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很多家庭都经历过,父母与祖父母带孩子的矛盾。而且孩子很容易就喜欢上了祖父母。
我家姥姥来美国带孩子的时候,基本上我这个妈就是个摆设,孩子心里清楚地知道,谁更“爱”他。天天唱“世上只有姥姥好”。祖父母为什么那么会“爱”?
临床心理学博士Leon F. Seltzer,在《4 Key Reasons Grandmas Act Differently With Their Grandkids》里专门讲为什么祖父母在对待孙子孙女的时候跟父母对子女的管教不一致,而且跟当初祖父母教育自己的孩子(父母)也不一致。
可能有的人会想,这个问题,不就中国有吗?怎么老美也研究这个?我以后会写一篇文章,专门讲祖父母对孙子孙女的意义。那是一个关乎人类进化的话题。
言归正传,四个原因分别是:
(1)越老越柔和(The Older, the Mellower.)很多事情老了就不在乎了,以前看不惯的,老了也无所谓了。 所以对孩子表现不好就很纵容、溺爱。
我举个例子,我家姥姥经常来一句“他还小,知道什么”就接受了小孩犯下的所有错误。
(2)带孩子绝对是苦差事(The Indisputable Drudgeries of Parenting)管教孩子那是得罪人的事情,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才不去得罪人,让孩子遭罪,又哭又闹。
我举个例子,我家的奶奶,图省事儿,经常跟着孩子看电视,看ipad。可以说,有求必应。
(3)祖父母很努力地争取跟孩子的亲密关系,可也只能争来第二。(Grandmothers try harder (after all, they’re only number two))所以为了讨好孩子们,老人会做很多“犯规”“跨界”的事情,也就是父母定的规矩,老人不遵守。
我举个例子:你有没有听过熊孩子回家对父母抱怨,“奶奶都说可以了,凭什么你就不可以。”“你不给我买,我找奶奶。”
(4)争取一个重新做父母的机会(The Chance for a Do-Over), 很多老人当看见孙子孙女的时候,都会反省当初自己的孩子小时候什么样子?自己曾经是怎么带孩子的?有的还会去反省,当初做错了什么,不想让这种错误重新犯在孩子身上。所以他们更有耐心,更全心全意,在某种程度上,更有智慧。
我举个例子,你有没有听自己家老人说,“这点跟你小时候一样”;听老人传授过经验?比如说吃鸡蛋聪明,再比如得穿袜子,不能让孩子冻着脚......
2
这四条,几乎涵盖和解释了所有祖父母的“心理和外在表现”。对他们的爱子心切,我们应该理解和认可,那有矛盾怎么办?看不上怎么办?
有这样一个故事:
美国有一个喜剧栏目每周六晚上播出,栏目的名字就叫“周六的夜晚”。这个栏目可以说人气经久不衰。他们的团队很成功。但是这个团队里有很多矛盾。举个例子,有的人在等其他的人的时候很不耐烦,就直接说我先撤了;在大家搜集点子的时候,一个权威提个建议,一个新来的就敢给否了;甚至有的人根本就不喜欢某个人的观点,或者工作的时候开的一些玩笑......好了,说到这里,你有没有疑问,这样一个团队怎么还有收视率,头儿都是干什么的?
事实有可能让你吃惊。这个团队的头儿从来都没有压制过任何人,他让所有的人都成为自己,让他们说出自己的观点,让他们做自己认为对的事情。所以队员可以互相不满,也可以貌似各自为政,但是都要服务于栏目,以团队繁荣为最高利益。毕竟观众的品味本身就是五花八门,而让他们生存下去的理由就是观众的认可。
说到这里,我不知道有没有人理解我的用意。是的,父母与祖父母形成的就是一个养育的团队,孩子就是那个栏目,而观众就是这个社会。
那么那个团队又赢在了什么地方呢?心理安全感!就是你要做的就是你自己。甚至栏目也是栏目自己。
队员们可以意见分歧,也可以不喜欢对方,但是都要服务于一个目标,让栏目受欢迎,让孩子长大成人,被社会认可。
父母有父母的意见,祖父母有祖父母的处事方式,孩子有孩子的成长需求,这些都可以商量着来,最重要的是,无论发生了什么,我接受你就是你,甩脸子,恶言恶语是没有必要的,也是无益于孩子成长的。
3.
道理讲完了,说说具体怎么做。
(1)一定要有规矩
做为团队,大家可以坐下来根据孩子的成长,经常地制定一些规矩,来约束孩子和彼此的行为。一旦确定,队员必须要遵守。
举个例子,不可在孩子面前教育不一致,不可对彼此进行言语攻击......孩子几点睡几点起,什么事情自己做,公共场合不许大声喧哗,批评教育分什么时候什么事情......要写下来吗?
我觉得保证集体通过,集体表决还是很必要的。
(2)培养孩子的自我效能
温室里的花朵是经历不了风霜雨打的。每个人的路都是自己走的,不论家人设法把路铺得多平坦,在他人生的路上也会有选择,有挫折,没人可以代替。社会是会变的,成功的标准也会变得。
而孩子能被社会认可,不靠的是考上什么名校,拥有什么特长,而是能不能让自己对别人有意义,自己能不能感觉到生活的乐趣。越早训练自我解决问题的能力越好,越早明白做人的道理越好……
比如说,从小就要培养孩子对自己的行为和决定导致的结果负责,让他明白自己对别人的影响力和意义。对于孩子的成长,家人要及时地肯定。并且要互相监督,尽量避免“溺爱”的行为。
(3)分工明确
孩子生下来就属于这个家庭,跟祖父母和父母的接触应该是经常的、互补的、彼此无法取代的。明确每个人的责任,有利于孩子理解什么事情找什么人。从团队角度来讲,这样会很有效率,避免了不必要的矛盾和误解。
举个例子,谁接孩子上学放学,谁领孩子参加活动,周末的时间怎么分配,家务怎么做......
(4)就事论事
团队里总会有矛盾,倚老卖老的事情屡见不鲜,即使沟通可能会困难,也一定要及时沟通,老人能否接受主要看沟通时候的态度和道理,很多老人很有智慧也很明智,即使表面上不做答复,也会考虑子女的意见。毕竟大家的目标是一致的,都希望孩子能快乐健康地成长。
如果长时间看电视就是对孩子的身体不好,那么不管是父母还是祖父母都不可以做;如果晚上太晚了,吃东西对身体不好,那么就不应该吃;如果孩子就是犯错误了,这个错误不是撒牛奶,而是偷东西,那么关于个人品质的错误可以对社会有不良影响的事情,就是不可以原谅的......
这也算风险管理和应对措施吧,可以写进规矩里。只不过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会出现什么状况,有的时候很难预知。
4.
我听说过研究说祖父母帮忙带的孩子,成长发育要落后于同龄人,因为普遍来讲,祖父母过于“安全”,有很多事情不让孩子做。但也有研究说祖父母带大的孩子情商高,更容易适应社会。
其实80、90后的父母做了祖父母之后还是很好学的。比如我爸妈经常在微信上看到好文章就转发给我。也算是与时俱进啦。
只有父母与祖父母共同服务于团队,让孩子自己不断适应社会和自身成长需要,才既能保留了自己的意见,又不放大彼此之间的矛盾。
而在这个过程中,孩子也学会了规矩、修养、责任、决策、孝道、沟通......
每个家庭都有自己的具体情况,本文仅抛砖引玉。
还是那句老话,家和万事兴,而家就是一个团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