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专栏,武志红最近讲的主题是关系,父母和孩子之间的关系,由此展开的恋人之间的关系,婆媳关系等等。很多想法让我豁然开朗,就想看看《巨婴国》。
这本书很多人向我提过,说反应了中国社会的现状,很多年轻人都还没有长大,依赖父母。可是上知乎一搜,发现这本书被禁了,而其中有个回答比较能让人信服,是武志红的一位忠实粉丝写的。他推荐了这本《为何家会伤人》,说看过武志红所有的书和言论,发现很多都是这本书的内容,而且这本书写得相对委婉,读起来体验要好一些。
这个说法还是比较客观的,这本书很多温暖,可也数次让我流泪,很多说到心里啊。写这篇文章不为别的,只是希望更多为人父母的或者还没有独立的孩子能够看到,希望家长能够“看到”孩子,让他们知道什么是爱,并且学会如何爱一个人,也希望孩子能够自我疏导,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态来面对生活。
我一直认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也就是说,每个人都有和他人相处的需求,即便再内向,也希望被理解。而相处的核心就是关系,确切地说,是关系模式。
一个人怎样和父母沟通相处的,就会怎样和同学、同事、朋友相处。原理很简单,他只会这一种相处模式。比如,父母从小就对他苛责,那他对他人也很有可能是批判型的。
我们这一代(90后)的孩子,身处一个物质相对来说充足的年代,不是说家里多富裕,而是不用像爸爸妈妈那样一生为了生存(注意是生存)。我们不用担心吃不饱穿不暖,更多的需求就体现在精神上,渴望得到关爱、理解。
可是我们的父母和我们年代不一样,所以他们的思想关注点是生存,怎样赚更多的钱,有的人甚至打几份工,没有娱乐和爱好,除了工作就是家庭。当然,在家里也就是做家务,没有多余的时间和精力分给孩子,可这恰恰是孩子需要的。
误区来了,很多人认为孩子小的时候不懂,长大以后才需要好好沟通。错。其实孩子小时候就一直在感知外界,如果父母给的关爱足够,孩子就会有安全感,长大以后就会知道爸爸妈妈爱我,我也要爱他们。可是如果小时候缺乏关爱,长期被父母忽视,长大以后就会特别渴望亲密的关系,甚至不惜代价,这是很可怕的。
而且关系会传染,这种相处模式会被复制。为什么很多人感觉一直在重复同一个错误,因为他们没有看到自己身上的问题,或者说,没有看到父母身上的错误,所以一直陷在一个关系模式里。历史就不断重演,给你机会明白,直到你明白。
不要以为这是一代人的问题,今天他不能够和父母好好相处,明天就不能和另一半好好相处,未来这两家人就不能够好好相处,甚至下一代也是这样。我们先看清楚后果,再端正态度,来理解这件事。
心理学告诉我们,孩子在3岁之前,需要和妈妈相处得多一些,他要靠妈妈的爱来感受到自己是安全的。3-6岁,孩子跟爸爸要相处得多一些,学会独立和探索。
划重点。在孩子3岁之前,妈妈不能离开孩子超过2个星期,长时间的分离会给孩子带来严重创伤,感觉自己被抛弃。小的时候你不会察觉到,可是等到发现的时候又太晚了,通常是青春期,叛逆的时候。
所以很多家长表示不理解现在的孩子怎么了,那是因为他们没有意识到自己身上存在的问题,或溺爱,或忽视,总之孩子有心理方面的诉求,可是没有得到满足。而恋爱,就是治愈心理创伤的机会。
好可惜。人往往是很痛很痛过后才醒悟,一开始只是凭着感觉行事。你知道的,感觉来得快去得也快,往往冲动一时,却要用几年才能放下。为什么有的人会莫名对另一个人感觉强烈,强烈到无法控制自己,因为这个人完美再现了他小时候的样子,也就是他和父母的关系。我们的潜意识给我们创造了一个机会,希望借由对方来治愈自己,可我们太小,不懂得这些,所以结果是越亲密越受伤,就像两只刺猬彼此互相伤害。
这也正是我们提倡先独立后恋爱的理由所在。独立意味着对自己有比较清楚的认知,知道性格形成的原因,知道人生发展的方向,知道自己的优点缺点,以及要怎样去完善。这个时候的我们比较理性,开展一段感情也比较有可能治愈好自己,即便失败了也比较看得开,谢谢对方,给了自己温暖。
回到最初的关系,很多父母觉得自己已经尽自己所能地爱孩子了,为什么孩子依然脾气不好,性格暴躁,NONO,这只能说,你以为你是在爱他,其实你是阻碍了他。要知道,孩子的感受和父母的想法是不一样的。
举个例子。小时候过年,去到一个完全陌生的环境,一群陌生的小朋友,妈妈那天给我穿了件新衣服。在妈妈看来,那是今年最流行的款式,为了买这件衣服她跑了很远的地方,可在我看来,一点儿都不符合我的审美,觉得还不如日常的衣服。可在妈妈的坚持下,我换上了新衣服,本来心情尚可,可一坐下,旁边的小朋友就说“这件衣服是不是脏了,怎么有一个个小黑点”,瞬间心情跌落谷底。
看吧,这就是代沟,就是不理解。大人们总是自以为是,认为这样做是好的是对的,全然不顾孩子的想法。当时的我,想法和旁边的小朋友一样,所以我拒绝啊,可是没用,迫于威慑。类似的体验还有很多,时间长了次数多了以后,心里积攒的负面能量没有地方宣泄,于是……叛逆。
想要改变现状很简单,无非两种办法,要么父母主动去理解孩子,去感受孩子的感受,要么孩子去理解父母,感受父母的感受。现在的家庭关系,开明的父母还是太少,我觉得孩子还是要自己救自己。
是的。除了自己,没人救得了你。
末了,我想说:世界上最美的感情莫过于,待我看完心理学再与你相恋。不是虚妄,是以最好的状态来迎接 ^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