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人人都离不开经济,而在大多数人的眼中,经济学都是晦涩难懂的,于是往往对它敬而远之。看都看不懂,还怎么谈学会,还怎么说运用呢?
阅读经济学类的书籍,我们更多的是希望掌握知识,而不是学习思路。但掌握经济学的思维方式,远比单一地学习经济学知识更重要。“知识应该学以致用”这话说的不错。但是掌握一种方法往往能解决更多的问题,正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
这本书就可以告诉我们方法,是一本很实用的书籍。
这是一本用PPT写作的大众经济学图书,这是第一次用视觉化思维和生活化案例解读经济学,它将抽象的信息视觉化,让人一看就懂!每个知识点都用一副清晰的图像呈现,让人眼前一亮。
这本书有三大特点:
第一,语言通俗易懂。经济学专业术语太多,莫说作为一个外行人,就算是学经济的人脑袋有时也会一团乱麻。经济学概念记得再多也没有用,不能理解并运用到生活中也就实现不了它的价值。这本书的语言大都是生活用语,小至学生大至老年人都可以读懂,有点像白居易的“老妪解诗”。
第二,案例接地气。从我们生活中的小事谈起,比如买菜、请客、选择工作、看电影、买衣服,甚至教你怎么用经济学表白等。由生活中的小事引出经济学的大道理,让我们更加亲切的感受到并学会经济学。
第三,模型全图画。一本书经济学读物若全都是文字,读的时间长了自然枯燥无味。但插入一个个图解,那就吸引了读者,也会降低了理解的难度。这本书的插图不是专业化很强的枯燥模型,而是把生活案例与图结合起来的有趣图解,这种模型小白都可以完全读懂。
看完这本书对我最大的启发就是明白了经济学家与会计师的区别,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经济学家。
我们大多数人计算利润就是收入减去成本,而计算的成本往往只是显性成本,即以货币形式支出的成本。但实际上我们应该也要把隐性成本算进去,即不以货币形式支出的成本,比如机会成本、时间、精力等。
所以当我计算成本时,往往会考虑的更多,不单单指只计算金钱的支出,还有看不见的付出。
现在工作的人关心更多的也就是工资问题,但工资有高低,这是为什么呢?这就是因为补偿性工资的差别,即不同工作的付出与风险。竞争激烈、加班多、淘汰率高、专业技能强不可替代的工作,工资自然高;收入稳定、不会轻易淘汰、能力一般的自然工资低。
当然我们知道原因后就要学会解决与避免:如果是教育水平偏低,那就利用业余时间去充电;如果是因为现在工作比较悠闲稳定,那么就自我提问对于自身而言稳定与争取更高收入哪个更重要;如果是别人比自己努力,那么就克服自己懒惰的毛病,勤劳致富。
即将大学毕业的我们更关心就业,那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本书的几个很好的建议:
广而告之,利用熟人寻找工作;
自我挖掘,认清优势,伺机而动;
审时度势,放低姿态,着眼未来。
有就业自然就有失业,那也给大家提一些避免失业的小建议:
选择工作的时候,不但要考虑到薪资待遇问题,也要考虑到所在城市是否合适自己长期工作生活。
对于市场上的职位信息情报更新要及时,不管在职与否都要留意所在行业的职位行情。
要对自己的职业能力有一个客观准确的认识。
在职期间可以多参加职业技能培训,提升事业素养和水平,让自己能够掌握一技之长,有专攻的术业。
这本书让我了解了经济学,也让我感受到了经济学的乐趣,并且掌握了一些经济学的方法。当然如果专业是经济学,只读这本书是不够的,但是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这是一本可以运用到生活中的书,是一本可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