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大宝恬恬一天天的长大,爸爸在她生活中的份量也越来越重,我曾经带着孩子出去串门,可以自豪的说,“宝贝有我就行了”。
可现在,她也会吵着要找爸爸,也会闹着不让爸爸上班,要求爸爸陪伴等等。
就连刚刚100天的二宝果果看到爸爸时都会兴奋的手舞足蹈,乐得合不拢嘴。
这时我会不禁感慨,有爸爸真好。
最近读到两个有关父亲的故事,和大家一起分享。
(1)董卿:感谢父亲的“魔鬼式”教育
说到近期最火爆的电视节目《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大家都会津津乐道,让人瞠目结舌的古典小才女武亦姝,圈粉无数,但另一个人,主持人董卿,也让人不禁感慨“原来她的文化底蕴也这么深厚呀。”
随着对董卿“腹有诗书气自华”的评价,大家更多的开始剖析,为什么董卿会有这么令人吃惊的才华,答案是:得益于父亲的“魔鬼式”教育。
董卿从7岁开始,父亲便要求她承担家务劳动,每天刷碗,擦地。
中学放假后,父亲要求她去勤工俭学,宾馆清洁工,商场售货员,广播员她都做过。
每天早上父亲会把呼呼大睡的她从床上叫起到操场跑一千米。
更让人无法忍受的是父亲不许她照镜子,因为他觉得“马铃薯再怎么打扮也是土豆,与其把时间浪费在穿衣打扮上,还不如多看几本书。”
所以他也从不让母亲给董卿做新衣服。
董卿每天要抄写并背诗背古文,每天要练习写字,专注读书。
甚至吃饭时,父亲都会数落她的不是,记忆中她总是边哭边吃的……
这些父亲曾带给董卿的童年“阴影”。
她也曾一度怀疑自己是否是父亲的亲生女儿?
但董卿现在却说,正是父亲的“魔鬼式”教育成就了现在的她。
“我不知道以后我会不会这样对待我的孩子,但我害怕可能会,因为我现在觉得,父亲做的一切都是对的。”董卿如是说。
(2)马云:父亲一铲一铲挖掘出了我的闪光点
2017年2月3日,来自中国杭州的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马云通过马云公益基金会,在澳大利亚纽卡斯尔大学设立了名为Ma-Morley奖学金计划——这笔2000万美元的奖学金,是纽卡斯尔大学有史以来收到的最大规模捐赠。
为什么会有这比捐赠,还要从马云的父亲说起。
马云从小身材瘦小,但却爱好打架,为此,父亲为他转了三次学。
为陶冶他的情操,父亲带他去看戏,他却只喜欢武生的好身手,开始痴迷武术,散打和太极拳。
她的母亲曾对父亲说:“儿子天生不按常理出牌,说教只怕已无用途!”
父亲苦笑道:“那我就当把铁锹,一天一小铲,尽量挖出他的闪光点,再用闪光点去填埋他的劣根吧!”
直到有一天,父亲发现无论他对马云唠叨什么,马云都用学到的英语回敬时,他大喜道:“你小子是不是在用英语骂我呢? 那好,你好好学英语,学到能随心所欲地讲,那样骂人才会痛快!”
实际上,父亲看到了马云对英语有兴趣,于是就骑着自行车带我到西湖边找老外聊天。
马云用所学的只言片语与老外们越聊越开心,越聊越过瘾,学习英语越来越带劲了。
也是在西湖边上,他遇到了改变他一生命运的澳大利亚父子Ken和David。
也是在他们理解,支持和帮助下,马云顺利地完成了学业。
并在相识24年以后,在莫利父子的邀请下,第一次走出国门,来到澳大利亚,走向中国以外的世界。
也正是这次出国的经历,让马云有了更广阔的事视野,成为了马云人生的第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正式为了感谢当年莫利父子的帮助和友谊,马云给纽卡斯尔大学捐赠了2000美金,只因为这是Ken经常提起的大学。
话题再次转回马云的父亲,马云英语很出色,但偏科严重,第一次高考落榜,是父亲的坚持让他第二次鼓起勇气复读,然而金榜题名的美好结局依然没有出现,这一次,他的数学只考了19分,总分离本科录取线相差140分。
当马云自己决定第三遍走高考路的时候!父亲是全家唯一没有反对的人,并煞费苦心地为他请到了一名杭州市的数学特级老师,每周给他作两次辅导。
1984年7月,第三次高考,马云数学考了79分,但依然离本科线差5分。然而当年杭州师范学院本科没招满,他跌跌撞撞读上了本科,还被调配进入英语专业。之后他先后做了教师,出访美过,创办阿里巴巴等,一发不可收拾。
马云曾说:“短短十几年,我的生活仿佛是《一千零一夜》里“芝麻开门”的神话故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但我没有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父亲用几十年的父爱一铲一铲为我开凿出了最宝贵的成功真相——发掘出你的兴趣,去做你感兴趣的事,再把它变成你的特长,最后让你的特长发挥最大的潜能!”
虽然这两位父亲的教育方式各不相同,但对儿女的爱却是真真切切的。
无论采用哪种方式,他们都切切实实参与了孩子的成长过程,并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最遗憾的中国家庭模式莫过于一个缺失的父亲,加一个焦虑的母亲,和一个失控的孩子。
所以,爸爸们,请不要缺席孩子的成长。妈妈们,请给爸爸们参与的机会,让孩子在如山重如海深的父爱中健康成长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