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考题1.结合本章思惟:为什么“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也是孔子立身处世的一个原则?
各位同学,大家好!接下来我们一起学习《公冶长篇》第二章:
子谓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以其兄之子妻之。
这一章可以和第一章连在一起看。前面一章是讲孔子嫁自己的女儿,这一章是讲嫁兄长的女儿,就是自己的侄女儿。侄女婿是谁呢?孔子的另一位弟子,南容。“子谓南容”,就是孔子评价南容这个人。孔子对于南容的评论是: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
邦有道、邦无道,邦,指国,这是讲外在的社会环境,也就是说不管是太平盛世,还是在礼崩乐坏的乱世,南容都能适得其所,太平盛世可以被重用,有机会为大家服务;在混乱的时局下,他也可以做到自保,免于刑戮。
南容是什么人呢?他出身于显赫的孟孙氏家族,孟懿子的哥哥,他们的父亲是孟僖(xi)子。孟懿子也是孔子的学生,兄弟两个人都在孔子门下学习。朱熹《论语集注》解释说,“南容,孔子弟子,居南宫。名绦(tāo),又名适,字子容,谥号敬叔。孟懿子之兄也。”这是介绍南容其人,他居住在南宫这个地方,南容,南是取他的居住地的一个南字;容是取他一个字,子容的容字。谥号敬叔,谥号是他逝世以后,一般是国君封给他的一个号,这是对他的一个更加恭敬的称呼,敬叔。所以我们在历史书当中看到的“南宫敬叔”,就是他。2'05"
孔子为什么要把自己兄长的女儿嫁给南容呢?南容属于名门望族,孔子当然不是看重这个,孔门择婿,最关键是看他的德行和才学。南容为什么得到孔子的欣赏呢?因为他可做到“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朱熹《论语集注》说,“不废,言必见用也;以其谨于言行,故能见用于治朝,免祸于乱世也。”这是解释“邦有道,不废”。邦就是国家,国家有道的时候,他能做到不废。“必见用也”,就是他能够出来为国家服务,他讲的话、他的建议,能够被国家采用,他是为鲁国服务的。南容最大的特点就是言行都非常谨慎,这样不容易犯大错误。所以在国家安定的时候——治朝,治朝就是国家安定的时候,能够见用——出来被任用。如果是乱世的时候,他可以免祸。邦有道,就能被任用,同时也能说明南容非常有德行、有才华、有能力。邦无道,能免于灾祸,说明南容有着超人的智慧。本篇的二十一章,孔子曾赞叹:“宁武子,邦有道则知,邦无道则愚。其知可及也,其愚不可及也。”这里宁武子的“愚”实际上是大智慧,和南容的“邦无道,免于灾祸”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对于这样有才有德的弟子,还能做到“富而好礼”,言行谨慎,实属难得,自然是做女婿的上佳人选,孔子将侄女儿嫁给他就顺理成章了。4'14"
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其实也是孔子自己修身治平的基本原则。孔子曾经说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他认为他跟颜渊都可以做到 “用、行、舍、藏”的处世原则。孔子也曾经评论蘧(qú)伯玉,卫国的贤大夫蘧伯玉,说他是一个君子。为什么说蘧伯玉是一个君子呢?因为他可以做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就是收拾了包袱走人,然后独善其身。也就是儒家在面对不同时局的时候,有一种抉择的智慧和洒脱。社会和平,政治清明,上位者重视贤才时,那儒家的弟子就会出来,为社会贡献能力。时局动荡,政治混乱,事不可为时,则可以避免灾祸,或者独善其身,修身养性,以图未来邦有道之时;或者换一种方式去做其它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譬如孔子周游列国,向诸侯推行其政治主张,后来无望的时候,他就回到鲁国,专心一意整理典籍,教育弟子。这样的抉择,其实是非常非常有智慧的,也就是说生命的宗旨目标非常清晰,生命也达到了一种自由、自主的境界。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动,而丧失了生命自身的原则,也不会放弃远大的生命的理想。所以,南容这种“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德才兼具的状态,其实不只是被孔子赞许,也是孔子立身处世的一个原则。所以,孔子把侄女嫁给南容,是对他一种相当深刻的观察以及由衷的欣赏。6'34"
关于南容还可以参考《先进篇》的第五章,“南容三复白圭,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结果跟这一篇是一样的,南容变成孔子的侄女婿。“三复白圭”,白圭是《诗经》的《大雅》里面的一首诗,诗的内容是“白圭之玷(diàn),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白圭就是一种白色的玉,这个玷就是瑕疵,就是这个白玉上面如果有一点瑕疵呢,还可以通过打磨的方式把它去除,“白圭之玷,尚可磨也”。“斯言之玷,不可为也”,可是言语上的过失,是没有办法挽救的,所以不可为也。世人也常常讲一句话:说出去的话,就是泼出去的水,收不回了。孔子观察到南容非常非常喜欢这首诗,常常会反复地读诵。可见得南容对这个诗特别有体会,也正说明他特别的慎于言语,力求在言语上没有瑕疵。孔子通过这个细节,确认南容有着和诗里一样的德行,他能够谨言慎行,不会有灾祸。我们常讲“祸从口出”,往往爱说话、讲话不严谨,很容易招祸、招怨。孔子看到南容这个人,的确是非常可靠的,所以将侄女儿嫁给他为妻。这里相当于对本章做了一个佐证。8'29"
思考题2:南容做了侄女婿,而公冶长做了女婿,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我们的想法与圣人的想法有何不同?
谈到这里,大家也许会冒出一个有趣的疑问?第一章讲孔子选择公冶长做了女婿,这里讲南容做了侄女婿,那在孔子内心南容和公冶长两位弟子到底谁更优秀呢?为什么南容做了侄女婿,而公冶长做了女婿呢?一个是做过牢的弟子公冶长,一个身世显赫的南容。那孔子到底是如何抉择的呢?
朱熹《论语集注》里面提到,有人认为,孔子在选择自己女婿和侄女婿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南容更出色,家世也好,为了避嫌,所以才选择让女儿嫁给了曾经坐牢的公冶长,而侄女则嫁给了家世显赫的南容。宋代大儒程伊川有一个特别好的解释。程子说:“此以己之私心窥圣人也。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圣人自至公,何避嫌之有?”就是说一般我们要避嫌,为什么要避嫌?因为我们内德不具足,常常想法不合正理,所以才要避嫌。圣人内德是至公无私,根本就是无嫌可避!程子还提醒我们,不要用私心去窥圣意,不要用自己一般世俗、凡庸的角度,去揣测圣者的用心。圣者的用心,就是非常的广大,而我们自己常常看问题很片面、很肤浅。10'36"
蕅益大师在《论语点晴》里批注这两章时说:曰“非其罪”,曰“免于刑戮”,只论立身,不论遇境,今人还知此意否?就是说孔子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多,圣人的想法很纯粹,就是看重两个弟子的德行,一个做女婿,一个做侄女婿,只是看他们是否具德具才,不看他曾是坐牢之人,还是世家公子,他的境遇不在考虑之列。这正是圣人高明之处,普通人很难企及,很难不受境遇的影响。所以,这也正是我们要努力改善的部分。
好,第二章的内容就学习到这里,谢谢!11'44"
(文字部分为讲师手稿,与音档稍有出入!)
思考题:
1.结合本章思惟:为什么“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也是孔子立身处世的一个原则?
南容“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其实也是孔子自己修身治平的基本原则。孔子曾经说过“用之则行,舍之则藏”。他认为他跟颜渊都可以做到 “用、行、舍、藏”的处世原则。
孔子也曾经评论蘧(qú)伯玉,卫国的贤大夫蘧伯玉,说他是一个君子。为什么说蘧伯玉是一个君子呢?因为他可以做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就是收拾了包袱走人,然后独善其身。也就是儒家在面对不同时局的时候,有一种抉择的智慧和洒脱。社会和平,政治清明,上位者重视贤才时,那儒家的弟子就会出来,为社会贡献能力。时局动荡,政治混乱,事不可为时,则可以避免灾祸,或者独善其身,修身养性,以图未来邦有道之时;或者换一种方式去做其它有益于社会的事情。譬如孔子周游列国,向诸侯推行其政治主张,后来无望的时候,他就回到鲁国,专心一意整理典籍,教育弟子。这样的抉择,其实是非常非常有智慧的,也就是说生命的宗旨目标非常清晰,生命也达到了一种自由、自主的境界。不会因为外在环境的变动,而丧失了生命自身的原则,也不会放弃远大的生命的理想。所以,南容这种“邦有道,不废;邦无道,免于刑戮”的德才兼具的状态,其实不只是被孔子赞许,也是孔子立身处世的一个原则。所以,孔子把侄女嫁给南容,是对他一种相当深刻的观察以及由衷的欣赏。
2.南容做了侄女婿,而公冶长做了女婿,通过这件事可以看出我们的想法与圣人的想法有何不同?
朱熹《论语集注》里面提到,有人认为,孔子在选择自己女婿和侄女婿的时候,可能会觉得南容更出色,家世也好,为了避嫌,所以才选择让女儿嫁给了曾经坐牢的公冶长,而侄女则嫁给了家世显赫的南容。宋代大儒程伊川有一个特别好的解释。程子说:“此以己之私心窥圣人也。凡人避嫌者,皆内不足也,圣人自至公,何避嫌之有?”就是说一般我们要避嫌,为什么要避嫌?因为我们内德不具足,常常想法不合正理,所以才要避嫌。圣人内德是至公无私,根本就是无嫌可避!程子还提醒我们,不要用私心去窥圣意,不要用自己一般世俗、凡庸的角度,去揣测圣者的用心。圣者的用心,就是非常的广大,而我们自己常常看问题很片面、很肤浅。
蕅益大师在《论语点晴》里批注这两章时说:曰“非其罪”,曰“免于刑戮”,只论立身,不论遇境,今人还知此意否?就是说孔子其实没有我们想的那么多,圣人的想法很纯粹,就是看重两个弟子的德行,一个做女婿,一个做侄女婿,只是看他们是否具德具才,不看他曾是坐牢之人,还是世家公子,他的境遇不在考虑之列。这正是圣人高明之处,普通人很难企及,很难不受境遇的影响。所以,这也正是我们要努力改善的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