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有一段很有意思的诗词,叫做“好了歌”。原文中写道:忽见那边来了一个跛足道人,疯癫落拓,麻鞋鹑衣,口内念着几句言词道“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古今将相在何方?荒冢一堆草没了……”宣扬的是一种远离现实的虚无主义思想,好既是了,了既是好,表达的是佛教的“万事到头都成空,及早抽身了尘缘”的思想。
不管曹雪芹想的什么,是不是对现实满是愤懑和失望,是不是对自由迫切的追求和向往,在现在看来,倒是不追求那么些身外之物,生活的简单点就足够了。
自古以来,圣贤们都主张过简单的生活,以求生命的自由,如子曾经曰过的: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在当今人看来了无趣味,实在是无法生活的状态,于古人则是修身养性的佳处。贫和穷在现代汉语中几乎都是一样意思,反正都是经济上窘迫,可以通用。古代则是有区分的,从字形看,“贫”是形声兼会意字,“贝”表示钱财,财越分越少就是“贫”;“穷”的古字形是人在洞穴中弓着身体,没有得到充分的伸展。
古人甘于贫困,因为其只是贫。只是钱少,对于一个专注于精神生活的人来说,实在不算什么,因为他对物质的要求十分简单。过分追求物质的享受,只会沉溺于其中,而阻碍对精神生活的追求。
对精神的追求越是充分,越是深入,就对生活的物质要求越是简单,而对生活的物质要求越是简单,人的心灵也就越是自由。一个人被束缚在物质的牢笼中,其内心是很难获得超越的。
一个人最宝贵的是什么?当然是生命。得自父母,养于天地间,如不能让生命得以发展、丰富,何以能对得住来世间一场。而生命的存在需要物质资源,没有物质生命不能存在,是不是有物质生命就一定能很好的存在呢?社会现实告诉我们不是的,因为有些人有着很好的物质条件,但却不愿意完善自己的生命,他们酗酒、赌博、吸毒……
生命能不能得到丰富,人是不是感到幸福,绝对不仅仅是物质能决定的,因为这个问题的主体是人,是有意识、有思想、有精神的人。人在追求物质幸福的同时,更重要的是对精神的追求,对心灵的关照。
现在的教授们,经常把很简单的事儿搞的很复杂,表明他们研究了很多东西,很有学问,但他们基本上都生活在大学里,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环境。
社会上的人们,经常把很复杂的事儿搞的很简单,表明他们干了很多工作,熟悉各种情况,虽然他们生活在纷繁复杂的社会里,这是一个相对简单的操作。
很多东西,我们选择不同,存在的情况也就不同。你想让自己的生命存在于什么样的环境中,想怎么样对待自己的心灵,大道至简,大道虽不简单,但我们的生命却需要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