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大暑,今年最热的时候到了。有句老话叫,“小暑不算热,大暑三伏天”,今日便是大暑,很可能也是今年最热的时候。
今年的小暑有些不够热,各地传闻入伏失败,不过这个大暑,一定会非常热,热到让人难忘。
大暑来临的标志有三个:
第1是“腐草为萤”,意思是萤火虫孵化。
第2是“土润溽暑”,意为天气闷热,大地湿润。
第3是“大雨时行”,是说有大的雷雨频繁出现。
大暑节气,是对健康挑战比较大的节气,后面两个标志,和我们的健康息息相关,重点提到了湿和热。
大暑热归热,也有相应的好处,每年这个节气,地面吸收太阳的热量达到一年顶点,阳气最为旺盛,非常适合艾灸,此时养脾,祛除干扰脾脏的湿热,效果立竿见影。
大暑的首要任务是防暑,尤其在户外或者闷热环境忙碌的劳动者们,出现下面这些情况,可能即将中暑,或者已经中暑:
1、先兆中暑症状
对于具有先兆中暑的人来说,一般会出现头痛、头晕、口渴、多汗、四肢无力发酸、注意力不集中、动作不协调等症状。体温正常或略有升高。如及时转移到阴凉通风处,并补充水和盐分,短时间内即可恢复。
2、轻症中暑症状:
轻症中暑的人除了有先兆中暑的症状之外,还会面色潮红、大量出汗、皮肤灼热、体温往往在38度以上等表现。如及时处理,往往可于数小时内恢复。
万一出现中暑情况,有3个穴位可以做到缓解:
① 少冲穴
常按揉此穴有生发心气、清热熄风、醒神开窍的作用。
当发现有中暑先兆时,可用右手大拇指和食指轻轻夹住左手小指指甲两侧的凹陷处,以垂直方式轻轻揉捏此穴位。值得注意的是,此穴是脑部的反射区,要慢慢地揉捏,不要用蛮力,左右手可互相揉捏。
② 曲池穴
曲池起到清泄暑热的作用。
一旦出现中暑三大症——头痛、出汗、口干即可按揉,可以选按揉内关再按揉曲池,即先防守在进攻。左右手交替用大拇指点按曲池穴各50次,以中暑三大症有所缓解为佳。
③ 关冲穴
泻热开窍、清利喉舌、活血通络。
当出现头晕、头痛、口渴、恶心、欲呕等中暑症状时,患者自己或其家人可用大拇指指腹按揉此穴,最好用指甲尖掐、压,要有一定力度,能够感到发麻胀痛,坚持半分钟到1分钟,然后再按压另一只手。
灸友们也要注意灵活艾灸,如果天气太热,适当开启空调,或选择在上午或下午相对凉爽时艾灸,不要勉强,另外开车的家长,一定不要单独把小孩留在车内。
相较于防暑,大暑另一件更重要的大事,是养脾。因为除了寒,脾最怕的就是湿,而大暑节气地面湿润,常下雷雨,暴雨,这对脾来说压力山大。因为脾的工作就是祛湿,运化水液。
如果湿气太多,就要超负荷工作,等于是让一个人天天加班劳作,谁能受得了?脾也受不了,所以脾虚的人常常拉稀,因为水液紊乱,进入肠道的水太多了。
脾脏还是后天之本,是身体一切活动的基础,兵马未动粮草先行,脾就是那个粮草,脾不好,不管治病养生还是补阳气都会事倍功半。
所以,大暑节气,千万照顾好你的脾。
大暑久坐,很伤脾。现代人总是浑身无力,或胖或瘦,消化不良,这些背后大多是脾虚在作祟。
为什么会有那么多人脾虚?有一个很常见的原因,久坐。
大家只知道久坐对腰椎不好,其实久坐真正伤的是脾!
《黄帝内经·素问》中就记载:“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是谓五劳所伤。”
“久坐伤肉”中的“伤肉”,伤的其实就是脾,因为中医里脾主肌肉。
长时间久坐,缺乏运动,我们的肌肉会僵硬,无力,反过来就连累了脾。
有研究人员用小白鼠模拟出脾气虚的状态,把小白鼠连续悬吊15天,使它们长时间处于不运动的失重状态,于是就出现了体重增长缓慢、脾脏和胸腺萎缩、小腿比目鱼肌和腓肠肌萎缩等反应,这些都是脾气虚时才有的症状。
大暑节气,多站起来走一走,动一动,可能比起你吃各种养脾胃的食物还有效。
《黄帝内经》说:“脾主长夏。”很多人不知道,大暑节气还有一个名字,叫做长夏。过去人们根据五行理论,将一年分为五季,其中一个叫长夏,大暑节气就常常包含在长夏季节内。中医认为脾主长夏,脾的作用在这段时间至关重要,基本上想做任何事,都需要用到我们的脾。
如果脾气虚,就带不走水谷精微,食物不吸收,停在身体里就成了“脏东西”“废物”,成为中医说的“痰湿”。
身体没有足够的营养,并且湿气越来越重,人会变得很瘦或者虚胖,慢慢地毒素垃圾越积越多,从而催生出糖尿病等顽固富贵病。
如何用艾灸调理呢?脾一怕寒邪二怕湿邪,大暑节气外湿内寒,这个时候人体防御最空虚,一旦发现自己或家人有了脾虚的信号,请及时调理。
大暑特效健脾穴位:
1、脾俞穴
2、中脘穴
3、地机穴
4、漏谷穴
5、太白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