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五种信息类型以及学习方法
我们在具体阅读和学习的时候,会接触到大量新的知识和信息。
那么,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就变得很重要,比如哪些你需要记忆下来,哪些你只需要做个笔记,而哪些你还需要理解?等等。
所以,这里我先来分享一下,不同信息的处理方式。
不同的学科有各自的特点,比如历史和医学中有大量需要记忆的内容、数学需要很强的逻辑思维和抽象思维能力。面对不一样的信息我们需要不一样的对策,比如,我们不能用背诵古诗文的方式去学习数学。
再比如,上学时,在应试教育的体制中,考察更多的是机械记忆,但是步入职场后,更重要的是技能和能力。
那么我们通常在学习过程中,会接触到哪些信息类型呢?我们又该如何处理这些信息呢?
我们把信息主要分为五类:独立信息、观点信息、流程信息、可感知原理信息、抽象原理信息。我一个个来给你解释。
独立信息指的是事实、日期、定义等,这类信息缺少逻辑、没有规律、很难进行加工,如果实在需要的话,一般只能机械记忆。
例如“辛亥革命发生的日期是1911年10月10日”、“人有28到32颗牙齿”、“世界上第一部手机是1973年在美国被发明出来”等等。
这类信息,如无必要,不需要记在大脑中,记在笔记里就可以,或者干脆就不记,等到用上的时候再去网上搜索。
第二种是观点信息,跟独立信息不一样,它不是客观事实,而是作者的看法,在文章、评论、论文中都很常见。
这类信息我们需要关注:观点是怎样形成的,作者是如何思考和推导出最终结论的,而不是去记忆观点信息的细节。
比如,谢国忠说房市有泡沫,你记住这个观点一点用都没有,因为持相反观点的专家大有人在。那这类信息你应该如何对待呢?应该看他的推理过程,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是通过对比国内外数据,还是通过宏观经济增长趋势来推测。
这时候,运用一些图表,比如画思维导图,可以帮助我们整理归纳观点信息、提炼中心主旨。
第三种是流程信息,包含一系列动作、操作步骤、注意事项等,比如菜谱、实验的操作流程、瑜伽的分解动作等,这类信息需要理解,但是更需要实操,经过实操后对这类信息的记忆可以保持很久。
比如说,你看鱼香肉丝的做法,要把它背下来,非常困难,而且过后就忘了。但是呢,如果你按照这个方法做一遍,那就很容易掌握了。
第四种信息是可感知原理信息,也就是能通过我们的五官直观感受到的信息,比如我们在学习物理、化学、生物的时候,经常会通过各种各样的实验,来帮助我们理解新学的概念。比如初中物理学习串联和并联的概念,你做一下灯泡实验就容易理解了。
最后一种是抽象原理信息,难以通过我们的感官真切地感受到,甚至很难想象,是最难理解的信息,比如微积分、计算机数据结构等。
这类信息跟独立信息完全相反,独立信息容易理解但是逻辑性差容易被遗忘,而抽象原理信息难以理解但是逻辑性强,一旦深入理解后很难被忘记。
知道了这个五种信息的处理方式,其实我们就能够理解,为什么在学生时代,很多人会偏科,因为大家擅长的信息处理方式不同。
有些人擅长记忆,所以历史、语文这类学科就比较好,有些人擅长逻辑推理,所以数学这类学科就比较好,而有些人动手能力强,所以物理化学这类学科不错。
其实作为大部分成年人来说,我们在工作中碰到的比较多的信息场景,往往是观点、流程类更多,一些工作比如程序员,则是抽象原理信息多,所以,我们可以根据工作中常碰到的信息场景,来有意识地培养自己的信息处理方式。
好了,现在你思考一个问题,《原则》这本书里面,大部分信息属于哪个信息类型呢?
2.理解和记忆技巧
《原则》这本书,大部分信息需要我们理解并消化,然后转化为自己的原则并记住和实践下去。这类需要我们理解并刻在脑子里的信息,除了用知识结构来帮助我们记忆之外,还有一些小的技巧,也可以帮到我们。
第一个方法叫做联想法。
比如我们小时候在学习12个月份时,会伸出双手握拳,按照指关节的凸出或凹陷来记忆大月和小月,这是一个绝妙的记忆独立信息的方法,很难被遗忘。
再比如我们在背诵元素周期表时,会背诵顺口溜“我是氢,我最轻,火箭靠我运卫星;我是氦,我无赖,得失电子我最菜;”等等,既记住了元素的排列顺序,又记住了每个元素的特点,朗朗上口,轻松有趣。
还有我们经常提到的SMART原则、STAR原则等等,是利用单词的首字母拼成一个有意义的单词来辅助记忆的。
在我们的学习中,也可以有意识运用联想法。
比如,达利欧的每一条原则都有比较长的描述,而且条数很多,如果你希望将其中的一些为你所用,担心记不住,就可以每一条取一个关键词,记住关键词,在理解的基础上就能够靠关键词联想到相应的原则了。
当然,还可以像我一样,把关键词写下来,贴在办公桌上,时时都能看到。
第二种方法是运用图表辅助学习,图表比文字更直观,包含的信息量也更多。
在面对过程信息的时候,流程图是最好的结构;面对观点信息的时候,运用表格可以条理清晰地梳理不同作者面对同一问题的观点;面对可感知原理信息和抽象原理信息的时候,同样可以使用表格,清晰直观、简单明了;面对抽象原理信息的时候,好的图示能够帮助我们想象,更好地理解抽象原理信息,而且越是抽象的内容,图解思维所发挥的用处也越大。
有很多人,特别喜欢用手绘来做笔记,也是这个道理。现在还有一种职业,叫做Graphic Facilitator,中文应该是叫“视觉引导师”,就是在培训的时候,通过图像来帮助学员理解,发展为一个专门的职业,可见图像化有多重要。如果你有兴趣,也可以用一些基础的图表来记笔记。
最后一种方法是类比,它是一个帮助我们理解抽象原理信息的方法,类比法是指人们根据两个不同事物间的相似之处将两者作比较,帮助我们理解和掌握新概念。
就像康德说的那样“每当理智缺乏可靠论证的思路时,类比这个方法往往指引我们前进。”
比如,当我们在学习电流电压概念的时候,觉得非常抽象,没法感知也很难想象,这时候将电流电压与水流水压做类比就一下子变得容易理解了。
再比如,《原则》里面提到过类似局部有进展、整体无进展的概念的时候,我觉得有点太抽象,所以就类比成了拉磨的驴,缺乏方向,一直在往前走、实际却没有前进,就好像没有原则的人一样。
3.如何活学活用、反馈修正
讲完理解和记忆,接下来就是活学活用,也就是实践了。
关于实践的方法,主要有两个方向,第一是知识向问题靠,第二是问题向知识靠。
先说知识向问题靠:每当看到一个知识的时候,就去思考这个知识可以用来解决什么问题。
举个例子,当你学到马斯洛的五层次需求时,你可以用来管理下属,来分析他们的需求层次,并据此激励他们。
也可以用来找另一半,分析你自己所处的需求层次,从而确定你需要什么样的人。
还可以用来分析奢侈品为什么可以卖那么贵,因为买奢侈品,满足的不只是物质需求,还有被人尊重的需求等等。
这样思考的话,以后你真的遇到类似的问题,就知道用什么知识解决了。如果你自己想不出太多应用场景,还可以跟朋友交流,让他们来启发你思考。
在我们课程的作业区,有你的同学写下的很多思路,这也是一个很好的借鉴。
第二种是问题向知识靠:遇到任何问题的时候,不要凭感觉,先回想过去学过的哪些知识可以解决这个问题。
比如说,当你准备面试的时候,不知道该如何描述自己过去的经历,这时候可以用讲故事的方式来打动面试官。
再比如说,当你面对客户投诉、对方情绪非常激动的时候,不要跟着激动,如果你学过相应的方法论,就知道,这时候应该“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比如认同对方的情绪,然后询问对方“如何弥补才能平复心情”等等。
我们今天的练习题,就是让你在学习《原则》片段的过程中,思考自己可以如何应用和实践。不过,让我们先看完这一小节的知识点,再去练习。
4.康奈尔笔记法
好了,我们知道如何理解和记忆学习内容,也知道应该如何找到实践机会。
但是这没有结束,因为很多情况下你会发现,当时学的时候都能用了,但过了一段时间,又忘记了,甚至于,当你再拿起那本书的时候,都不知道自己当初学到了什么。
所以,我们需要记笔记,让有价值的内容常常可以回顾。
关于记笔记,很多人会存在误区,觉得笔记应该把老师讲的内容完完整整记下来,而且笔记需要记得美观漂亮。
实际上,这样做只是实录而没有思考。而且在日后回看时依然要花很多时间才能读完笔记,很难快速找到重点。
另外,抄别人笔记这样的事情,其实没有太大的价值,因为你需要记录下来的,不只是内容,更重要的是你自己的思考。
我会推荐你用康奈尔笔记法,它的核心是鼓励我们在课后反复咀嚼,站在宏观的角度给知识点之间建立联系,形成体系。
具体操作时,先将一页纸分为上大下小的两部分,比例约为3:1,然后再将上面一部分,分为右大左小两部分,比例同样约为3:1。
右上是主要的笔记区,在听课时记录,注意言简意赅不要做实录,只记重点跟核心,可以牺牲一些可读性,多用缩写和简化符号;
左上区域是课后复习区,用来写与右边区域对应的心得、可以将知识点串联的问题、图表和小提示;
下方区域,可以用来在课后用自己的话总结这一页的笔记内容,最重要的是,写这些知识点的潜在应用场景,以及我打算哪天开始、以什么样的频率、做什么事情来贯彻它。
今后,当你复习的时候,可以先将右上的笔记区遮住,通过左上和下方的内容来回忆重点内容。这样的笔记,才是有意义的、方便复习的。
另外,关于用电子版和纸质版笔记,我觉得看个人习惯就好。对我来说,我比较喜欢用纸来记,这样记得更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