词典”,阅读了50本书,跑过了200公里;当然,通过反馈看到,我的写作目标还远远没有达标,所以写作成为了我最近重点攻克的事情。
5)更新优化,与时俱进
时代在进步,我们需要不断地学习-实践-坚持,才能让自己实现“螺旋式上升”。
将来我还会一直坚持,从无知到略知中慢慢摸索前行,我可以,你也可以!
“人生没有白走的路,每一步都算数”,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