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很久没有看东野圭吾的作品,第一步入坑是白夜行,已经是三年前的事情了,当时刚刚开始接触这类型的书,感觉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接着看了嫌疑人等一系列比较感兴趣的,随后有点乏了,有一些就没有再看。其中印象比较深的,白夜行、假面山庄。期间接触了莎婆的东方快车,眼前一亮,本书也提到了东方快车谋杀案,在我看简介的时候,就想到了这本书,东野圭吾当然不会轻易的让读者猜透心思。类似东方快车谋杀案的这个案件只是他像让读者看到的故事的第一层。
不到最后你永远猜不透结局
就像封面中东野圭吾说的,弥补嫌疑人的遗憾结局,巡游在最后也是想让感性战胜理智。为了防止剧透,在写读后感的时候尽可能的不涉及情节。像刚刚说的,开始部的局类似东方快车谋杀案,让人以为是为了惩奸除恶,多人共同犯罪,随着故事的展开,慢慢了解故事后,读者便会更加坚信这就是结局,一边在失望一边在期望。我想说的是,就算巡游故事大纲与莎婆的类似,在阅读的过程中也会有不一样的体验,当然,东野圭吾的结局反转总会给人惊喜,更不用说这本寄予厚望的作品。
本书在读到最后,但是第一次反转没有到来的时候,老感觉心里缺点什么,有些人的动机不太强烈,若是作为凶手来看的话。的确,第一次反转出现,这时候,有些读者应该感觉,嗯,差不多了,这就是结局了,还可以,有反转的感觉,让人第一次为受害者感到可惜。但是,故事并没有结束,再一次,让人猝不及防,但是又感觉一切顺理成章。
反转多次,都是作者想让读者看到的样子
第一次看到作品的名字以及简介,自己内心会大体想象一下,整本书可能的走向,可能会着重的思考一下为何沉默。在读的过程中,我个人认为,第一层的沉默是,众人为了报仇默默的付出,再深的沉默是因为害怕,再进一步说是利己,首先想到个人的利益,最后铸成大错的沉默则是,因为贪欲,后面都是利己,但是又有些许的不同。
本来不必大动干戈,但是一点一点错误的累积,最后一发不可收拾。至于谈到的温暖,我想可能是在受伤的时候,大家彼此互相取暖,愿意舍己为人。毕竟有些事,做了是责任,没做是权力。
总体来说,还是值得一看的作品,开头很是吸引人。也是很久没有碰到想让我写一下读后感的作品了,之前在看完金智英的时候想写来,虽然其中能够看到一点影子,但是并没有很具象,也许是经历还没有达到。对于沉默的巡游这类作品来说,更能给人抒发的欲望。突然想到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对于巡游中的某人来说,有一定的道理,因为沉默,一步步走错,最后打破沉默,获得了解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