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才子袁枚在《随园食单》中描述道:“捣青草为汁,和粉作粉团,色如碧玉。”
是的,袁枚描述的就是“清明团子”。着实一想,清明也确实快到了,在江浙一带,一般都会在这个节日吃青团。因为清明是二十四节气之一,青团也就成了汉族的传统节日美食。它是一种用草头汁和上糯米粉做成的圆圆的、软软的青色团子,它属于寒食,有些地方也叫做“清明果”。
做青团最常见的原材料就是糯米粉,艾草或鼠曲草了。据说民间还有个习惯,就是青团用艾草汁;清明果用鼠曲草汁。而传统的青团口味非咸即甜,咸的就用咸菜加点豆干沫做馅,甜的就用豆沙为馅了。
制作方法也是比较简单的,糯米粉就不做详细介绍,把糯米磨成粉即可。艾草常见于南方的田边水头,摘取一些新鲜的艾草叶后,将其煮软,捣烂为止,然后混合糯米粉,用手搓成团,很快,整个面团就成了青色,取一小团,放入馅,封口,再搓成圆。待全部做完后,上锅蒸熟,时间不宜太久。熟后的青团为深绿色,并散发着清苦的艾草香。有些人会觉得艾草做的青团会带点苦涩,所以可以在煮艾草的过程中加入一点点石灰水,可以去除苦涩的味道。
而鼠曲草,原先写成鼠麴草,后“麴”又通“曲”,故演变成现在的鼠曲草,俗称清明草,又名念子花,生长在稻田或湿润的草地上。《本草纲目》中记载:“麴,言其花黄如麴色,又可和米粉食也。鼠耳,言其叶型如鼠身,又有白毛蒙茸似玉……”所以用鼠曲草做的青团为淡青色,并有股子清香气。
那为何青团总有股涩涩的味道呢?正所谓,良药苦口利于病,艾草原先是作为药材的,具有止血、祛寒、止痛、杀虫的功效,同时,很多人也会用艾草泡脚,它能够降火,排湿,促进血液循环。
而后来成为做青团的原材料,是相传在一年的清明节,太平天国的将领李秀成被清兵追捕,一位农民帮忙,将李秀成化装成农民模样,与自己一起耕地。没有抓到李秀成,清兵并未善罢甘休,于是在村里添兵设岗,每一个出村人都要接受检查,防止他们给李秀成带吃的东西。
回家后,那位农民在思索带什么东西给李秀成吃时,一脚踩在一丛艾草上,滑了一跤,爬起来时只见手上、膝盖上都染上了绿莹莹的颜色。他顿时计上心头,连忙采了些艾草回家洗净煮烂挤汁,揉进糯米粉内,做成一只只米团子。然后把青溜溜的团子放在青草里,混过村口的哨兵。李秀成吃了青团,觉得又香又糯且不粘牙。天黑后,他绕过清兵哨卡安全返回大本营。后来,李秀成下令太平军都要学会做青团以御敌自保。吃青团的习俗就此流传开来。
而近年来,青团演变出各种形状,各种馅的美食,各大老字号,都在研究新口味,不再限制于传统的豆沙和咸菜口味。蛋黄青团堪称一绝,被评为“青团中的新晋网红”,味道令人欲罢不能。另外形状除了圆溜溜的团子,还有很多饺子状的,菱角状的,饼状的。
可能有人会觉得,清明时节吃寒食,祭奠先人,些许沉重的气氛。但其实清明除了祭祖扫墓,也是一个过渡,清明节后雨水开始增多,万物褪去了冬天的死气沉沉,多了一丝春天的气息,显得更有活力有希望,去迎接更好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