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应该都有过登山的经验吧,尤其是攀登一些有挑战性的山峰,考验的不仅仅是体力,更是毅力。收获的不仅仅是到达山顶“一览众山小”心境,更有其过程中咬牙坚持所遇见的风景。这种经历,不仅仅是记忆里的美好时光,更是养成坚毅气质的一部分。学习如登山一样,有挑战才有“攀登”的激情,最终收获那一刻才更有意义。因此,无论什么时候,我们都不能失去尝试新挑战的激情和动力,因为有时候正是因为这次尝试,会给我们开阔一片新的天地,让我们发现未及世界的美好。
今年暑假,在县教研室侯建华主任大力倡议下,县优秀教师读书会核心成员接续上学期的五门导读课程“一点心理”课程、“班主任管理”课程、“推进整本书阅读”课程、“教育写作”课程、“主题阅读”课程,又选择了新的书目, 进行课程导读。在大家的鼓励和建议下,我选择了《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作为“一点心理”课程的共读书目,并做课程导师。选择这本书,是因为在新网师曾经做过这门课的课程组长,每次授课结束之后都会整理授课实录。此外,经常批阅一些学员的作业,对文本理解更深入。并有更多的机会和这本书的作者,即这这门课程的新网师讲师——陶新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机会。真心感觉这本书对我们教师有很大的意义,尤其是催化积极教学行为,减少消极情绪有很大的帮助。因此,在决定承担这门课程的导读者之前,我和陶新华老师做了沟通,他非常支持,并且给予了很多鼓励,告诉我大胆做,有任何问题都可以找他帮忙。有了陶老师的这番话,心中顿时有了更多的底气。并且开始谋划如何让这门课程做实,并让更多的人参与这门课程。
首先,在暑期举行的县优秀教师读书会五周年庆典活动上,我们制作了海报,发放了招募令,吸引全县更多的老师参与到课程学习中。然后,再次深度研读这本书,以至于这本书成了我最亲密的伙伴,经常和我一起上下班,利用零碎时间,学习、内化。在国庆长假期间,我集中时间写讲义。因为我是一线老师,就更加了解一线老师们的需求,所以在选择案例的时候,经过反复斟酌,案例都很有代表性,会给老师们一种感觉:他们也经常会出现类似的教学问题,但是我给出的方法会点燃他们内心教育的热情,用积极的行为态度化解所遇见的棘手问题,让他们内心的积极情感豁亮起来。
讲义写好之后,我第一时间发给了陶新华老师,让他审阅,恐怕自己对课程的理解有偏差。陶老师还是一如既往的鼓励和支持,尤其是看到陶老师“你太棒了!”的称赞,内心充沛了无限的力量,只等开课了!
作为县优秀教师读书会办公室负责人,我期望这个学期的课程更有仪式感,让更多的人参与其中,然后和侯建华主任沟通讲了自己的想法,她很支持,并给了一些翔实的建议。接着,按照新网师上课的模式,我和搭档陈晓爽老师一起,商议如何落实。让每门课程都彰显魅力,最后,陈晓爽老师为每个导师课程设计出“高端大气”的上课海报,并确定课程学习要求。
正式开课的时候,我需要在两个QQ群同时授课,一个QQ群500人,另一个群199人。想到目前在新网师学习的《静悄悄的革命》这门课程对课堂的改革建议,以及讲师郝晓东老师平时对我们的示范引领,我也有决心能够学以致用,利用所学的理论知识落实到自己的课堂之上,包括这种QQ授课。因此,这次授课本意是建立在“以学为中心”的课堂之上,与每个学员对应。但是事实上,却还是体现了“教师教的”主体神话,出现这种现象有三个原因,第一个是我的问题——授课中“真问题”太少,问题高度不够,不能引起倾听者的思辨——倾听者大多是一味的接受。主要是因为群里只有少数老师买了这本书,也不清楚他们的预习效果怎么样,又是第一节课,前面没有任何基础,我害怕如果问题太多,太高,是不是学员没有兴趣继续听?其实这是典型“不相信学生”的表现。幸亏写讲义的时候,有“倾听学员”的“被动的能动性”因素,否则真的成为自顾言说了。第二个原因是学员的问题,因为没有足够的预习,他们提不出来什么样的问题,对我提出的问题也只能做浅层次的回答,更不要说同伴之间相互倾听了。第三个原因是环境的问题,要求两个QQ群同时直播,我需要电脑、手机同时操作,按照课前的准备,用电脑发到QQ一群,然后用手机转发到二群,两个群信息都要看,难免会分心,很难聚焦。好比一个教师深处两个教室,分身乏术,难以呈现最好的状态。
但是昨天晚上的课程还是比较成功的,通过大家的反馈信息,可以看出每个老师想要成长的欲望。相信,陶新华老师这本《教育中的积极心理学》,这几天也将成为滑县教师的热搜书目。更可喜的是,今天我接到了两个学校读书会负责人的电话,他们准备在自己的学校共读这本书。什么是幸福感和价值感?大抵就是这样的吧!通过自己的分享,引领更多的老师读书学习,体验教师职业性福感,与学生过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
做一个登山型学习者,少走别人铺好的路,多去开创有挑战的路径,让生命多一些精彩,过好当下的每一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