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在内陆长大的一二,见过雪,没见过雪山,挖过土,没挖过十多斤重的土砖,玩过沙,没玩过连绵不绝的沙漠,这些,在新疆都能一饱眼福。
刚踏上飞机,还能看到江南水乡的绿、鳞次栉比的高楼。随着飞机越升越高,体验着手可摘云朵、和太阳肩并肩的欣喜,却离家乡越来越远了。终于,下面什么也看不见,只有飞机的尾翼始终如一地和我并行。
眼睛渐渐困倦,带着睡意入眠。
醒来,竟是浅浅的黄铺在地表。整片整片,我想已经进入荒漠地带了吧。第一次见,还能兴奋地扒着窗子望个不停,似乎能从这黄里看出不一样来。
你看,那一片还是浅浅浮沙,这一片就是满屏厚甲。有的中间露出空地来,傲娇的显示它还没有被黄色娘子军包围,有的索性纱布一盖,成片成片的土黄一眼万年。兴许是高度限制了我欣赏黄沙的美,当看到朵朵白云浮起时,我把自己当成了一个仙子,那朵莲蓬可以当我的御驾,那匹飞马可以载我遨游,还有那一双轻柔的手,多像天使在虔诚招唤,还有那个浮想联翩的脸庞,是哪位神家的?
难怪神仙们都住在天上,这厚厚的、白白的、柔柔的的云朵就是最舒适的所在,乘着它们游来游去岂不快哉!
遐想不断的我在厚厚的靠垫上又睡着了。
这一次睡得比较久,醒来已是下午。依然是向窗外一望,差点被惊到。飞了这么久,还在黄土地上打转?不,是沙地。不,连地都算不上,是沙漠。天,新疆的沙漠也太大了吧!
这一路飞来,全是绵绵不绝的黄,几乎看不到人家,多高多低也没有。甚至一个建筑物也没有,只有片片黄沙。我想,这就是所谓的无人区了吧。心里忽然有点可惜,这么大的地盘,竟全被沙漠占领,要是绿洲,哪怕一点点绿草地,也是有益人民的呀。几个小时的穿越,竟全是黄沙万里,真叫人伤心。
绿,成了这一路最奢侈的字眼。
终于,能看到一条细线了。那应该是公路,从飞机上空看细长细长,只有一条。偶尔看到另一条细线和它搭在一起,也能让我开心一会。
终于,能看到风车了。很小很小的一点,但排列有序,只在那一小段有。肉眼并没有发现,拉大手机屏幕时,发现下角竟是一排排齐整的白点。等高度降低了一点点,确认了就是风车。新疆的风力发电听人提起过,如今亲眼见到,只想知道,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荒漠里,人们是怎样克服艰辛做好这个工程的?
呀,飞着飞着竟能看到山脉了。只是这山似乎有点不一样,看起来是光秃秃的。一二从没见过这样的山,什么都不长,就光秃秃的怵在那。高低起伏的山脉很美,只是清一色的灰色,少了些生机。后来看到一点点灰绿色,以为是有了植被的山,事实证明想多了,人家就一秃山,借着天黑,蹭了点亮度。整个行程,只有到吐鲁番那一小块才有一点点植被,应该是大叔们辛苦种上的,还是飞机撒下的树种?
真正令人兴奋的,是这群山有了一抹白,像牛奶一般,铺在顶端。那就是雪山!不是江南见到的那种松雪、很稀疏的、很快会化掉的,这里的雪似乎被定了格,更白、更柔滑,像绸缎一样铺展在山凹里,真是好看。离得近了感觉更像好喝的牛奶,乳白乳白的,很想拿勺子挖一口尝尝。
接近乌鲁木齐时,有了一块一块的齐整的绿田,激动的我用最快的速度抓拍下,并贡献给了首席摄影师写报道。它们像桂林的梯田,但不是弯弯绕绕的,而是整齐的方块格子铺下来,就像一个大床被,分搭两边。还是带花色的,有深绿、有浅黄。这么齐整的田地,真是人工和自然的完美融合。
乌鲁木齐挺大,让我的眼睛不再受荒无人烟的困扰,有了大楼,有了高架,有了人间气。只是沙尘确实重,没有动工的工地,灰蒙蒙一层,连已建好的建筑物,看起来也是灰蒙蒙的。能在沙地上建房屋,已经超出我的想象,道路两旁还种了树,难得能看到一些绿色植被,又怀疑又欣喜。原来,沙漠中也可以有生活。
晚上一路倒腾,下了机场乘大巴,嗯,其实是小巴,坐不下的人只好站着,颠颠簸簸开到了目的地,已是零点。
这一天的劳累和兴奋加在一起,倒也很快入了眠。只是心里还在念叨:新疆,你真的好大。可是,那么多土地是沙漠,好疼!
后来人们告诉我,不到新疆,不知道中国有多大,我是真的知道了,现在告诉了你,希望你没被震惊到:中国的六分之一大是新疆,新疆的四分之一大是沙漠。
后记:从今天开始,一二会向大家介绍新疆这片神奇的土地。未来之前,觉得西藏才是自己的梦,来了之后,发现新疆才是自己的画。它有太多太多让人爱的地方,也有太多太多让人唏嘘之处。无论如何,我依然在这,依然在近距离地观察它、体验它、服务它。原本叫“走进新疆”,之所以用“新疆回忆录”,是相聚终有离别,虽时日尚久,但已添伤感。用回忆的方式提醒自己珍惜在这的每一天,其实人生也是渐行渐回忆,唯有此时、此地,值得用力拥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