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遇见一个人》第三遍读完,有个声音说,停在这,值得你再读几遍。
于是,我就把后面的书单暂停了,这本书,要多读一段时间,直到心里那个“够了”的感觉出现吧。
昨天经历了一件事,让我对李雪经常提到的“抱持”这个词,有了新的理解。
李雪的书里多次出现“抱持”这个词,例如,当谈到孩子出现情绪失控的状态时,假如这个时候父母能够以坚定的心,抱持住孩子,那么孩子会感受到安全和爱。我之前理解的抱持是,我要包容她,允许她哭,不破坏她发泄情绪的感受。并且我一直都觉得自己在这方面做得很好,毕竟,我学了那么多理论知识,也一直在实践着。
最近一段时间,我的女儿多美状态不是很好,她很容易暴怒,很容易耍脾气。比如昨天晚上,我跟她说,宝宝我们穿上睡衣睡觉吧。
她平时也不喜欢穿睡衣,每次都会说不要。但是昨天,她一听到我让她穿睡衣,她就特别生气,转身趴到床上哭起来。
我看了觉得好笑,笑着说:“你不愿意穿吗?”
她一听我的语气,打了个滚继续哭,哭声比刚才提高了一倍。
我依然笑着说:“你不愿意穿,就不穿好了。”
邪了门儿了,我每次一开口,她就以更大的动作耍,更大的声音哭!
我呢,越看她耍,小腿蹬,踢,就越想笑,我甚至笑着俯下身试图抱住她、亲吻她的额头,可是被她一把推开了。
显然我心里觉得好玩的心理被这么一推,推走了,我有点不知所措,但也不知道该怎么做,我只有保持着假笑试图缓和气氛,我不再说话,就这样看着她,大概过五六分钟,有那么一个瞬间,自己跳出了这个场景,看着当前的一幕:一个2岁的孩子,躺在床上声嘶力竭地哭泣,妈妈却站在床边看着孩子觉得很好笑。我一下就体验到了孩子的感受:我都已经这样了,你还在那笑,落井下石吗?你是个坏妈妈,我要坏妈妈滚,我要好妈妈回来!
这一段心理路程,是小时候我的心理路程。我和多美一样,小时候一哭起来就声嘶力竭的反抗,我妈妈就像现在我这样,站在一旁看着我打趣,笑。
我恨极了这样的感受和体验,但却无意识地重复着童年的剧情,无意识地重复着妈妈的行为,去让女儿重复着我小时候这种痛苦的体验。
有了觉察,是改变的开始。
我的心开始变的柔软,一下子眼睛湿润了,终于不再笑了,我体验着女儿的感受,地俯下身,轻轻抱住她,很奇妙,她一下就抱住我,停止了哭泣。
她熟悉的妈妈回来了,她爱妈妈,这个妈妈能抱持住她,给她爱和安全感。
抱着我的小女儿,我体验到了抱持的感觉:当我的女儿遭遇悲伤、难过,情绪找不到出口的时间,我能够跳出自我,以平和宁静的心,共情到她,让她感受到力量、爱和温暖。
2017年,跟着圈妈逼自己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