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次和一位同事去到外地出差,到了晚上八点,同事打开了知识付费的APP,兴致勃勃地开始听这款APP对外直播的公司例会。由于我们同住一个房间,也就顺便把这次“例会”断断续续地听了一遍。听完之后,“例会”给我的感觉更像是一次自我宣传,而我那位同事却觉得意义非凡,收获满满,表现得一脸崇拜。此时这个画面让我突然联想到了《天龙八部》里的“星宿老仙”丁春秋每次出场的景象:“星宿老仙,法驾中原,神通广大,法力无边…….”
不知从何时起,人们开始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于是在互联网上便诞生了各种各样的“知识付费”类的产品,并且一发不可收拾,成了如今的一大热门行业。然而可怕的是,许多人深陷其中无法自拔,就像我这位同事一样。
记得当初是我给这位同事推荐的这款APP,本是觉得里面有些内容还挺有意思,但是令我没有想到的是,当他开始用这款知识付费APP开始学习后,感觉就像被洗脑,整个人都开始变得不正常了:首先是不断地买课,前前后后大概花了几千块钱;其次是感觉不会好好说话了,动不动就把一些专业词汇挂在嘴边。我们中国人似乎有一个本事,就是总能把一些正经的事情搞得像宗教一样,比如直销,在国外做得挺好,一传到国内就被搞成了传销。“知识付费”类的产品也是这样,本作为知识的传播者,做的是一件有利于社会的好事,可偏偏许多人就像着了魔,对“知识”产生了无比的崇拜。而形成了如此现象的原因,可以用近年来非常流行的一个词概括——知识焦虑。
对“无知”的焦虑
我们学习知识的目的是什么?答案很简单,是为了解决现实中的各类问题。比如学习管理学,能帮助我们在工作中提高效率;学习哲学,能够帮助我们思考问题。然而不知何时,知识成了朋友们茶余饭后的谈资,成了用来标榜自己的工具,成了一种优越感的支撑。有些人整日把“学习”挂在嘴边,每天把付费学习的内容每天挂在朋友圈,就像是在向全世界宣布你是这个社会的精英。很多时候,我们渴求的不是知识,而是外界的认可。那么,我们到底在焦虑什么?是“无知识可用”还是“无知识可表现”?至少,真正好学的人从不把学习挂在嘴边,也不会对知识感到焦虑。
速成的快感
在《倚天屠龙记》里,张无忌在很短的时间里练就了许多人终其一生都无法练成的绝学。也许在每个人心里,都幻想自己能像张无忌那样拥有“开挂的人生”。而“知识付费”产品通过提炼和简化,让消费者能够在短时间内达到“速成”的效果,使得人人都成了“张无忌”。而这种速成带来的快感,也正是让人无法自拔的原因。然而现实是我们大多数人并没有张无忌那样的天资,速成带来的快感只不过是一个短时间的假象。通过“营造快感”来促进再次消费,是如今所有的互联网产品都在使用的手段,“知识付费”类的产品也不例外。然而短暂的快感永远经受不住时间的检验,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会发现那些曾经在你大脑里停留过的一条条“速成”概念总会在不经意间偷偷溜走。
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人人都知道读书的重要性,然而又不愿花时间读书,于是“知识付费”类的产品纷纷推出了“讲书”的服务,通常在几十分钟内告诉你一本书的作者以及这本书讲了些什么。然而我们真的能在几十分钟内去理解一本书吗?我本人是持否定态度的。这种讲内容简单的提炼无异于只读了书的序言,很有可能还没有有真正触及到作者的伟大思想。掌握一个领域的知识也是如此,再次拿武侠小说里的场景来做类比,通过过速成的方式掌握的知识就好比我们只学会了招式,而没有掌握内功心法,很难发挥出这门功夫的真正威力出来。拉格威尔在其著作《异类》中提出了“10000小时定律”就是这个道理——“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续不断的努力。1万小时的锤炼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世界级大师的必要条件。”
学海无涯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 。”拥有求知欲是好事,但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即使是通过“速成”的方式,终我们一生也无法涉及到所有的知识领域。我记吴军有一本书叫做《数学之美》,我们都是从小学习数学长大的,可又有几个人能领略到“数学之美”?我想大多数人应该跟我一样,从小到大能够感受到的只是“数学”所带来的痛苦吧。大多数领域,只有当我们深入其中才能领略到其中的美。我想如果是为了追求知识的广度而放弃了某一门知识的深度并不是明智的选择。当然,我并不否定对不同领域的探索,只是不要陷入“盲目追求”的漩涡之中。就像上文所说,各种“知识付费”服务归根结底只是用来盈利的互联网产品,面对互联网产品,我们往往需要能够让自己按下那个停止键。
在我看来“知识付费”类的产品,更适合作为我们的辅助工具,让我们在自己所专注的领域里,看看别人有着怎样的理解。这个时代很快,只是学习这件事,往往是“欲速则不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