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漂记忆(五)--租住回民村
文/朱秋霞
2001年9月的一天傍晚,我提着一个破包在北京街头瞎转悠,琢磨着住宿的问题,囊中羞涩住不起酒店。一家山东烧饼店的大红招牌很显眼,我像见了亲人一般快步走过去,山东人在北京怎么说都是老乡。一位五十岁左右的阿姨接待了我,我的困境让她心生同情。老板和她都是河北人,她也是打工的,虽然不是老乡,出门在外都不容易,晚上可以和她住一起,明天和老板说一下,或许给十块钱就行了。我听了非常高兴,心里立马踏实了许多,要不然晚上有可能要露宿街头了。十块钱在哪也住不了一晚上啊!几句谢谢真难以表达我的感激之情!
第二天早晨,阿姨向老板说明了情况,中年男老板面无表情,没说话,阿姨赶紧向我使眼色,我一边感谢一边掏出十元钱递给老板,老板接了钱微微点了一下头。我赶紧告别阿姨走了。回头看看店面位置,想着哪天再来表示感谢,接下来租房、办理入学缓交等事情,十几天后我找到山东烧饼店时,烧饼店已经倒闭,新换了一家东北炒菜馆。那位好心的阿姨此后再也没见到。
当天我在常营回族村找到了一间房子,盖着衣服在光秃秃的床板上睡了一晚,九月的晚上感觉凉了。天明起来到附近市场买被褥,为了省钱,我和卖被褥的湖北孝感大姐讨价还价,她低价卖给我一床被褥。还好心推荐了一间特别便宜的房子。我退掉了原来的房子,房东没要钱,白住了一晚。
房东侯姐北京人,三十多岁,双眼皮大眼睛,大嗓门,爱说爱笑,离婚几年,独自带着女儿生活。她心地善良,把边上一间小屋腾出来,以几十元一月的价格租给了我。
院里房客:江苏沛县人刘伟,大眼睛,戴着眼镜,爱笑,四川理工大学毕业,来京一个多月了,还没找到合适的工作。安徽淮北人杨华,小眼睛瘦高,北京科技大学服装设计专业毕业,性格独特,房间墙上挂着根雕艺术品、床头摆满书籍,爱睡懒觉不愿工作。山东聊城张全立夫妻二人,性格朴实,为人厚道,来京一年多,做小生意,起先流动卖鱼,被城管到处赶,后来在市场租了摊位卖衣服百货。
小院很干净,水池旁有一棵很高的滴水观音。傍晚,侯姐用大玻璃瓶泡一杯茶,搬个小板凳往院子里一坐,与大伙聊天说笑,有人洗衣服有人做饭,很是热闹。杨华知识丰富,靠在门口,口若悬河一阵神侃,引大家爆笑。
常营本地住户九成以上是回民,回族法图麦节这天,专门有人在街口用大锅熬杂豆粥(用各种豆和牛肉做成)、炸油饼,村里男女老幼都来喝粥吃油饼,全免费。侯姐端来了一大碗肉粥给我喝,说喝完还有,管饱。
常营村东头有一家养牛场,道边满是新割的青草,空气中飘满青草的清香和牛粪味儿。再往东即到草房村西头,这里是一大片荷花塘,道路两边柳树成荫,十几只黑乌鸦在荷花塘边喝水,见人来,呼啦一下起飞了。
几年之后,附近几个村庄陆续拆迁了,荷花塘处建成了草房地铁站。
常营村拆迁后,候姐搬进了新居。刘伟结束了北漂,回老家当了工程师,据说混得不错,有房有车。杨华自己包装修工程,成了小老板。张全立夫妻改行在黎各庄开了家古城羊肉汤馆(老家聊城故名古城),大碗羊肉汤味道好,汤多肉多,现烤烧饼个大芝麻多,外酥内软,很快生意就做得红红火火,吸引亲戚也效仿开了羊肉汤馆。
做生意做人都要有人缘,所谓有人缘就是有气场,能吸引人,做啥啥成,善人结善缘,都是修来福气。
北漂族有人赚了钱成了功,也有人默默无闻勉强度日,无论成功失败都自有因果。
作者简介:朱秋霞,山东单县人,爱好写作多年,完成系列随笔《故乡记忆》、《岁月留痕》、《乡村故事》及中篇小说《打工者》等,风格写实,记录过去,让微小人物在岁月流年里留下一点印迹,以文字形式保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