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群里大家都在谈论孩子的考试。
有的开心,有的失落,一个学期下来,几张试卷就可以轻松刮起一阵家庭风,有微风、有台风,有龙卷风。
无论是哪一种风,在起风之前,我们是否真正审视过孩子的成绩:以他平时的状态,孩子真正可以达到的高度在哪里?针对这次成绩,结合平时表现,我和孩子真正努力的方向在哪里?在孩子的学习中,我真正在乎的是什么?对于孩子学习,哪些是孩子负责的,哪些是我要负责的,对于我负责的部分,我真正做到了吗?
一张试卷检测了孩子半年的学习成果,家长是否对自己半年来对孩子的教育进行一次检测(我的情绪如何?平时对孩子的态度如何?在孩子学习中,我做了哪些实实在在有利的支持?对于和孩子的关系,我更多是在做加分还是减分,如果邀请孩子评分,孩子会给我多少分?)
孩子拿到一份学习鉴定报告,家长是否也该和孩子坐下来理出一份家庭教育鉴定报告?
试想:如果你拿到一张不及格的家庭教育鉴定报告,你会坦然面对自己来改进,还是指责孩子:都是你不听话惹我生气,都是你不按照我说的做……
一张试卷代表了什么,值得每位家长静下心来问问自己?
失落?失望?羞愧?自责……
属于孩子的这一份成绩,它究竟满足了我们什么?
在担任语文教学那几年,也和学生经历一次又一次的考试。
每次考试前,都会让学生为自己制定一个目标,这个目标不是理性目标,而是打开每一次单元试卷,结合平时成绩,制定一个跳一跳就可以达到的目标。不是和别人比,不是爸爸妈妈期待的,而是我可以实实在在达到的。
对于目标过高的学生,我会和他聊一聊,这个目标对你有难度吗?是什么让你有这份信心制定这一个目标?让学生对自己的实力有真正的了解。
有的学生,我也会在他的目标之上再加上点分数,让这个目标更具有挑战些。
所以,每一次考试下来,大多数学生都会收获达成目标的喜悦,因为和他自己比,他进步了,他的愿望实现了。
同学相互之间,不是只关注你多少分,更关注你是否达标了,高出了多少分?又少了几分?等。
班上有一位后进生,每一次考试难以突破30分,那次期末,我告诉他达到30分发奖状。
他憨憨笑了。
成绩下来,他真的突破30分,当我告诉站在教室外面走廊上的爸爸孩子有进步,得奖状了。看到爸爸像个孩子一样欣喜,也许在这位父亲眼中,孩子得到一张奖状是一份奢望。
虽然只有30分,爸爸牵着孩子走的那刻,我看到他们的满足,这份满足就来自于孩子蜗牛般的进步。
所以
家长在听说孩子分数那一刻,你说情绪升起,你在拿孩子和谁比?是理想的分数比?别人家孩子的分数比?
是否去了解这次考试的难易程度?班上的整体水平?孩子失分在哪里?哪些是意料之中,哪些又是意料之外呢?
有了这些实实在在数据,了解更多详情,再来和孩子好好讨论,有理有据总比一句:你怎么考这么差?你看你又退步了?平时叫你认真你不听啦……更有说服力,更容易让孩子心甘情愿坐下来交流。
这也许比无明情绪风暴更能影响孩子。
分数没法改变,我们的观点却可以更新。
有的家长期望孩子永远都是一百分,每次都是高分层的那几个,或者期待至少是个九十分。
微课中讲过,一个孩子的学习就像爬楼梯,允许他一步一个台阶往上,偶尔下几步,被沿途风景迷住也是正常,螺旋上升的孩子更有抗挫折的能力,更能够感受到进步带来的喜悦。
高处不胜寒,没有常胜的将军,优胜者往往是脆弱的,享受惯了阳光雨露,偶有风雨就叶落花败。
得之不喜失之不忧,也许是家长面对孩子成绩最好的心态。
平常心看待潮起潮落。
成功不要太早,它会让一个孩子担心失去优秀的光环,而失去更多的尝试突破的机会。
失败不要太晚,在挫折中成长的孩子有父母爱的支持,修炼强大的内心,他们会更无畏向前冲。
升级父母的思想软件,聚焦当下的力量,从小处着眼,从细处入手,持续跟进,点滴进步汇聚起来,就是向前踏出的一大步。
不贪心,不期待,不急躁,慢下来,再慢下来,跟随这只上帝派来的蜗牛去散步。