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至十四章,释道体至虚,故能周遍万物。言万物缘生之理也。
04. 道冲虚也,而用之或不盈。道体至虚,冲漠无朕,周遍万物而不满,体之隐也。渊兮深渊也,似万物之宗。道体如渊,深广不测,万物生于斯,长于斯,故似为物宗,用之费也。挫其锐锐气,解其纷纠纷,和其光光耀,同其尘尘土。挫锐解纷,性相俱泯。和光同尘,本影不礙。此言体用不二,一入一切,一切入一也。湛兮,似或存。体自空寂,湛然不动,而能变化无方,圆融俱德。故居无迹之存也。吾不知谁之子,象帝之先。此言道要妙如此,而不知其从来。
【04.道冲章】子思曰:君子之道费而隐。又曰:故君子语大,天下莫能载焉;语小,天下莫能破焉。老子这里是语大,故不知其从来。后宋儒以无极而太极解之。
05. 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刍狗乃祭祀之用具,以祭为用。此喻天下之物,必各有其祭,各有其用。皆有为之迹也。而道体至虚,不可以仁(之迹)自居。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圣人效法天道,保民无疆,让百姓各安其生,唯不可矜畜众之德也。天地之间,其犹橐籥(tuóyuè)乎?天地之道,好比风箱,其体至虚而有用。虚而不屈,动而愈出。道以虚空自居,故曰虚而不屈。若发用之,则触动其机,任其造作而不休,故曰动而愈出。多言数穷喋休论道,不如守中中空也。 此谓进道之功夫,在体其中空之生生不已之妙。
【05.守中章】刍狗者,用也。道以天地万物为用,故不可居仁(之迹)。圣人以保百姓安居乐业为用,故同样不可居仁德之私。天地好比一中空之体。因其中空,而能造作不休,缘生万物。故守中非常重要。守中者,虚空自己也。故道不居仁,方能以化生万物为仁。当然,此虚空者,空其迹也,并非绝无所有。当有个性理在,有个至善在。
06. 谷虚而能应者神不死,是谓玄牝渊为物宗因谓玄,化生万物故谓牝。玄牝之门万物出入之枢机,是谓天地根。言天地出于玄牝,玄牝即是谷神即是道。绵绵若存,道体至幽至微,绵绵而不绝。用之不勤。 道体用之不竭,且随缘而生,非刻意用作也。
【06.不死章】玄谓乾,牝谓坤。从玄牝之门开启元亨利贞。故道即乾坤之道,喻为谷神,盖言其常存也。乾坤之道绵绵不绝,用之不竭,缘生万物而不已也。
07. 天长地久。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故能长生。盖道缘生万物,不自私其生,故能长生。是以圣人後其身而身先,圣人不私其身以先人,故人乐推而不厌。外其身而身存。圣人不私身而丧道,道存而千古。非以其无私邪!故能成其私。圣人不图一己之事,以为长久计。故能成其与天地合德之私愿。
【07.不生章】上章言不死,本章言不生。盖物有生灭,道则不生不灭矣。有生灭,则有其迹,有其迹则为私。道则大公无私也。圣人法之,以天下为公,故能与天地合其德。然圣人是人,自有其迹之私。故老子一句“成其私”,机心立现。子思曰:君子之道,造端乎夫妇,及其至也,察乎天地。此以中庸之道,纠老子大公无私之失也。
08.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好高而恶下,故几於道。谓水之德近道也。居善地能载物故,心善渊能静鉴故,与善仁普润泽故,言善信行有孚故,正善治平以准故,事善能事无不理故,动善时步步踏中故。夫唯不争,故无尤。不争之德如此,如鸟飞空,不遗其迹,离诸过患,故无忧矣。
【08.若水章】道如水,滋润万物而不争。不争者,以道虚空而无迹,能随方就圆也。然道虽虚空,只是无迹耳,非绝无所有也。有什么?有性理,有至善也。故居则止于至善,存则渊静深默,与物则润泽周遍,与迹则真实不欺,与行则导正其道,与事则无不合理,于此步步踏中,无往而不善也。中庸谓致中和也。
09. 持而盈之谓蓄闻成过,不如其己。揣而锐之谓起心造作,不可长保。金玉满堂谓功德力尽,莫之能守。富贵而骄谓大妄已成,自遗其咎。此言住相之害。功遂身退,天之道。天道无私,功成而弗居,故至功不朽。
【09.功遂章】象为私迹。执象不亡,终是画地为牢。犹四时行,当进退得宜,方能不蔽于道。而道无私,功成而弗居,故可大可久。老子喋喋不休,教圣人法天道而行也。然圣人是人,不察其大公无私之失,恐终背道而驰。故老子后学,多阴谋家之流。
10.载营魄抱一谓魂魄相合为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览,谓不可执着于抱一、专气之功夫。能无疵乎?爱国治民,能无为乎?天门开阖出入,能为雌乎?阳施而阴受,言留藏之意。明白四达谓智无不烛,能无知乎。谓圣人智包天地,而不自有其知。生之畜之, 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谓玄德。
【10.玄德章】以有迹之用,而至无迹之境界,是为功夫。老子这里列举了圣人常见的几种功夫。从抱一、专气到去执着,谓修身也。从治民到天启,谓平天下也。再到天人一如,境界步步高。最高的境界,便是道的境界,谓之玄德。
11. 三十辐共一毂,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车毂有用,其用在毂中一窍。器之有用,其用在器中之虚。室之有用,其用在室中之空。同样,天地有用,其用在虚无大道。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有之者,器也;无之者,道也。利者,济也,济道虚之用以显迹也。故道与器共存于一“大物”之中,互为利用。
【11.利用章】向来道器割裂之说,皆是未解此意也。车之用,载重行远是也。器之用,受物可持是也。室之用,居处宴息是也。天地之用,生生万物是也。万物及天地,各有其道器,各有其利用。此妙喻令道器一如之理当下即明。
12.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言嗜欲之害也。故眼则流逸奔色,而失其正见,故盲;耳则流逸奔声,而失其真闻,故聋;舌则流逸奔味,而失其真味,故爽;心则流逸奔境,而失其正定,故发狂;行则逐于货利,而失其正操,故有妨。是以圣人,为腹不为目,故去彼取此。言圣人以实腹为度,知量知足,不多贪求,以纵耳目之观也。
【12.为腹章】又一个妙喻。喻腹为道,目为用。盖目者常动,缘物成见,是以嗜欲。腹者常静,貯食能消,以喻守中。嗜欲难以守中。庄子谓嗜欲深者天机浅是也。嗜欲是病。治病之法,释道皆修离欲之行,施猛药,犹西医也。儒家秉中庸,以节养为主,犹中医也。
13. 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顺情之谓宠,逆情之谓辱。得之若惊,失之若惊,谓心不安貌也。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居高位曰贵。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有身乃私也。无身则无私,无私则无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谓圣人系名位于苍生,存身以行道。故道为天下贵也。
【13.无身章】大凡名利,该有身之私。嗜欲于名利,则迷失于道也。圣人须始终以虚空守中为本。
14. 视之不见,名曰夷无色也;听之不闻,名曰希无声也;摶之不得,名曰微无相也。此三者不可致诘思议也,故混而为一。此言道体混融而不可分,故为一。其上不皦jiǎo明也,其下不昧幽暗也,绳绳绵绵不可名,复归於无物虚空也。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遍界不藏,通身无影。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後。此乃古始之道也。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复古更化也。能知古始,是谓道纪统绪也。
【14.道纪章】道纪者,道统也。老子与孔子一样,皆以二帝(尧、舜)三王(禹、汤、文武)之治为楷模。这便是后世所谓的“奉天法古”了。然其人不存,其迹也迁,法古法什么呢?法先王之遗道也!老子谓这个遗道虽神龙不见尾,但可御今之有。董仲舒说得更直白,所谓遗道亦即“天下之规矩六律”也。故曰:“是故虽有巧手,弗修规矩,不能正方圆;虽有察耳,不吹六律,不能定五音;虽有知心,不览先王,不能平天下。”又曰,“圣者法天,贤者法圣,此其大数也;得大数而治,失大数而乱,此治乱之分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