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万没想到》读后感
这个世界上有很多属于过去和未来的秘密,文字和图像是负责解说和展示秘密的两种最重要的工具。当然,除了这两种具象的工具之外,还有一些看不见摸不着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于世的隐性方式也承担着探索和辨识的作用。如思维方式、心灵、声音、意志力……而那些无法具象的东西,也需要文字来做出说明和记载。
人们利用从古到今留下的文字和图片代替足迹回溯着遥远的过去和揣测更远的生活,大多数人尽管有着不同的生活轨迹和体制性的受教育方式,即使受到地域和文化的影响,都毫不例外的使用着“读书”这个简单的方法增长知识。因此,学习成为全世界普遍推行的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万万没想到》是本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的书,给读者写出的是一些不太精深、不需要很多知识、又不完全肤浅的去解释科学范畴的涉及行为经济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学、统计学、物理等许多学科的知识,号称是“大脑翻墙、反常识思维”。它以前沿的科学解读生活,力图用一些綜合性的理解力去起到探索奧秘、传播科学知识的作用。同时也试图起到专业学术著作所起不到的让广泛的读者能理解和领会科学奇迹的书。看过之后,你才能知道它为什么能跻身“2014中国好书榜”和被评为“第十届文津奖”获奖图书。
以“公里”为单位,我们眼前的一切该怎样衡量呢? 这距离到底有多远?数学家和天文学家们从1761年开始。联合法、英、俄、意、德、瑞典、冰岛等各国观测员。奔赴全球100多个测绘点,克服战争、挨病、飓风、热浪、宗教、迷信国际纠纷和无路可走的艰难,等待“金星凌日”的时刻到来,1769 年,地球到太阳的平均距离公布出来的数字是略略超过15 亿公里,而现在,这个距离已经逐渐精确到1.49597870691亿公里。而不懂数学和物理的文学家们,仅仅只能用一句话来表达:“世界上最遥远的距高,是鱼与飞鸟的距离,一个在天上,一个却深潜海底...”文学家们只能虚拟出来一个氛围,其实他们是真的不知道。
在理科生的脑子里,现代社会公民必备的知识是“概率论”,它才是帮助你正确生活的必要知识。小事件里才能得到生活的真谛,What? 理科生总结出关于“概率论”的五个智慧: 随机产生的数据可见用必然性来解释偶然现象,用结果推断成因,而误差性事件大可不必肝火旺盛,懂得误差的理论就能学会忽略误差范围内的任何波动性差异;他们对赌徒谬误嗤之以鼻,不懂计算全先冒碰的心态铤而走险其实根本就是学识缺失寻起的错觉;买彩票求财富是大众普遍行为,偏偏总在彩票点儿的墙上挂着大版面的中奖趋势图在引导着广大彩民在没有规律的地方发现规律;而如果不懂得“概率论”里的小数规律,许多孤例性事件在统计样本少、出现特别不均匀的情况下,参考数据根本指导不了你的判断,则会出现各种极端想法。生活里各种各样的问题被点透了之后,能够影响你的决策的知识竟然还是对大数据的适应和概率论的应用。
理科生也有有趣的情调。比如他们也爱看电影,搞3D、4D、5D、7D、球幕等超级特效,理工科的精神不但在高科技上引导观众,也能消遭性的就把电影故事情节进行拆分组合,通过识别和统计其中的桥段设立数据库,用编程语言和库函数对每种需要设计出来的情节进行搭配组合。比如在他们的算法大全里,想编一场特工追逐戏,在所有电影故事的库存模式下,共有57个桥段可供选择。你不得不服,他们太帅了!对于理工脑来说,水平的高低看的是掌握套路的多少,以量取胜。
这本书列不到科普读物里,也不是文学艺术类书籍。文科生即便是在读这样的一本书,也本能地把理科部分和科学部分的知识习惯性的过滤掉,在写文章的时候最于是蜻蜓点水一掠而过,想来还是不擅长吧。在这一本书里,被作者提及的其他书籍多达63 本,涉及到财经、文学、哲学、自然科学社科类甚至《论语》和《话尖上的中国》。而作者多次强调了他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体会: 要想成为某一领城的顶尖高手,关键在于要刻意地在这个领域内不断练习,追求真知的过程不是为了达到什么数量级,其精髓是要坚持地把自己想做的事情做到最好。
有大量的事情我们不知道,还有大量的事情我们现在或是过去很长时间里以为自己知道而其实井不精通其道理,眼见的不一定为实,耳听的也未必是虚。有时,读书一定要选择一些另辟蹊径的思想体系去打破自己狭窄的知识面。开卷,必然有益!文字包含的信息量这么巨大,也可能就是这本书带来的“万万没想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