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酷说《老子》(13)▏我们都曾是国王,为什么活成了乞丐?

    题引:


还是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小民。

逛集市路过一家金店时,二话不说。

拿起金子转身就走,旁若无人。

被抓住后,捕快质问道:

“大庭广众之下,你为什么偷金子?”

小偷委屈地回答说:



《第十三章》: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

(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

㊣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

(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以上就是通行的原文与译文。


【第一段】

㊣宠辱若惊。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

㊣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

1、

先讲一个典故:

唐代有一位宰相叫卢承庆(595—670),清廉自持。

他当民部侍郎的时候,表现突出,唐太宗叹赏不已。

于是让他兼任兵部侍郎,以及五品选事(选拔官员)。

卢承庆却不领情,辞谢道:“选事是尚书的职责,臣不能越权。”

唐太宗急了,说道:“朕信卿,卿何不自信?”

于是强行让他当了五品选事,所以,就有了后来的故事。

有一天,一个主管漕运的官员因遭遇大风损失了米粮。

卢承庆批曰:“监运损粮,考中下。”

这个官员没有辩解,无言而退。

卢承庆见他雅量非凡,改批道:

“非力所及,考中中。”

此人脸上既没有喜容,也毫无愧色。

卢承庆叹赏不已,于是最后改批道:

“宠辱不惊,考中上。”

——《旧唐书·卢承庆传》

这位官员虽然没有在历史上留下名字,但是却为我们贡献了一个成语。

自他以后,“宠辱不惊”这个成语开始流传开来,现在已是家喻户晓。

2、

那么,他为什么能做到宠辱不惊?而我们为什么又总是宠辱若惊

老子说“宠为下”,其实是错误的。

因为于情于理,这都是一个驴唇不对马嘴的病句。

河上公的版本是:

辱为下。

王弼的版本是:

宠为下。

所以,这一句我们应该尊崇唐代景福《道德经碑》的版本。

原文应该是:

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上,辱为下。

也就是说,宠辱若惊就是上下若惊、贵贱若惊的意思。

别人宠你,你就尊贵;

别人辱你,你就卑贱。

你的贵和贱,掌握在别人的手里。

所以你才会得宠而惊,失宠而惊。

3、

但是,我们的贵贱本应该是以自己的本心为基准。

为什么会掌握在别人的手里呢?

因为他们的手里有三个人质。

而且这三个人质的性命对于我们来说,至关重要。

他们的名字分别叫:

名、利、权。

我们为什么无法离开这三个人质呢?

其实是为了五个字:

衣、食、住、行、色。

所以说到底,我们只是为了自己的身体打工而已。

这五个字就像是如来佛的五指山,将我们心中的孙悟空压得永世不得翻身。

那么,卢承庆考评的那个官员为什么能从五指山下逃出来呢?

这个原因,我们要从庄子讲起。

4、

有一天,庄子正在濮水边钓鱼。

楚威王得知后,赶紧派了两个使者专程前去迎请。

使者说:“庄周先生,我们楚王像把楚国托付给您治理。”

庄子的态度是:持竿不顾,置若罔闻。

过了一会,使者还没有走。

庄子就问:“听说楚国有一只死了三千年的神龟,被你们楚王供奉于庙堂之上,是吗?”

两位使者点头,庄子又问:

那么这只神龟,是愿意死后而被供奉,还是宁愿活着,哪怕在泥池里打滚呢?

两位使者回答说:“当然是宁愿活在泥池里。”

庄子说:“你们走吧!我宁愿在泥池里悠然生活。”

其实,别说是国相,就算楚威王把王位让出来,庄子也不屑一顾。

因为乌龟生活在泥池里,是它的本性。

当有一天乌龟被供奉在庙堂之上,说明了什么?

说明它已经被欲望驱使而偏离了本性,迷失了自我。

所以,庄子的回答无非是在告诉我们:

受欲望驱使的人,本质上都是奴隶。

庄子的人生无非是在追求两个字:

自由。

5、

因此,庄子所面临的表面上是选择尊贵还是低贱的问题,

实际上是选择听从内心的呼唤还是欲望的呐喊的问题。

也就是说,是选择自由还是被奴役的问题。

很明显,庄子选择了前者。

当然,做出这样选择的人,并非只有庄子一人。

6、

在遥远的欧洲,荷兰诞生了一位世界级的哲学家叫斯宾诺莎(1632~1677),

他是学术界公认的思想上最接近老子,气质上最像庄子的西方哲学家。

1673年,斯宾诺莎正在家里打磨镜片,突然收到了一封信。

是普鲁士帕拉庭选帝侯(类似于中国的诸侯)派人送来的,

信里面谦恭而诚挚地邀请斯宾诺莎海德堡大学任教。

斯宾诺莎回绝了,他的回信很长,也写了好几条理由。

直到末尾才说出了真相:

尊贵的阁下,我不是没有向往幸运的希望。

但是由于一种对宁静生活的爱欲......我不得不谢绝这一公共教职。

——《斯宾诺莎书信集·第48封》

7、

我们不难发现,斯宾诺莎拒绝的理由就好像事先跟庄子商量过一样,完全是一个人的口吻。

斯宾诺莎同样认为:

遵从自己情感和意见生活的人,都是奴仆。

听从理性引导而生活的人,才是自由人。

所谓的情感和意见,就是自己的欲望

所谓的理性,就等于是上帝的准则

庄子之所以拒绝当相国,是因为他要做逍遥者。

斯宾诺莎之所以拒绝当教授,是因为他要做自由人。

所以他们俩拒绝的原因是一样的,那就是:

拒绝做奴隶。

因为在庄子的和斯宾诺莎哲学世界里:

一个人即使官位再大,地位再高,金钱再多。

如果他不自由,哪怕他拥有了全世界,依然是欲望的奴隶。

一个人就算卑微如蝼蚁、只要他听从理性的引导。

哪怕他一箪食一瓢饮一贫如洗,依然是精神上的国王。

8、

其实正如帕斯卡尔所说:

人,是被废黜的国王。

我们人类终其一生,都不过是在为了重新登上王位而奋斗。

只是:

有的人忘记了自己曾经是国王;

有的人在追求名利权的过程中迷失;

只有少数的人能够找到并做回自己。

迷失自己的人,永远都会宠辱若惊

找回自己的人,才能宠辱不惊。

因为狮子从来不会因为兔子是怎么想的而寝食难安。

9、

如此说来,每个人都以国王自居,岂不是天下大乱了吗?

我可以肯定的告诉你:不会。

不仅不会,而且会天下太平。

为什么呢?

当你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国王的时候,还会去嫉妒憎恨吗?

当你把自己当做是一个国王的时候,还会去打架斗殴吗?

当你把自己当做一个国王的时候,还会去偷盗抢劫吗?

罗素曾经说过一句名言:

孔雀是世界上最温顺的鸟,因为每一只孔雀都认为自己是最美的。——《幸福之路·嫉妒》

释迦牟尼也曾经自信的宣称:

“我所得智慧,微妙最第一。”——《法华经·方便品第二》

10、

我们不难发现,那些泼皮流氓犯罪分子,他们内心中对自己的评价并不高。

不仅如此,据《2009年青少年网瘾调查报告》指出:

自我评价学习成绩越不好的在校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越高。

我们来看一下调查数据:

认为自己“成绩较差”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达到 28.7%;

认为自己“成绩一般”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为 14.5%;

而自我评价“成绩较好”的学生中,网瘾青少年的比例均在11%左右。

这说明什么?

说明一个人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就会去做什么样的事。

以符合自己内心的预期,配套自己内心的认知。

就好像一台电脑组装什么样的系统,就会运行什么样的程序,才不至于死机。

11、

这个现象,我觉得用心理学上的“自我设限”可以来解释:

科学家们做过这样一个实验:

把一个跳蚤放在桌子上,一拍桌子,跳蚤迅即跳起。

跳起高度均在其身高的一百倍以上,以身体比例来说,堪称世界上跳得最高的动物!

然后在跳蚤的上面罩一个玻璃罩,跳蚤跳起时由于受到了玻璃罩的限制。

连续多次后就会改变跳跃的高度以适应环境,于是每次跳跃总保持在罩顶以下高度。

接下来逐渐降低玻璃罩的高度,跳蚤都在碰壁后被动改变自己的高度。

最后,当玻璃罩接近桌面时,跳蚤已经无法再跳了。

科学家于是把玻璃罩打开,再拍桌子。

跳蚤仍然不会跳,变成了名副其实的“爬蚤”

这一只实验室里跳蚤的命运,难道不是生活在地球上人类的命运吗?

跳蚤由跳跃王者变成爬蚤的过程,难道不是人类由国王变成奴隶的过程吗?

那一个限制了跳蚤玻璃罩,难道不是束缚了人类本性的欲望之罩吗?

其实我们每个人,都终其一生都生活在欲望这个无形的玻璃罩里。

从而限制了自己的本能,束缚自己本性。

久而久之,我们已经忘记了自己曾经能跳跃的高度,也忘记了自己本来拥有国王的尊严。

12、

所以,归根结底。

不管是中国的商纣王、隋炀帝也好;

还是欧洲的尼禄、卡力古拉也罢。

他们这些人,虽然身为国王。

但在精神上恐怕只是一个囊空如洗的乞丐而已。

也就是说,那些生活在监狱里的罪犯。

并不是从他们被抓进去的那一天,才开始失去自由的。

而是在监狱之外,他们就已经把自己的心囚禁在欲望的玻璃罩里了。

这就是为什么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却无法跳出五指山的根本原因。

因为在《西游记》一书中,

五指山本质上就是五欲山,代表欲望之山。

(《华严经随疏演义钞》卷二十七:财欲、色欲、饮食欲、名欲、睡眠欲(怠惰)为五欲。)

孙悟空上天入地,无所不能,唯独跳不出欲望的手掌心。

这不是偶然,这是必然。

这也正是我们人类生活的真实写照。

13、

庄子放下了名利权,斯宾诺莎放下了名利权,被卢承庆考评的那个官员同样放下了名利权。

所以他们三人才能从欲望的“五行山”下逃出来。

因为当“名利权”这三个人质对你不重要的时候,欲望是无法绑架他们对你构成威胁的。

可是,名利权对于我们凡夫俗子来说,太重要了。

为了他们三个人,我们做出了跟浮士德一样的选择。

跟魔鬼签订契约,将灵魂作为筹码抵押。

没有了灵魂的我们,失去了重量。

从此被压在了“财色食名睡”的五指山下,直到忘记了自己的本能,患得患失。

面对“宠”的时候,仿佛富贵加身,做梦都会笑醒。

面对“辱”的时候,仿佛大患临门,做梦都会吓醒。

只要我们还生活在欲望的手掌心里,我们就永远不可能做到宠辱不惊。

除非有一天,我们不必再为自己的身体服务。

也就是说,无身。

那么,无身是一种什么样的状态呢?


【第二段】

㊣贵大患若身。

㊣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1、

让我们先从一个掩耳盗铃的故事说起:

春秋时期,贵族范氏被灭,有个小民趁机去范家的府邸偷一口钟。

但是,这口钟太大了,他无法背动;

于是他决定用槌子把钟砸碎再拿走。

但是,钟的响声太大了,他怕人听到。

于是他捂住自己的耳朵,继续锤打钟。

——《吕氏春秋·不苟论第四》

这个故事的结局,自古以来都没有交代。

不过我们不难想象,这个小偷最后一定是被人发现,押送官府了。

千百年来,没有一个人不嘲笑小偷的愚蠢。

其实,还有比他更愚蠢的人。

2、

还是春秋时期,齐国有一个小民。

逛集市路过一家金店,二话不说。

拿起金子转身就走,旁若无人。

被抓获后,捕快质问道:

“大庭广众之下,你为什么偷金子?”

小偷委屈地回答说:

“取金之时,不见人,只见金。”

——《列子·说符》

看完这个小偷的回答,我恍然大悟。

其实这两则寓言并不可笑,可笑的是我们一直把寓言仅仅当做笑话来看待。

于是我开始思考:

当一个人被欲望蒙蔽了双眼的时候,真的可以看到金子以外的东西吗?

当一个人被欲望堵住了双耳的时候,真的可以听到铃铛的响声吗?

3、

我们都听过“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故事:

一只蝉正在树荫下鸣唱求偶;

一只螳螂躲在蝉的身后准备捕捉;

一只黄雀又躲在螳螂的身后准备啄食;

庄子又躲在远处用弹弓瞄准了黄雀。

——《庄子·外篇·山木》

其实,这个故事的本质是这样的:

为了求偶而忘其身;

螳螂为了捕蝉而忘其身;

黄雀为了吃螳螂而忘其身;

庄子又为了抓黄雀而忘其身。

所以庄子感叹道:

人和动物一样,都是以利相召,见利忘身。

于是庄子扔掉了弹弓,跑出山林。

回家以后,整整三个月闭门不出。

那么,庄子发现躲在他自己背后的东西究竟是什么呢?

4、

当我有一天跟朋友探讨这些故事的时候,无意中被我八岁的外甥听到了。

他不耐烦地说:

小偷螳螂要是会隐身术就好了呀,永远不会被抓到。

我们听了都捧腹大笑,笑过之后。

我的脑海里不禁浮出了老子的一句话:

及吾无身,吾有何患?

何尝不是呢?

如果一个人可以隐身,那么无论是小偷的难题还是庄子的忧虑,根本就不会发生。

隐身,不就是老子所说的无身吗?

5、

后来,我发现有隐身想法的人不止是我外甥一个。

还有古希腊的一代大哲:柏拉图。

柏拉图曾经杜撰了这么一个故事:

古时候,有一个叫古格斯的牧羊人。

有一天暴风雨之后,他无意中从古墓里偷取了一枚戒指。

按照国家规定,牧羊人每个月都有一次例会,向国王报告羊群的情况。

他就戴着戒指去了,不料他在会议上碰巧把戒指在手指上转了一圈。

别人便看不见他了,原来他隐身了。

有了这个技能以后,他便想方设法谋到一个职位,当上了国王的使臣。

到了国王身边,他又勾引了王后。

然后跟王后合谋杀了国王,夺取了王位。

————《理想国·第二篇》

这个戒指,就是传说中的“古格斯之戒”

当代闻名世界的魔幻电影《指环王》里面的魔戒,就是偷用了柏拉图的创意改编而成。

6、

那么至少现在看来,隐身的确可以免患。

我想许多人都认为老子这一段意思是这样的: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无魔戒。

及吾有魔戒,吾有何患?

只要魔戒在手:

偷盗无需坐牢;

强奸不必服刑;

杀人更不用偿命。

随心所欲,岂不是解决了人生的所有问题了吗?

7、

也就是说,古格斯当上国王之后,他真的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并不见得,先别说那些他得罪的王公贵族们会不会报复。

只要他终于有一天,忍不住显露能使他隐身的魔戒。

就足以激起千万人的争夺,导致天下大乱。

由此看来,古格斯当上国王,恰恰可能只是祸患的开始而已。

可见,老子所说的“无身”并不是隐身。

因为隐身,并不能消除人的欲望。

相反,隐身反而会让欲望之火燃烧的更旺。

就好比有一些出家人,虽然不吃荤腥。

但是他们的饮食中都是素鸡、素鸭、素火腿。

以至于口中无荤,心中有荤。

所以,用“隐身”来消除祸患,就好比是抱薪救火。

8、

无身,其实是指完全摆脱了被身体奴役的状态。

也就是说,完全摆脱了欲望的控制。

达到了“为腹不为目”的境界。

所以苏格拉底说:

真正的哲学家是半死的人,是一只脚踏进棺材里的人。

哲学家的任务就是使灵魂摆脱身体的束缚,只有摆脱身体的灵魂才是纯粹的。

海德格尔所谓的“虽生犹死,向死而生。”

可以说是对“无身”状态最好的解释。

9、

因为唯有如此,你才能做到:

誉而不喜,毁而不怒。

荣而不喜,辱而不怒。

生而不喜,死而不怒。

所以《菩萨璎珞经》云:

“毁誉不动,是如来行。”

同理,荣辱不动,生死不动更加是如来的品行。

当一个人没有毁誉、荣辱、生死观念的时候,还会有什么祸患吗?


【第三段】

㊣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贵以身为天下,若可以托天下。

1、

首先,什么是爱身贵身

眼观五色、耳听五声,口食五味等等这些行为是爱身贵身吗?

显然不是,庄子早就说过,

声色犬马会让人失性乱真,都属于典型的害生。

2、

其次,如果一个人完全不爱身不贵身,会是什么样呢?

犯罪心理学指出:

对自己残忍的人,对其他人只会更残忍。

比如春秋时期,齐桓公手下就有三个这样的标本人物:

竖刁,为了讨好齐桓公,自行阉割。

易牙,为了讨好齐桓公,杀子烹肉。

开方,为了讨好齐桓公,父死不回。

后来的历史也证明,正是这三个人伙同皇子们发动叛乱。

逼得堂堂的一代春秋霸主,最后活活饿死在了皇宫的病床上。

3、

可见,一味追求欲望的人很可怕。

但是为了追求欲望而漠视身体、不择手段的人,更加可怕。

如果像竖刁、易牙、开方这类型的人当上国王以后,会做出什么事情呢?

让我们来看一个故事:

五胡十六国期间,前秦有一位皇子叫符生(335-357)。

他天生一只眼睛,生性顽劣残暴。

他的祖父符洪十分讨厌他,有一天就说:

“我听说瞎子只有一只眼睛流眼泪,是真的吗?”

符生听了,当下拔出佩刀刺进自己的瞎眼,血流如注。

反问道:“这只瞎眼不是也会流泪吗?”

符洪恼羞成怒,抽了符生一鞭子。

符生却笑着说:“我喜欢挨刀棍,不喜欢挨鞭子。”

符洪气的当场仰面摔倒,后来跟符生的父亲苻健说:

“此儿狂妄残忍,应该及早除掉,否则破家亡国!”

但是由于种种原因,这件事最后不了了之。

——《晋书·载记第十二》

果然,后来符生当了皇帝,成为了令历史学家们闻风丧胆的变态杀人狂。

虽然他只活了二十二岁,但是即使从他出生开始算起,平均一天也有一个人死于他的虐杀。

4、

那么,什么样的人才能够治理天下呢?

《庄子·让王》篇,记载了这么一件事:

把天下让给子州支父,子州支父推辞说:

“让我做天子,倒也可以。

但我最近正好患上了“幽忧之病”,正在治疗。

哪有时间治理天下呢?”

至于什么是“幽忧之病”,古往今来莫衷一是。

我觉得所谓的“幽忧之病”,其实就是一种深沉的忧虑病,说白了就是心病

他或许就像释迦牟尼一样,正在闭关隐居思考“生老病死”的人生大问题。

天下对于他来说,无疑是一种累赘。

身病未除,再把天下这个大患接过手,岂不是病上加病吗?

所以庄子评价道:

夫天下至重也,而不以害其生,又况他物乎?

唯无以天下为者,可以托天下也。

什么是“无以天下为”呢?

就是指一个人治理天下并不是为了得到什么,而是行有余力,顺手而治。

这样的人,才可以将天下托付给他。

5、

老子所谓的“爱以身为天下,贵以身为天下”

就是指爱身体甚于爱天下。

同理,爱灵魂也甚于爱身体。

也就是说,人生的首要问题在于爱的顺序。

要懂得给生命中一切事物的轻重缓急排序。

6、

我们都知道儒家有一个修行的顺序,就是:

诚心、正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这个顺序是由内而外,由小到大的。

是层层递进,一步步扩展而来的。

如果一个人:

心不诚,就说明他动机有问题。

意不正,就说明他观念有问题;

身不修,就说明他人品有问题;

家不齐,就说明他人际关系有问题。

那么让这样的人直接去治国平天下,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吗?

也就是说,

一个无法征服自己的人,是不足以治理天下的。

所以柏拉图在理想国中呼唤哲人王,老子在道德经里标榜圣人。

7、

耶稣也曾经说:

一个人即使赚得了全世界,却赔上了自己的灵魂,又有什么益处呢?

——(《马可福音·第八章》)

其实,耶稣还是蛮客气的。

因为这样的人不只无益,而且有害。

拥有全世界却没有灵魂的人,不就是世界上那些暴君们吗?

终有一天,这些暴君们会醒悟:

身体永远比江山更重要。

就像莎士比亚的剧本《查理三世》所写的,国王最后逃跑无力。

只好绝望的高喊道:“一匹马!一匹马!我愿意以江山换一匹马!”

可是,大多数君主还是跟查理三世一样。

醒悟的太晚,最终都死在了自己设置的人生战场上。



第十三章【完】


90后酷说老子(12)▏吸毒者戒不了海洛因,而我们戒不了欲望。

90后酷说《老子》(11)▏幸福的真谛在于:留一只眼睛看自己。

90后酷说《老子》(10)▏催眠实验告诉你,每个人身体里的潜能有多大。

90后酷说《老子》(9)连老子都想不通的人类心理,一直主宰着人类社会?

90后酷说《老子》(8)▏千万不要试探人性,每个人都有恶的基因!

90后酷说《老子》(7)▏为什么“吃肉”“杀人”也能成佛?

90后酷说《老子》(6)▏老子最先提出“性本能”才是人类最根本的内驱力?

90后酷说《老子》(5)▏是陈毅为政不仁,还是金庸书生误国?

90后酷说《老子》(4)▏道:其实就是教我们如何给自己的人生减肥。

90后酷说《老子》(3) ▏成功的上限,取决于你对人性理解的下限。

90后酷说《老子》(2) ▏同样是做好事:孔子为什么骂子贡而赞子路?

90后酷说《老子》(1)▏道:老子与霍金,哲学与物理为什么殊途同归?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 序言:七十年代末,一起剥皮案震惊了整个滨河市,随后出现的几起案子,更是在滨河造成了极大的恐慌,老刑警刘岩,带你破解...
    沈念sama阅读 194,088评论 5 459
  • 序言:滨河连续发生了三起死亡事件,死亡现场离奇诡异,居然都是意外死亡,警方通过查阅死者的电脑和手机,发现死者居然都...
    沈念sama阅读 81,715评论 2 371
  • 文/潘晓璐 我一进店门,熙熙楼的掌柜王于贵愁眉苦脸地迎上来,“玉大人,你说我怎么就摊上这事。” “怎么了?”我有些...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141,361评论 0 319
  • 文/不坏的土叔 我叫张陵,是天一观的道长。 经常有香客问我,道长,这世上最难降的妖魔是什么? 我笑而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52,099评论 1 263
  • 正文 为了忘掉前任,我火速办了婚礼,结果婚礼上,老公的妹妹穿的比我还像新娘。我一直安慰自己,他们只是感情好,可当我...
    茶点故事阅读 60,987评论 4 355
  • 文/花漫 我一把揭开白布。 她就那样静静地躺着,像睡着了一般。 火红的嫁衣衬着肌肤如雪。 梳的纹丝不乱的头发上,一...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46,063评论 1 272
  • 那天,我揣着相机与录音,去河边找鬼。 笑死,一个胖子当着我的面吹牛,可吹牛的内容都是我干的。 我是一名探鬼主播,决...
    沈念sama阅读 36,486评论 3 381
  • 文/苍兰香墨 我猛地睁开眼,长吁一口气:“原来是场噩梦啊……” “哼!你这毒妇竟也来了?” 一声冷哼从身侧响起,我...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5,175评论 0 253
  • 序言:老挝万荣一对情侣失踪,失踪者是张志新(化名)和其女友刘颖,没想到半个月后,有当地人在树林里发现了一具尸体,经...
    沈念sama阅读 39,440评论 1 290
  • 正文 独居荒郊野岭守林人离奇死亡,尸身上长有42处带血的脓包…… 初始之章·张勋 以下内容为张勋视角 年9月15日...
    茶点故事阅读 34,518评论 2 309
  • 正文 我和宋清朗相恋三年,在试婚纱的时候发现自己被绿了。 大学时的朋友给我发了我未婚夫和他白月光在一起吃饭的照片。...
    茶点故事阅读 36,305评论 1 326
  • 序言:一个原本活蹦乱跳的男人离奇死亡,死状恐怖,灵堂内的尸体忽然破棺而出,到底是诈尸还是另有隐情,我是刑警宁泽,带...
    沈念sama阅读 32,190评论 3 312
  • 正文 年R本政府宣布,位于F岛的核电站,受9级特大地震影响,放射性物质发生泄漏。R本人自食恶果不足惜,却给世界环境...
    茶点故事阅读 37,550评论 3 298
  • 文/蒙蒙 一、第九天 我趴在偏房一处隐蔽的房顶上张望。 院中可真热闹,春花似锦、人声如沸。这庄子的主人今日做“春日...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28,880评论 0 17
  • 文/苍兰香墨 我抬头看了看天上的太阳。三九已至,却和暖如春,着一层夹袄步出监牢的瞬间,已是汗流浃背。 一阵脚步声响...
    开封第一讲书人阅读 30,152评论 1 250
  • 我被黑心中介骗来泰国打工, 没想到刚下飞机就差点儿被人妖公主榨干…… 1. 我叫王不留,地道东北人。 一个月前我还...
    沈念sama阅读 41,451评论 2 341
  • 正文 我出身青楼,却偏偏与公主长得像,于是被迫代替她去往敌国和亲。 传闻我的和亲对象是个残疾皇子,可洞房花烛夜当晚...
    茶点故事阅读 40,637评论 2 3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